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簡介】
化的百分比大于價格富于價格彈性:供給量,0,1,1,1??????SSSSSEEEEE第三節(jié) 均衡決定及其變動 一種商品的供求數量和價格,在供求雙方的共同作用下達到均衡,形成該商品的均衡價格和數量。此時,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商品的供應量。 一、均衡決定 商品市場的均衡由需求一方和供給一方的共同作用下達到。 S D P Q O p1 QD1 QS1 P2 QS2 QD2 在供求雙方的的作用下,形成均衡的市場價格,和均衡的交易水平。 均衡條件:在該均衡價格下,愿意購買量(需求量)等于愿意供應量(供給量)。 實際價格與均衡價格 市場的實際交易價格,不一定等于均衡價格。均衡價格和均衡交易量,是市場調節(jié)的方向。 PE QE E 二、均衡的變動 非價格因素也將引起需求和供給的變化。這些變化表現為需求和供給曲線的移動,引起均衡價格和數量的變動。 需求水平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引起需求水平變化的因素 ?隨時間的變化,將引起需求曲線的左移或右移。 如果假定供給水平不變(供給曲?不變) ? 且供給曲線的斜率為正,需求水平的上升( D右移)導致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上升。 反之,則導致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下降。 P Q O S D PE QE D’ P’E Q’E D” P”E Q”E 供給水平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如果假定需求水平不變(需求曲線不變),供給水平的上升( S右移)導致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上升。 反之,則導致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下降。 P Q O S’ P’E Q’E S” P”E Q”E S D PE QE 供給水平和需求水平同時變動對均衡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變化,需求水品和供給水平都將發(fā)生變化,從而是需求和供給曲線都發(fā)生變化。變化以后的均衡價格和數量,取決于各種作用的綜合效果。 P Q O S PE QE E D D’ S’ E’ P’E Q’E A Q’A P’A B Q’B P’B 均衡價格和數量可能上升、下降而久可能不變。 初始均衡于 E,而 SS’時,若需求不變,均衡點 EB; 若 D— 〉 D’時,均衡EE‘。 初始均衡于 E’,當 S’S時,若需求不變,均衡點 E’A; 若 D’— 〉 D時,均衡E’E。 如果初始的供求曲?個 S與 D’,或者 S’與 D,可做類似的分析。 供求定理( P59) 需求水平的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和數量的同向變動;供給水平的變動引起均衡價格的反向變動,均衡數量的同向變動。變化以后的均衡價格和數量,取決于各種作用的綜合效果。 不同的可能結果,有四種情況(見 P59)。 第四節(jié) 均衡價格模型的應用 通過前面建立的均衡價格模型,是一個局部均衡模型??梢杂迷撃P蛠矸治鲆恍┙洕鷨栴}。 一、貨物稅的影響 政府可以對廠商征收一定的貨物稅。貨物稅將影響市場的均衡價格和交易量,同時,消費者和廠商將同時承擔稅負。 P Q O PE QE S’ D E S T P1 在征稅前,廠商的供給曲線為 S,如果征收 T的從量稅,當價格為 PE時,廠商的實際價格為 P1=PET,因而廠商的實際供給曲線變?yōu)?S’。 在任何市場價格水平下,廠商愿意供給的數量都下降。 如果原來的均衡價格為 PE,均衡數量為 QE,在寧稅后的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分別為 P’E和 Q’E。此時,單位產品征收的稅中,消費者承擔了 P‘EPE,廠商承擔了 PEP1。 征稅的結果,使市場的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下降。 P’E P1 Q’E S’ D E’ S T P Q O E QE PE 消費者和廠商的稅負擔的比例,依賴于需求的價格彈性和供給的價格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越大,消費者的稅負比例越小,廠商的稅負比例越大。 P’E P1 Q’E S’ D E” S T P Q O E QE PE D” P”E P”1 E’ Q”E 供給的價格彈性越大,廠商的稅負比例越小,消費者的稅負比例越大。(自行推導) 二、價格管制的影響 政府可以利用其價格政策干預市場??梢灾贫ㄉ唐返淖畹蛢r格或最高價格,以支持行業(yè)發(fā)展,或保護消費者利益。 最低限價的影響 政府制定的支持價格,將使市場價格高于市場潛在的均衡價格,從而使商品的供應量大于需求量。結果使市場價格高于均衡價格,而消費需求量小于均衡的需求量。 政府必須采取措施消化超額供給的商品。 P Q O D S P Q P’ Q’D Q’S P Q O D S P Q P’ Q’D Q’S 最高限價的影響 當政府制定商品的最高限價時,佃行價格低于潛在的市場均衡價格,從而使商品的需求量大于供給量。結果,市場價格低于均衡價格,而消費需求量大于均衡的需求量。 政府必須采取措施彌補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 需求曲線 ● ● ● ● ● 10 1 8 3 6 5 4 7 2 10 價格 需求量 0 需求曲線 需求量、需求水平變動與需求曲線 0 價格 需求量 P0 Q0 D1 P Q Q1 Q2 D2 需求曲線移動 第三章 消費者行為理論 市場經濟體制下主要個體決策單位之一的家庭戶,一方面是要素的供給者,另一方面要購買商品進行消費。本章介紹消費者進行消費選擇的基礎 —— 消費者行為理論。 第一節(jié) 消費偏好的性質 決定消費者行為的主要因素是消費者的偏好。對消費者的偏好,經濟學中有三個基本假設: 完備性。對任意兩種商品的各種數量組合,消費者能夠確定他對一種組合的偏好高于第二種,或者兩者沒有差別; 偏好的傳遞性。 CACBBA ??? ?, 種類相同的商品的組合中,消費者更偏好數量多。 例如:組合 A( 10X, 12Y), B(10X, 11Y), C(9X, 12Y),D(9X,11Y)中, DBDACABA ???? ,第二節(jié) 基數效用分析 一、效用和效用函數 一個 消費者在消費商品的過程中得到的滿足程度,可以稱為商品對于該消費者的 效用 ,取決于商品自身的性質和消費者的主觀感受。 19世紀的經濟學家 W. Stanley Jevons、 Leon Walras 、 Alfred Marshall等認為,效用是可以計量的,可以用基數來指定任意一種商品消費組合能夠帶來的效用。( Cardinal Utility Theory) 根據效用的數值,消費者不僅能夠排列出偏好的順序,而且明確知道兩種選擇偏好差異的程度。 可以用效用函數( Utility Function)來表示不同的商品組合帶來的效用: ),( 21 nqqqUU ??二、總效用、邊際效用: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 總效用( Total Utility) 邊際效用( Marginal Utility) 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 Marginal Utilities Decreasing) ),( 21 nqqqUTU ??ii qTUMU ??? /0/ ??? iqMU 對于效用函數: ),( 21 nqqqUU ?? U為總效用。第 i種商品在 給定的消費水平上 ,邊際效用 MUi為: inii qqqqqUMU??? ),,( 21 ?? 如果假定效用函數連續(xù)(商品的數量無限可分),邊際效用 MUi為: inii qqqqqUMU??? ),,( 21 ?? 關于效用函數的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