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翻滾;頸聯(lián)寫鸛鶴停止追逐活動而安靜下來,豺狼在暮色中為爭得食物而喧鬧。一靜一動中,愈見夜境凄涼的氣氛,表現(xiàn)了作者徹夜難眠的無限凄苦。(2分)二、文學名著、文化經(jīng)典閱讀(16分)答案:ae。(,關羽與他們是在飲酒時相識的。(5分)呂布轅門射戟。袁術派大將紀靈進攻劉備駐地,袁術送糧請呂布助戰(zhàn),劉備修書請呂布解圍,呂布知道幫助袁術不利于己,但礙送糧的情面,便在轅門設宴和解。紀靈與張飛斗氣,呂大怒,令左右樹戟于一百五十步轅門外,若一箭中戟小枝,兩家罷兵,如果不中,各自安排廝殺。呂布果然射中了,雙方罷兵。(5分)(1)c(而且還要舍棄自己的缺點,學習人家的優(yōu)點,切實吸取并付諸行動,這就等于和別人一起行善了。)(3分)(2)由上文可見,孔、孟在如何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yōu)點這個問題上也是一脈相承的。今天我們說,與人為善,是指善意幫助別人。這與孟子所說的意思既密切相關又略為有所不同了。(3分)當然,在實際生活中,要真正按孔、孟的要求做是非常難的。這里面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一點,還是有沒有寬廣的胸襟和肚量的問題。沒有寬廣的胸襟和肚量來處理人與我之間的關系,莫說與人為善,就是聞過則喜也是絕對做不到的。做得到的,只有聞過則想,文過飾非而已?!緟⒖甲g文】孟子說:“子路,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很高興。大禹聽到有教益的話,就給人家敬禮。偉大的舜帝又更為了不得:總是與別人共同做善事。舍棄自己的缺點,學習人家的優(yōu)點,非常快樂地吸取別人的長處來行善。從他種地、做陶器、捕魚一直到做帝王,沒有哪個時候他不向別人學習。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來行善,也就是與別人一起來行善。君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與別人一起來行善。”三、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a 從“它已經(jīng)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換句話說,我們很難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币痪淇梢钥闯?。(3分)1(1)相關企業(yè) 努力:生產(chǎn)乙醇的工廠需要做的唯一工作時摸索出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經(jīng)驗。(2)政府推廣新能源:大力推廣乙醇燃料的生產(chǎn)并在引進、使用等方面給以政策傾斜。(3)石油公司投資綠色能源:石油公司巨頭還應加大綠色能源的投資力度。(每小點3分)1(1)可改變經(jīng)濟結構。(2)可以產(chǎn)生連環(huán)經(jīng)濟效應,還有利于緩解就業(yè)壓力。(3)可減少對石油的依賴性,有效緩解石油等能源短缺帶來的能源危機。(每小點3分)(二)文學類、實用類文本閱讀(13分)1答e給3分,答a給2分,答d給1分(e、從文題和主題分析作品,表述、準確,信息含量大,賦3分;a項、人物形象的理解正確,但信息含量不如e項大,賦2分;d項時人們在“讓他營生不斷而有所快樂”這一點上理解是對的,但僅這一點“表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追求”則是對文本的過度解讀,賦1分;b頃、c項均為對作品的誤讀,不得分。)1①碗商預言碗“不日即破”的情節(jié),為下文“最后一只碗”的破碎埋下伏筆,使情節(jié)前后照應;②“景后一只碗”的破碎突出莫非夢想破滅,在情節(jié)發(fā)展中凸顯小說主題。(答對一點1分,如有其它觀點,言之成理亦可。)(3分)1[答案要點](1)人不能一味地追求完美,就如莫非關門補碗,使得自己的快樂在追求中結束,也讓技術、視野受到限制,成了“最后”。