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四單元第21課馬致遠散曲二首詩文導讀預習檢測探究與點撥欄目鏈接1.走近作者馬致遠(約1250—1321),名不詳,字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憲宗、元世祖時期,有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曾奔走求仕。成宗時期參加“元貞書會”,
2024-11-19 14:13
【總結】第四單元第23課山水風光散曲二首詩文導讀預習檢測探究與點撥欄目鏈接1.走近作者喬吉(約1275—1345),字夢符,號笙鶴翁、惺惺道人。一生無意仕進,以“江湖狀元”自居,既是隱士,也是浪子,倚紅偎翠,蘊藉風流,博學多能,以散
2024-11-17 10:38
【總結】跌出來的詩句元朝時,江蘇海鹽有個姓沈的人,迷上了詩,以至到了神情恍惚的地步。有一年春天,他到山上登高,讀屈原的《離騷》,覺得這樣的詩能放聲朗讀,才有意思。讀完《離騷》,詩興大發(fā),要作一首絕句。很快想出兩句:叢蘭芳芷滿東皋,閑步春風讀楚騷。(楚騷,即離騷)下兩句該寫什么,怎么也想不出。走啊,想;想啊,走。詩苑花絮不知不覺地“噗嗵”
2024-11-19 18:12
【總結】10扼住命運的咽喉匏有苦葉匏(páo)有苦葉①,濟有深涉②。深則厲③,淺則揭(qì)④。有彌(mí)濟盈⑤,有鷕(yǎo)⑥雉鳴。濟盈不濡(rú)軌⑦,雉鳴求其牡⑧。雝(yōng)雝鳴雁⑨,旭日始旦⑩。士如歸妻?,迨(dài)冰未泮(
2024-11-28 22:32
【總結】4《狂人日記》:現代白話短篇小說開山作梁惠王章句上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詩》云①:‘經始靈臺②,經之營之。庶民攻③之,不日④成之。經史勿亟⑤,庶民子來⑥。王在靈囿⑦,幽鹿攸伏⑧。幽鹿濯濯⑨,白鳥鶴鶴⑩。王在靈沼?,於
2024-11-28 02:22
【總結】8、杜牧詩三首達標優(yōu)化訓練我夯基我達標:杜牧,唐朝詩人,亦稱_____________,與齊名_____________,并稱為_____________。解析: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的記憶,注意一些合稱的作家,準確記憶他們的名字,并能正確理解他們?yōu)槭裁磿⒎Q在一起。如“唐宋八大家”“初唐四杰”“大李杜”等。答案:杜樊川李商
【總結】◆7陸文學自傳(時間:45分鐘分值:60分)積累與運用1.下列各項加點字注音全對的一項是()(5分)A.規(guī)諫.(jiàn)豁.然(huò)多瞋.(zhēn)B.不愆.(yǎn)當.道
2024-11-28 02:16
【總結】13《小徑分岔的花園》:行走在時間的迷宮大學原文:《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雹佟对姟吩疲骸熬囆U黃鳥,止于丘隅②?!弊釉唬骸坝谥?,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对姟吩疲骸罢氨虽堪?,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總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魯教版唐詩宋詞選讀]12李清照詞二首學案——《聲聲慢》與《永遇樂》【學習目標】1、了解李清照以及婉約派。2、理解這首詞上下闋的含義。3、體會詞人在這首詞中所表現出來的“愁”?!緦W習重難點】1、理解這首詞上下闋的含義。2、體會詞人在這首詞中所表現出來
2024-11-18 17:16
【總結】19課言情詞三首言情詞:是婉約詞的傳統(tǒng)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它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作者簡介鑒賞要點基本解讀詩文朗讀?晏殊(991—1055),字同叔,謚元獻,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自小聰慧,少年以神童應昭,賜同進士出身。仕途顯達,官至宰相。?晏殊的詞,主要承襲晚唐
【總結】辛棄疾青玉案鷓鴣天菩薩蠻辛棄疾走進辛棄疾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人(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一生主張抗金,渴望恢復中原。▲辛棄疾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懷抱利器,一生不得重用,抱
2024-11-19 14:15
【總結】語文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選修1廣東教育出版社全國優(yōu)秀出版社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青玉案·元夕鷓鴣天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知人論世話稼軒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今山東
2024-11-17 20:12
【總結】《杜甫詩五首》教師版教學目標:1、了解詩人杜甫;背誦《月夜》、《哀江頭》、《蜀相》、《又呈吳郎》、《登岳陽樓》。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月夜》的學習,能夠找出詩歌中的詩眼并進行分析;會分析《哀江頭》一詩中運用的對比、襯托、用典的寫法;了解《蜀相》一詩中所運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理清《又呈吳郎》一詩的思路;感受《登岳陽樓》中“坼
2024-11-18 23:07
【總結】第19課言情詞三首【教學目標】1、感受《蝶戀花》等詞孤獨凄清的意境和空虛惆悵的心境,體會作者因“不見所思”引發(fā)的傷離愁緒。2、鑒賞《鵲橋仙》淡而不傷的風格,體會此詞從舊題材中提煉出新的主題,道人之所未道,善于議論,在議論中抒情,頗具創(chuàng)新的精神。3、領悟《青玉案》造語精工,巧用博喻的特色,記憶名句,深刻領會這些
2024-11-19 11:29
【總結】第4單元南宋的亂世詞心第12課李清照詞二首鑒賞寶典借景抒情與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fā)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fā),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芭蕉殘荷、梧桐細雨、飛蓬浮萍、鴻雁閑鶴、大漠古道、長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
2024-11-17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