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nèi)容簡介】
0。 ,易風(fēng)俗 C 30.“人生而靜,天之性也”的意思是( ) ,這是上天注定的 ,這是天賦予的本性B ,樂強調(diào)過分了就會( ) B 《對賢良策》的作者是誰?( ) B “獨尊儒術(shù)”思想的是誰?( ) C 34.“立大學(xué)以教國,設(shè)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 B 35.《詩》曰:“夙夜匪解?!笔鞘裁匆馑迹浚?)。 。 。D 36.“然則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 )A.《三字經(jīng)》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對賢良策》C 3“強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 ) C 38.“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背鲎裕海?)A.《孝經(jīng)》B.《詩經(jīng)》 C.《論語》D.《千字文》C () C 子曰:“好學(xué)近乎()”。 C 41.“中庸”的核心思想是()。A ()、《大學(xué)》、《論語》、《孟子》合在一起,作為《四書》。A.《中庸》 B.《三字經(jīng)》 C.《弟子規(guī)》 D.《詩經(jīng)》C 43.“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xué)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圣人?!崩^承和發(fā)展了孔子講過的()的關(guān)系。 、學(xué)與行 A 44.《中庸》認為人可以從兩條途徑得到完善,一是發(fā)掘人的內(nèi)在天性,稱為“尊德性”;二是通過對外部世界的求知,以達到人的內(nèi)在本性的發(fā)揚,稱為“道問學(xué)”。這兩條途徑是()。,相輔相成 A ,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 C ,身有所()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A. 奮第 A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 ),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 《盤銘》曰:“(),日日新,又日新。” A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A ,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也。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