(2)追求的過程可能辛苦,但只要心情快樂,就是人生最美滿的時刻,就如小說開始時莫非日子的清苦與快樂。(3)如果僅是為了虛榮和功名,追求完美的過程缺少快樂,完美的夢想也會破滅,就如莫非為了虛榮要把“最后一只碗”提早修補出來所造成的結果。(5分)四、語言運用(9分)1(1)兼容并蓄、兼收并蓄、海納百川(1分)(2)衍(1分)(3)③②①④(1分)1(1)② “該”改為“本”;(2分)(2)④ “榮膺”改為“擔任”;(2分)(3)⑥ 去掉“能否”。(2分)語文(二)一、選擇題 1——5題:d c c b d(每題2分,共10分)二、默寫(10分)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1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1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1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三、劃分單句句子成分。(10分)評分標準:根據(jù)平時的要求,酌情給分。四、文言文閱讀一、課內文言文(共20分)2(每個1分共8分)參考答案:評分標準:只需解釋意思即可,不需要指出文言語法現(xiàn)象。a、樂琴書以消憂:(琴,:名詞用作動詞,彈琴)b、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c、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d、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窮:困厄,處境艱難)e、賓主盡東南之美:(形作名,才?。ゝ、夙遭閔兇:(形作名,憂患兇喪這事)g、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不能走路)h、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2翻譯:(1)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一直到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么可疑慮的呢?(“聊”、“化”、“奚”、賓語前置要翻譯出來,共4分)(2)背負著青天,沒有什么力量能阻礙它的,然后才開始計劃向南飛。(“夭閼”、賓語前置要翻譯出來,共2分)(3)哪用飛到九萬里的高處再往南去呢?(“奚以??為”、“之”要翻譯出來,共2分)(4)為什么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地生死?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曷、胡、何及賓語前置要翻譯出來,各1分,共4分。)(二)課外文言文(20分)(a篇共6分)2c(2分)2a(2分)2授工部員外郞,因母親有病推辭不受。(2分)“除”可解釋“任命”,“授予”等意思對均可。評分標準:如果狀語后置翻譯出給1分;通順,意思基本正確即給1分。【參考譯文】:廖剛字用中,是南劍州順昌人。宜和初年,從漳州司錄授國子錄,提升監(jiān)察御史。當時蔡京掌權,廖剛論奏無所顧忌。因雙親年老要求補授地方官,出朝為興化軍知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親去世服喪,服喪期滿,授工部員外郞,因母親有病推辭不受。紹興元年,鄰州出現(xiàn)了盜賊,官吏全都逃走,順昌人聽廖剛的命令。廖剛告知跟隨盜賊的人回來就業(yè),接著其它盜賊進入順昌,路監(jiān)司下令廖剛安撫平定。廖剛派長子廖遲規(guī)勸盜賊,賊知道廖剛父子有信義,也都散去。君主的威勢,希望考核舊制,挑選精銳為親兵,平常作為防御,行動時作為中軍,這是強干弱枝之法?!庇诌M諫說:“國家艱難已達到頂點,現(xiàn)在正要圖謀革新,像會稽這樣的地方確實不是可以長久停留的。請營建建康,親率六軍前往作為固守的計策。以杜絕金人有攻占的想法?!蹦赣H去世服喪,服喪期滿,重新為給事中。廖剛進諫說:“國家不能一天沒有軍隊,軍隊不能一天沒有糧食。現(xiàn)在眾將的軍隊防守江、淮,不知幾萬人,開始沒有儲蓄,每天等待東南運來的糧餉開飯,浙民已經(jīng)貧乏,想除去這個憂患不如屯田?!