【文章內容簡介】
即將而來的挑戰(zhàn)、期待融入當地淳撲的生活、期待與學生們教學相長,互相學習。期待之余,多少也有點擔心,擔心未能適應新環(huán)境、擔心自己有負所托,未能發(fā)揮太大的作用。但相信這些擔憂在同行朋友的相互扶持下,定能迎刃而解!這所學校并不大,幾幢主要的建筑在一望之中盡收眼底,外面一幢教學樓的橘黃色瓷磚在陽光下燁燁生輝,同學告訴我,這就是四川災區(qū)重建之時新修的教學樓,但是還未投入使用,所以這次的支教活動,我們只能在年代已久的老教學樓中進行,不過這正好方便我們了解這里孩子們的真實上課環(huán)境。我們這次的支教活動或許跟別人的不太一樣,因為我們并不是在正規(guī)上課期間來進行授課的,所以我們的“學生”只能自己去找。來接我們的好友爸爸是妙豐中學初二的年級主任,所以我們借此之便,開始挨個給有在學生檔中留過電話號碼的學生打電話,告知他們我們來這里的原因:我們是大一的學生,這次放寒假因為想多一份經歷,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來這里義務支教英語。這些電話中有些是學生接的,有些是家長接的,但不論是誰只要一聽到我們是在外就讀的大學生都非常熱情,他們用略帶地方口音的四川話向我們問這問那,這是我們所沒有預料到的。一上午的電話打下來,竟有二十多個初中的學生愿意來聽我們講課,因為我們此次支教的主要內容是英語,很多家長們一聽到補習的是它,紛紛愿意讓孩子來學校。可見,農村家長也意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而這一通電話也讓我明白了,很多事情你要先去溝通交流才會有希望,而不論是在和那些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還是在和那些或許都不太識字但卻格外真誠的農家叔叔阿姨的電話交流過程中,我對這個淳樸的小鄉(xiāng)村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義務支教本身也是一項與人交往的社會活動,以這樣的方式開始或許也不錯。下午兩點十分的時候,我和另外兩個同學一起來到了提前約定好的教室,沒想到已經有幾個學生等在門口,我們趕緊上前和他們親切地打招呼,問他們叫什么名字。鄉(xiāng)下的孩子都有些靦腆害羞,一開始我們聊天的時候他們微微低著頭都不太敢看我們,話也很少。之后隨著到來的同伴逐漸增多,教室里的氣氛也逐漸熱絡起來,大家也就沒那么拘束了,開始七嘴八舌地問我們各種問題。很快到了兩點半——我們說好的正式上課時間。第一堂課是由我來上,我有些緊張地走上講臺,窗外還有三四個因好奇而跟來的家長,我環(huán)視了一下周圍,突然想起以前聽過的一首兒歌的歌詞: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美麗,領著一群小鳥飛來飛去。小時候我以為你很神氣,說上一句話也驚天動地。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臺,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我微微凝神,開始做一個簡單的英文自我簡介,話音剛落,下面便響起一陣洪亮的掌聲,這倒讓我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之后我開始把事先準備好的一些英語笑話講給大家聽,然后把其中稍微復雜一些的單詞挑出來讓大家識別,這樣一來就大概了解一下我們的“第一屆”學生們的英語水平了。第一天很快就過去了,想起當時下課后我們被學生們簇擁著聊天的開心場景,不由會心微笑,看得出對我們這些不太專業(yè)的英語老師,他們也還是比較喜歡的。而每天的教學內容我和同學在來之前也有仔細考慮,因為在這短短的幾天中,我們不可能像一個正常的英語老師那樣告訴他們應付考試的各種技巧或者一道一道地講解試題,我們是想把我們在大學里和英語培訓機構中學到的體會到的輕松快樂的英語學習方式教給他們,讓他們也能夠從學習英語中獲得快樂,而不只是為了考試而學。本來以為鄉(xiāng)下的孩子大部分都不太喜歡學英語,但沒想到在授課過程中,他們對學習英語的渴望,讓我們都感到自慚形穢??上У氖牵捎谖覀兊哪芰τ邢?,不能給予他們較豐富的英語知識。課上我們主要以小游戲做為教學方式,以小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第二天上午我同學教給學生們一套音標操,幫助他們糾正發(fā)音,大家開始還不好意思,后來在我們的動員下,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跳開了。到了下午,來的學生明顯就多了,我們看到這一狀況時的喜悅和成就感自然是不言而喻了,就好像是你的努力付出終于有了回音,我們心里有于這里的孩子們能不能接受我們教學方式的擔憂也終于得到了緩解,心里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之后的幾天里,雖然每天來的學生不是固定的(因為村子與學校有相當長的一段路,學生們上學極不方便,聽我同學說,在正式上課期間,有些學生甚至不得不每天起早摸黑地走路或騎車來回,有的學生連騎車也要半個小時,可見他們求學的艱難)。又有的孩子今天來了,但是第二天因為家里有事得去做就沒有來。但到后來,如果第二天不能來的孩子都會像跟老師請假一樣主動找我們說明原因,有的還會問我們第二天會講什么,這些都讓我感動,因為這些孩子開始把我們當成他們真正的朋友,老師。我還記得其中有一個叫郭婷婷的女孩子跟我們特別親近,從第二天開始她每天都是前幾個到教室的,每次放學了還不想走,粘著我們給她講大學里邊的趣事。我們支教的前四天都特別冷,老教學樓的窗戶關不太嚴,時不時便有一股冷風入侵,老舊的木桌也讓人絲毫感覺不到溫暖,雖然條件艱苦,但孩子們仍是十分的活躍,在他們身上散發(fā)的是一股濃濃的朝氣。當第七天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大部分來聽過我們課的孩子都來送了我們,車子開走時,他們一起對我們大喊:Dear teacher,we will miss ,讓我們不舍,在這七天里,孩子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也深深刻在了他們的心中。我想我們來到這里不是單單的把知識傳授給他們,更多的是把感恩,把進取,把樂觀的精神帶給他們。讓他們一現(xiàn)代新青年的生活態(tài)度去面對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雖然七天時間一閃而過,但這七天的支教生活卻值得我用一生來銘記。孩子們帶給我們的是快樂和成就,農家生活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生活體驗喜悅與笑容伴隨著支教七天的酸甜苦辣,感動與感觸纏繞著七天的百味俱全。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是一種觸動,可愛而機敏,真誠又不乏天真。我們用我們所學的知識,武裝這里的孩子;而他們用他們的真誠,滋潤我們逐漸干涸的心靈。支教的生活雖然已經結束,但回過頭好好的看一看、想一想除了那一個個美麗的笑容,那一場場感人的場景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去回憶、去體會、去挖掘、去了解……還有許許多多,都將成為記憶。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獲。支教生活給了我一段全新的體驗和感受,給我的人生劃下內部了永不磨滅的一筆,我的生命將因它而更加的豐富和精彩。第四篇: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義務支教近年來,隨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