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力以最有效的方式進行自己的游戲。她還非常重視治療者在兒童游戲治療中的作用,提出了促進治療者工作的八點基本原則。1991年,凱利蘭德瑞斯(Carry Landreth)對八點基本原則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八點基本原則如下。(1)游戲治療者(play therapist)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兒童感興趣,與兒童發(fā)展一種溫暖、關(guān)愛的親密關(guān)系。(2)游戲治療者體驗無條件地接納兒童,也希望兒童同樣接納他們。(3)游戲治療者在治療關(guān)系中創(chuàng)造一種安全感和寬容感,使得兒童完全自由地探索自我、表達自我。(4)游戲治療者對兒童的情感總是很敏感,以一種有助于兒童自我理解的方式對他們的情感進行反饋。(5)游戲治療者堅信兒童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能力,始終尊重兒童解決個人問題的能力,并允許他們這樣做。(6)游戲治療者相信兒童的內(nèi)部導向能力,讓兒童在治療關(guān)系的各個方面占主導地位,避免指導兒童游戲或談話的沖動。(7)游戲治療者承認治療過程的漸進性,不加速這一過程。(8)游戲治療者為了幫助兒童接受在治療關(guān)系中應負適當?shù)膫€人責任,也要確立一些限制條件。蘭德瑞斯的修訂是建立在其兒童中心游戲療法基礎(chǔ)上的,他擴展了艾克斯萊恩最初的研究。蘭德瑞斯等(Landreth,et al.,1999)認為,兒童中心游戲療法的重要前提是,兒童總是在交流,不一定是用言語,也可以是用他們的身體、他們的游戲和他們整個人。兒童中心游戲療法的關(guān)鍵在于治療者發(fā)展與兒童之間的溫暖、親密的關(guān)系,以此來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加強兒童的自我概念。蘭德瑞斯(Landreth,1993)認為,通過一種非評價性的治療關(guān)系,必須向兒童傳達四個方面的信息,即“我在這里”(I am here),“我在傾聽”(I hear you),“我理解你”(I understand you),“我關(guān)心你”(I care about you)。也就是說,治療者的任務是創(chuàng)造一種安全、受保護的空間,使兒童感到被接納,自由地探索自我,最終的治療目標是達到兒童的自我實現(xiàn)。具體包括:發(fā)展肯定的自我概念,承擔重大的自我責任,變得更自主、更加自我接納、更自立,進行自主決策,體驗控制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變得敏感,發(fā)展內(nèi)部評價源,變得信任自我。(三)限定即治療在兒童中心游戲療法興起、發(fā)展的同時,比埃克斯勒(Bixler,1949)寫了一篇《限定即治療》的文章,開始了一場強調(diào)限定的游戲療法運動。他認為,沒有限定,世界也就無所謂安全感、界限感和保護感;不受限制的兒童就是一個被放縱的兒童。當然,限定并不意味著嚴格與非靈活性,而是出于對兒童的愛,不是對兒童的控制欲。兒童受到的限制應盡可能少,卻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戲療法中,禁止兒童損壞游戲室中的任何財物、攻擊治療者、把游戲室中的沙具帶走或沒有時間限制地呆在游戲室。吉諾特(Ginott,1959,1961)也贊成這一運動的主要觀點,認為如果治療者給兒童適當?shù)南薅ǎ敲淳蜁箖和匦聵淞⑵鹚麄兪鞘艹扇吮Wo的觀念。治療不是指任何事情都可以做,而是一個充滿愛并精心指導的過程。這些觀點的提出使治療者漸漸將指導性因素和非指導性因素結(jié)合起來,同時運用于游戲療法中。(四)游戲療法新進展兒童游戲療法在臨床中的大量應用,尤其是在治療兒童的受虐待、被忽略、攻擊行為、情感障礙、自閉癥、恐懼、焦慮、遺尿、學習障礙、閱讀障礙、言語障礙、低自尊等問題上發(fā)揮了重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游戲療法的臨床價值,并把它推廣到對成人的治療中。如目前的夫妻療法、家庭療法也常常以游戲為輔助手段來配合治療。游戲療法的形式也變得更為多樣,如創(chuàng)造性藝術(shù)(包括美術(shù)、音樂、舞蹈、運動)、沙盤游戲、夢、團體合作、家庭參與、家庭游戲等。形成了不同的理論派別,有兒童中心游戲療法、心理分析游戲療法、認知—行為游戲療法、榮格主義的游戲療法、親子游戲療法、發(fā)展性游戲療法、格式塔游戲療法、促進情感依戀的家庭游戲療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游戲療法、艾里克森的游戲療法、阿德勒(A.Adler)的游戲療法、動態(tài)家庭游戲療法和策略性家庭游戲療法。它們在治療目標、心理病理學模式、原則和適用范圍上存在著差異,使得游戲療法領(lǐng)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趨勢。三、游戲療法在沙盤游戲中的體現(xiàn)沙盤游戲是游戲療法的一種形式,游戲療法的理論與實踐直接影響了沙盤游戲的發(fā)展。(一)沙盤游戲體現(xiàn)了游戲的特點游戲療法認為,游戲不只是兒童的一種活動,而且包含著豐富的含義。對兒童來說,他們的語言能力還未發(fā)展到足以表達其思想、情感的水平,因此,游戲就成為其最自然的交流手段,具有表達其情感與內(nèi)心問題的功能,或者說具有一種宣泄的功能。對于兒童以外各年齡段的人來說,游戲雖然不是主要的交流和表達手段,但它可以喚起一個人童年時的體驗,使其感受到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實現(xiàn)的力量,同樣也有助于宣泄其內(nèi)心的煩躁與不安。總之,游戲的特點在于它本身具有的自然狀態(tài)和游戲過程的創(chuàng)造性,游戲療法的特點是要使來訪者進入這樣一種狀態(tài),獲得這樣一種體驗,見證自我創(chuàng)造的結(jié)果。不同形式的游戲療法都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些理念進行闡述。其中,沙盤游戲的闡述是最充分的。靜靜的沙盤游戲,一個包容了無限的有限空間,通過天、地、海,把來訪者帶入“自然母親”的懷抱。來訪者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可以觸沙、挖沙,從而體驗與大自然的零距離接觸,獲得回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