庇谑谦I上三說,將校有能射獵耕種的,應當給予優(yōu)厚的獎賞,每耕田一頃,給他升一級武階;百姓愿意耕種的,借給他們糧種,用租賦償還?;噬厦疃级礁才胚@件事。當時朝廷追究章敦、蔡卞誤國之罪,追貶他們,又下詔子孫不得在朝中做官。到這時章杰從崇道觀任婺州知州,章僅從太府丞提舉江東茶監(jiān)事。廖剛密封交還詔書,認為這樣做,以什么來表示懲戒,于是一并給與祠祿官。當時徽宗已經(jīng)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還率領群臣遙拜洲圣,廖剛進諫說:“禮有厚薄,哥哥為君就用君禮對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過節(jié)在內廷行家人禮就可以了?!编崈|年因與秦檜關系而得到美官,廖剛上疏明顯揭發(fā)他的惡行,秦檜恨廖剛。金人背叛盟約,廖剛請求起用德高望重的舊相,安排到近藩,秦檜知道后說:“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御史中丞。當初,邊報到時,從官聚集在都堂,廖剛對鄭億年說:“你用百口保金人,現(xiàn)在金人已經(jīng)背叛盟約,有什么面目還待在朝廷呢?”鄭億年為祠祿官而離朝。廖剛第二年退休,紹興十三年去世。(b篇共14分)26【答案】a(2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b項根據(jù)上下文語境可知“敵”應為“相當、匹敵”,解釋為“敵人”語義不通。解答本題可用排除法,把各項的解釋代入文句中,看語意是否通順,翻譯有無阻礙。b、c、d三項的解釋放入文句中理解上沒有困難。2【答案】b(2分)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b。a項“而”:連詞,表轉折/連詞,表并列。b項“且”:副詞,將。c項“也”:句末語氣助詞,表肯定/句末語氣助詞,表判斷。d項“之”:結構助詞,的/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解答本題既需要考生熟知大綱規(guī)定的18個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又要回到上下文,利用語言環(huán)境幫助理解虛詞,同時還需做好課內知識的遷移。2【答案】b(2分)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忌紫纫ㄗx文段,嘗試理解,然后可以巧借選項幫助句讀。四個選項前兩處斷句a、c一樣,b、d一樣,第三句都相同,可知,“宥過無大刑故無小”講的是帝者之政的兩個方向即“恕和罰”,所以可排除a、c。b、d比較可知d項的斷句語意不同。文言斷句,考綱雖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同樣考查了考生的文言翻譯、分析、理解等能力,屬綜合性較強的題目。此處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xiàn),稍微降低了難度。2【答案】(1)這與小孩的見識無異啊。(3分)(2)諸葛亮不敢據(jù)守渭水,這容易對付了。(2分)(3)(仲達)率領軍隊渡河,背靠渭水筑下營壘。(3分)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層級為b。需要考生注意的得分點:(1)偏方:古今異義,此處指偏遠的地方;特,只不過;爾,句末語氣詞,罷了。(2)與,對付。耳,語氣詞,了(3)引,率領;濟,渡過。為,筑下。本題的三個文言翻譯句子,比較短小,難度不大,但特別需要理解的是實詞意思,考生務必把語句放到原文上下文語境中整體考慮,以提高理解的正確率,還需注意翻譯語句的通順合理?!咀g文】孔明是伊尹、周公之類的圣賢人物。然而有關評說孔明的言論多有不同,這是因為他身逢亂世,而又正碰上精英豪雄們身處不幸的境況之中。在大家紛紛用世進取的時候,而唯獨孔明退守一隅,結廬隱居,等到劉備多次登門造訪請教,才肯出山做事,孔明在白帝城接受托孤遺命后,暫主國政,他既不放棄理政權力,也不專斷獨行,然而眾人沒有說過孔明的閑話。他權力大,可力挺蜀主,但主上不會懷疑他有謀位的異心,他權勢蓋過所有臣子,然而沒有受到群臣的嫉恨。