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11課“百家爭鳴”一、選擇題1.中國古代有一個著名的“塞翁失馬”的故事,說明了人的禍??梢韵嗷マD化,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老子B.莊子C.孔子D.韓非子2.“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薄盁o為而治”反映了哪一學派的思想主張()A.墨家B
2024-11-29 00:52
【總結】第4課夏與商的政治統(tǒng)治1.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國家這種形式在我國最早建立是在()C.“禪讓”制的實行,是以禹建立夏朝為標志的。那是因為夏朝(),并制定了法律“禪讓”
2024-11-29 12:40
【總結】商紂王荒淫無度,實行暴政一、商亡周興?好酒淫樂?聚斂財富?不聽諫言?施用酷刑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商紂暴政引起民憤周國勢力的發(fā)展有人說,商朝的滅亡完全是紂王寵愛妲己造成的,你認為對嗎?請說說理由。
2024-12-08 03:34
【總結】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本課青銅器的高超工藝甲骨文記事甲骨文的造字特點點要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北京人的生產(chǎn)工具打制石器河
【總結】第12課秦朝的統(tǒng)一一、秦滅六國二、鞏固統(tǒng)一的政權建設三、鞏固統(tǒng)一的經(jīng)濟、文化舉措“戰(zhàn)國七雄”是指哪幾個諸侯國?秦魏趙燕齊楚韓一、秦滅六國1、秦統(tǒng)一的條件2、秦滅六國前221年嬴政咸
2024-11-30 14:30
【總結】第一篇:岳麓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計劃 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
2024-11-19 00:12
【總結】第39課明清易代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明《流民圖》看完這兩幅圖景,同學們有何感想?明憲宗《元宵行樂圖》,此畫卷出自明代宮廷畫師之手。又名《憲宗行樂圖》。署成化二十一年(1485)仲冬吉日。所畫為明代宮廷模仿民間習俗放爆竹、鬧花燈、看雜劇的情景。這張巨幅畫卷描繪了朱見深正月十五在皇宮里慶賞元宵節(jié)游玩的各種情景。畫面
2025-06-20 22:45
【總結】第20課北方的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從西晉到十六國、北方民族的內遷及我國民族交融的基本史實,包括自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qū)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融合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過程奠定基礎。通過學習和思考本課所敘述的民族大融
2024-12-08 11:44
【總結】第15課新的大一統(tǒng)()(),其職責是()和檢舉郡守和縣令()
【總結】第21課東晉南朝與江南的開發(fā)()、宋、梁、陳、齊、梁、宋、宋、陳、齊、齊、梁、陳()()①圍魏救趙②巨鹿之戰(zhàn)③官渡之戰(zhàn)④赤壁之戰(zhàn)A.①②③
2024-12-03 05:44
【總結】第16課開拓邊疆與對外交流(),冶鐵業(yè)也發(fā)展起來,完全沒有農(nóng)耕、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采取的共同統(tǒng)治措施是()A.“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鞏固邊防()族的生產(chǎn)迅速發(fā)展B
【總結】第9課社會經(jīng)濟的變動一、單項選擇題:,人們常以“牛、耕”作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馬耕,字子牛,這反映了牛耕在當時備受人們推崇。牛耕的作用開始于()A.春秋戰(zhàn)國時期B.秦漢時期C.隋唐時期D.宋元時期()、A、夏朝B、商朝C、春秋戰(zhàn)國
【總結】第11課、百家爭鳴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國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之一??鬃由劫Y料:孔子三歲喪父,幼年生活貧困。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和乘田(放牧牛羊)這樣的小官。由于他發(fā)憤為學,博學多能,三十歲便開始開辦私
2024-11-30 15:46
【總結】沁園春·雪毛澤東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總結】一、造紙術的發(fā)明與醫(yī)學成就1.造紙術的發(fā)明2.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3.造紙術的傳播及意義4.“醫(yī)圣”張仲景和《傷寒雜病論》5.“神醫(yī)”華佗和麻沸散、五禽戲中國甲骨、縑帛、竹木簡朝鮮、日本竹木簡、帛印度白樹皮、貝葉埃及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