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產品生產中密集使用的生產要素報酬會減少。無論這些要素在哪個行業(yè)中使用都是如此。 —— 斯托爾珀 — 薩繆爾森定理 (二)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 說明國家間商品貿易對兩國生產要素價格的影響 A國貿易前 W 低 R 高 貿易后 W提高 R 降低 B國貿易前 W 高 R 低 貿易后 W降低 R 提高 均等 第六章 新國際貿易理論 ? 當代國際貿易的變化 1. 產業(yè)內貿易迅速增長 2. 發(fā)達國家之間的貿易迅速增長 要素稟賦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之間的貿易 HO模型無法解釋 放寬 HO模型的假定,產生了新貿易理論 新貿易理論的共同特征 ? 不完全競爭 1. 差異產品(產業(yè)內貿易) 2. 壟斷力(價格差別) ? 規(guī)模經濟 1. 內部規(guī)模經濟(企業(yè)) 2. 外部規(guī)模經濟(行業(yè)) 產業(yè)內貿易與產業(yè)間貿易 本 國 (資本充裕) 外 國 (勞動充裕) 制成品 糧食 產 業(yè) 間 貿 易 產 業(yè) 內 貿 易 外部規(guī)模經濟引發(fā)的國際貿易 一、存在外部規(guī)模經濟時 完全競爭市場 上的國際貿易 Q P O D1 S1 P1 AC1 MC1 P, C O q q1 Q1 貿易前,行業(yè)供求( S1, D1)決定了市場均衡價格( P1)。企業(yè)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分別為 MC1和 AC1。 續(xù) Q P O D1 S1 P1 AC1 MC1 P, C O q q1 Q1 S2 行業(yè)規(guī)模擴大,供給增加到 S2 AC2 企業(yè)平均成本下降 同時市場價格下跌,貿易得以發(fā)生 Q2 P2 D2 MC2 國外需求增加,需求曲線移動 國際市場價格確定在 P2 企業(yè)產量不變 國際貿易的成因在于外部規(guī)模經濟導致的價格變動 二、存在外部規(guī)模經濟的國際貿易均衡:坎姆模型 X Y O 規(guī)模報酬遞增的生產可能性曲線:邊際機會成本遞減 E T 設兩國其他條件相同,貿易前均衡點為 E U J H U1 T1 E1 設兩國生產規(guī)模發(fā)生變化,生產組合各自移動到 J和 H,按照與貿易前相同的交換比率( T1)開展貿易 T2 貿易的發(fā)生是因為行業(yè)規(guī)模擴大后, X產品形成了價格優(yōu)勢( T2與 T1對比) 設 X和 Y為同一產業(yè) 內的兩種產品 內部規(guī)模經濟引發(fā)的國際貿易:不完全競爭市場 Q O D1 MR1 MC Q1 P1 P, C E AC 設邊際成本不變 由于規(guī)模經濟使平均成本下降,企業(yè) 開展貿易。面對國際市場需求 D2 MR2 P2 AC2 Q2 需求曲線和邊際收益曲線右移,但斜率更?。◤椥愿螅? 短期內價格( P2)高于平均成本( AC2),企業(yè)獲得壟斷利潤 無壟斷利潤 長期均衡 Q O P, C D2 MR2 MC Q2 AC2 P2 AC 短期壟斷利潤 MR3 D3 Q3 P3 新企業(yè)進入該行業(yè) 對該企業(yè)產品的需求減少 行業(yè)規(guī)模擴大使平均成本下降。競爭使壟斷利潤消失 規(guī)模經濟導致產品價格下降,從而產生了貿易。貿易后消費者剩余增加(福利改善),生產專業(yè)化程度提高 二、克魯格曼模型 ? 三組關系: 1. 廠商數量( n)與廠商平均成本的關系:廠商數量越多,單個廠商的產出越少,因而平均成本越高。 2. 廠商數與廠商價格的關系:廠商數量越多,競爭越激烈,價格越低。 3. 當價格高于平均成本時(有壟斷利潤),其他廠商會進入該行業(yè),反之,價格低于平均成本時(壟斷利潤為負),廠商會退出該行業(yè)。 ? 將廠商數與平均成本的關系反映在圖形中即為 CC曲線(同向變動);廠商數與價格的關系反映在圖形中即為 PP曲線(反向變動)。長期來看,行業(yè)的廠商數由兩條曲線的交點來決定 續(xù) N P, C CC PP O E P1 AC1 N0 N1 P2 AC2 N2 存在論斷利潤,新企業(yè)進入, N增加 虧損,原有企業(yè)退出, N減少 均衡 貿易均衡 N P, C O PP CC1 CC2 N1 N2 P1 P2 E1 E2 規(guī)模經濟使平均成本降低,具備價格優(yōu)勢,出口 平均成本降低使 CC線右移,新企業(yè)進入, N增加。 競爭加劇使價格進一步下跌 規(guī)模經濟導致的價格 下跌產生了貿易, 消費者福利改善, 生產者專業(yè)化程度 提高,市場規(guī)模擴大 ,消費者的選擇增加 產品生命周期理論(國際技術轉移) t 出口 進口 O 美國: 德國: 中國: 貿易由于兩國技術水平的差異而 發(fā)生,解釋了不同國家在不同時期 的產業(yè)內貿易 第七章 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 解決一國國民經濟變化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問題 增 長 的 源 泉 生產要素的增加和技術進步 GDP的提高 增長的表現 O X Y A B A1 B1 平衡增長與不平衡增長 平衡增長 O X Y A B E A1 B1 E1 斜率相等 O X Y A B 不 平 衡 增 長 C D F G 進口替代型增長 出口擴張型增長 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 小國的增長與貿易 進口替代型增長 O X Y A B T T C D U0 U1 F G H L M N O X Y A B T U0 F G H U1 L M N T 出口擴張型增長 貿易條件不變,進出口同比例變化 貿易量變化不影響國際交換比率(貿易條件) C D 雷布欽斯基定理 O X Y B T A C D T X1 X2 Y1 Y2 X產品成本降低幅度大于 Y, X產量增加直到交換比率等于邊際機會成本( T的斜率)。 Y產量比增長前絕對減少。 大國 增長與貿易 大國進口替代型增長 X O Y A B D C T0 F E G H J K T1 U0 U1 U2 T2 大國進口減少, Y國際市場價格下跌,貿易條件變化 福利改善。 HJ> GF,由于 Y國際市場價格下跌,貿易條件改善,該國一定量的出口商品可以交換更多進口商品。 相對于小國增長(貿易條件不變),大國福利提高幅度更大( U1高于 U2) 大國出口擴張型增長 X O Y A B T0 F E G U0 T1 K H J U1 U2 T2 大國 X出口增加,使國際市場 X價格下跌,貿易條件變化 福利改善。 JK> FE,該國要用更多的出口商品才能換回一定量的進口商品,貿易條件惡化 與小國相比,大國出口擴張型增長后福利提高的程度較小 C D 大國出口擴張型增長的特例:貧困化增長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