他精心盡意治理蜀國,使得蜀國上下風俗教化整頓有序。寬宥小錯,而不用嚴刑,因此沒有像小霸王那種去施暴政。用輕松的方式役使百姓,所以即使百姓感到勞苦,也不會理會自己疲勞。用能讓人求生的辦法來刑殺犯人,即使死去,犯人也不會埋怨被殺。這些都是作為一個行王道的人主所能做到的事情。孔明都做得非常好了,他確實是一個伊尹、周公一類的圣賢人物。然而談論他的人卻說孔明自認為有管仲、樂毅的德能,寄身于偏遠的地方,只是一個小霸主的臣子罷了。這怎么能和孔子在魯國做官而把自己比作老子、彭祖一類人物放在一起相比談論呢!還有些激烈的人,甚至以為孔明不能與仲達對抗,這與小孩的見識無異啊!那些人莫不是認為仲達的話說得對而相信了仲達?卻不知道仲達的話都是些詭辯的話?。≈龠_不能使他的詭謀得逞,因此經(jīng)常暗中找尋孔明行軍布陣的進退之機,妄自放出大話詭騙他的部下。談論孔明的人只是沒有細考到這一點罷了。當初,孔明帶兵出祁山,仲達帶兵抵抗,他聽說孔明將收割上邦的麥子,他就飛兵星夜前往擾襲??酌饕蛉奔Z退兵,仲達詭辯說:“雖然我?guī)П且剐熊妱诶蹖⑹恳粓?,這是我懂得進軍就要有所圖??酌鞑桓乙牢妓v軍,這是因為那里容易被攻占罷了”軍中沒有了現(xiàn)成的糧食,而要移軍與敵人交戰(zhàn),即使能打贏對方,接下來的戰(zhàn)斗如何去繼續(xù)?這是稍有隨機處變機智的人都肯定不會去做的。仲達心里明白孔明會這樣做,表面上假裝著失言,詭詐哄騙他的部下。不久,孔明進攻斜谷,仲達又帶兵抵抗。他知道孔明的軍隊還沒有逼近渭水,就帶兵先渡渭水,依渭水而筑成營壘??酌鲙П鴮⒌?,仲達放出詭言說:“若諸葛亮是個勇敢的人,他應該進攻武功,在那里依山扎營列陣。如果進軍五丈原,他們將無功而反。敵方的士兵已經(jīng)處于絕死之地,而你帶兵徑直進攻,與他開戰(zhàn)(這樣做你肯定要吃虧)。這也是稍有隨機處變機智的人都肯定不會去做的。仲達知道孔明肯定不會進攻他駐軍的地方,故意說這種話來掩飾他的膽怯,來表明自己能料事如神,而且可以安定眾軍士的軍心。所以孔明帶著嚴正的軍隊,不憑詭詐的手段,不貪圖微小的戰(zhàn)功(果然沒有進攻仲達),仲達又發(fā)話了:“孔明志向遠大,卻不知道抓住作戰(zhàn)的戰(zhàn)機,計謀雖多,卻不能決斷用兵,表面會帶兵卻不能權宜行事?!边@些情況都是仲達暗中尋找孔明行軍用兵進退制宜,而虛造欺詐語言哄騙部下的手法,這哪里是他的真實面目?。》彩悄軌虿煲娨粋€人的真實面目,不在于敵人真實對陣的時候,而是在敵人被消滅之后。當仲達的敵人孔明真實與他對陣的時候,仲達說的那些話是事實。等到仲達的敵人被消滅之后,仲達按照自己的方法行軍布陣,端坐軍帳中自嘆:“我真是天下用兵的奇才??!”若對方察見他用兵的計謀,超出了他自己所不能做到的能力,他就感覺到自己心中悵然若失,不自覺地流露在言語中了。從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這個人的真面目了。談論這事的人不信事件的真實情況,而相信他的詭詐語言,難道不是又被仲達的語言所誆騙了嗎?唐代的李靖,是談論兵法最厲害的角色。我曾經(jīng)讀到他的兵法對答書,看到他論述孔明兵法高妙,法度委婉周詳,曾經(jīng)很看不起仲達的能力。那些精通兵法的人,本來都對兵法略知一二。一般讀書的人,何嘗不是這樣認為的?孔明離現(xiàn)在將近千年了,沒有能真正了解他心意的。我不平于對孔明評價的不幸,因此,寫下這些文字表達個人的看法,讓那些以成敗論英雄的人或可作為借鑒。五、名著。(10分)貂蟬、董卓、呂布(每個1分,共3分)3寧教我負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負我(每個1分,共2分)3(二選一,5分)a、在曹操擁兵南下的危急關頭,諸葛亮自請出使東吳,意在促成孫劉聯(lián)盟,共同抵抗曹操。在東吳的朝堂上,諸葛亮沉著冷靜,通過分析天下形勢,分析敵我軍事實力,以雄辯的口才舌戰(zhàn)群儒,有力批駁了東吳儒生的“降曹”論,并最終智激孫權周瑜,促成了孫劉聯(lián)合抗曹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125字)b、曹操被馬超擊敗潰逃,聽見有人叫:“穿紅袍的是曹操!”便脫下紅袍。又聽見大叫:“長胡子的是曹操!”便驚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