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550m~10km 多模光纖 200m~550m 2對 STP 25 m 4對 5類 UTP 25m~100m 半雙工 /全雙工 半雙工 Chapter 14 29 ? 1 Gb/s 以太網的幀擴展措施 (對半雙工 ) 在 10 Mb/s 以太網中,規(guī)定最小幀長 512 比特,碰撞窗口 ?s。 在 100 Mb/s 以太網中, 最小幀長仍為 512 比特,則碰撞窗口為 ?s。 若在 1 Gb/s 以太網中仍取同樣的最小幀長,則碰撞窗口將為 ?s, 使半雙工模式下的網絡跨距小到不現實的程度。采用“幀擴展”措施: 若有效幀長于 4096比特,則不加擴展位;否則,加擴展位使幀長達到4096比特。從而擴大了碰撞窗口,增大了網絡跨距。 ? 1 Gb/s 以太網的幀突發(fā)技術 (對半雙工 ) 在大量短幀傳輸的情況下,由幀擴展會造成系統帶寬的浪費。采用“幀突發(fā)”技術: 當一個站點有多個短幀要發(fā)送時,先發(fā)送第一個帶擴展位的幀。若發(fā)送成功,則連續(xù)發(fā)送不帶擴展位的短幀,幀之間用“禁用碼”填充(占用信道)。要求連續(xù)發(fā)送的所有短幀和填充位的總長度小于 1500字節(jié)。 短幀 擴展位 短幀 幀間填充位 1500字節(jié) Chapter 14 30 Gigabit Ether Physical ?1000BaseSX ? Short wavelength, multimode fiber ?1000BaseLX ? Long wavelength, Multi or single mode fiber ?1000BaseCX ? Copper jumpers 25m, shielded twisted pair ?1000BaseT ? 4 pairs, cat 5 UTP ?Signaling 8B/10B Chapter 14 31 Token Ring () and FDDI ?MAC protocol ? Based on the use of a small frame (token) which circulating ? Station which wish to send data must wait for token ? Changes T bit in token to make it as header of data frame ? Append data to form a frame ? Frame makes round trip and is absorbed by transmitting station ? Station inserts new token when both: ? transmission of frame has finished (ETR, see later) ? leading edge of the frame has arrived (not strict requirement) ? Under light loads, some inefficiency ? Under heavy loads, round robin, efficient and fair 1. Token Ring () MAC Chapter 14 32 Chapter 14 33 Token Ring MAC Frame Chapter 14 34 RD=3 P=3 P=3 PA=0 P=0 Chapter 14 35 優(yōu)先級操作 要點: ? 一個站點有數據要發(fā)送時,只有截獲優(yōu)先級不高于本站優(yōu)先級的令牌后才可進行。發(fā)送的數據幀中的 P = 所截獲令牌的 P , 數據幀中的 R = 0 。 ? 一個站點有數據要發(fā)送, a) 當到來的令牌的優(yōu)先級高于本站的優(yōu)先級,不能截獲令牌,對令牌進行預約操作; b) 對到來的數據幀,對數據幀作預約操作。 預約條件:本站的優(yōu)先級 P 高于該令牌(或數據幀)的預約級 R 。 預約操作:將本站的 P ? 所到來令牌(或數據幀)的 R 。 Chapter 14 36 ? 當源站回收完返回的數據幀,生成新令牌時, 若 該回收數據幀的 R 該數據幀的 P( 表明有更高優(yōu)先級的站作了預約), 則 1) 回收幀的 R ? 新令牌的 P , 0 ? 新令牌的 R ( 令牌的 P 被升高) 2) 回收幀的 P 和 R ( 即原令牌的 P 和新令牌的 P ) 推入本站堆棧, 本站成為該 (提高的 )優(yōu)先級 P 的“堆棧站點” 。 否則 (即 該回收的數據幀的 R = 該數據幀的 P ) , 1) 若 本站不是該幀 P 的堆棧站點 ( 幀中的 P 堆棧中的 R) , 則 回收幀的 P ? 新令牌的 P , 回收幀的 R ? 新令牌的 R 。 2) 若 本站是該幀 P 的堆棧站點, ( 幀中的 P = 堆棧中的 R), 則 a) Max ( 回收幀的 R , 堆棧中的 P ) ? 新令牌的 P 。 b) 回收幀的 R ? 新令牌的 R 。 c) 若 回收幀的 R 堆棧中的 P , 則 回收幀的 R ( 即新令牌的 P ) 覆蓋 本站堆棧的 R; 否則,彈出堆棧中的 P 和 R ( 新令牌已恢復回原有的低優(yōu)先級) 。 d) 若本站堆棧為空,則撤消該站為“堆棧站點”。 Chapter 14 37 ? 一個堆棧站點收到令牌幀時, 若 本站是該幀 P 的堆棧站點, ( 幀中的 P = 堆棧中的 R), 則 1) Max ( 令牌幀的 R , 堆棧中的 P ) ? 新令牌的 P 。 2) 所收令牌幀的 R ? 新令牌的 R 。 3) 若 所收令牌幀的 R 堆棧中的 P , 則 令牌 幀的 R ( 即新令牌的 P ) 覆蓋 本站堆棧的 R; 否則,彈出堆棧中的 P 和 R ( 新令牌已恢復回原有的低優(yōu)先級) 。 4) 若本站堆棧為空,則撤消該站為“堆棧站點”。 5) 若無數據要發(fā)送,則發(fā)送上述新令牌 ; 否則,對該新令牌進行“截獲”或“預約”(規(guī)則如前述)。 Chapter 14 38 事件發(fā)生 ? N 事件性質 數據幀到達 令牌幀到達 本站是源站? 有數據發(fā)送 amp。 本站 P幀的 R 本站 P?幀的 R 轉發(fā)數據幀 N Y N Y 回收數據幀 幀的 R幀的 P ? 幀的 R ?令牌的 P, 0 ?令牌的 R, 發(fā)送令牌, 幀的 P和 R ?堆棧 , 本站為堆棧站點 Y N 是該幀的堆棧站點 幀的 P ?令牌的 P, 幀的 R ?令牌的 R, 發(fā)送令牌 N Y 1 2 End Chapter 14 39 1 Max ( 幀的 R, 堆棧的 P ) ?令牌的 P, 幀的 R ?令牌的 R, 發(fā)送令牌 幀的 R堆棧的 P ? 幀的 R 覆蓋堆棧的 R Y POP堆棧的 P和 R N 堆棧已空? 取消本站為堆棧站點 End (是該幀的堆棧站點 ) Y N Chapter 14 40 (令牌幀到達 ) 2 該幀的堆棧站點 ? Max ( 令牌 R, 堆棧 P ) ?令牌的 P, 令牌的 R不變 令牌 R堆棧 P ? 令牌的 R覆蓋堆棧的 R Y POP 堆棧的 P 和 R 堆棧已空 ? 取消該站為堆棧站點 Y N 本站有數據發(fā)送 Y N N 本站 P=令牌 P ? Y 截獲令牌,令牌 P ?數據幀 P, 0 ?數據幀 R,發(fā)送數據幀 Y N 本站 P=令牌 R ? Y 本站 P ? 令牌 R (預約 ) 轉發(fā)令牌 End N N Chapter 14 41 A B C D P=1 P=5 P=0 P=2 1 C 0 0 2 5 0 3 B 5 0 4 2 2 5 D 2 1 6 1 1 7 A 1 0 8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