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荷載(活荷載)按荷載規(guī)范取值,樓面活荷載折減系數(shù)按荷載規(guī)范取用。 寬:+2= 高:+1= +1= +1=② 此處抹層按近似與梁相同,按每立方25 kN計算。1533()= kNF4=247。 =(+)(+)==(+)= =(+)==(+)==(+)(+)= 風荷載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驗算根據(jù)上述計算的水平荷載求出層間剪力,然后依據(jù)中框柱框架層間側移剛度計算各層相對側移和絕對側移,計算過程見表316。m M2=e2=()/2=22]2= kN=[(+)247。m MCB=1/6 = 1/6 = kN其余層軸力計算同頂層,但需要考慮該層上部柱的軸力的傳遞。因此一般情況下,考慮地震作用效應的組合為: 框架梁的內力組合本設計方案中考慮了四種內力組合,即,。(3) 柱端剪力設計值的調整抗震設計時,一、二、三級的框架柱和框支柱端部組合的剪力設計值應按下式來調整:式中 —柱端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 —柱的凈高; 、—分別為柱的上下端順時針或反時針方向截面組合的彎矩設計值,應符合上述柱端彎矩設計值調整的要求; —柱端剪力增大系數(shù),;框架角柱地震作用效應的調整由于地震引起的建筑結構扭轉會使角柱地震作用效應明顯增大,故應對角柱的地震作用效應予以調整。)。M以下部受拉為正,V以向上為正。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按規(guī)定來?。寒斊湫獙Y構不利時,;當其效應對結構有利時,對結構的傾覆、。m 4~1層三角形荷載化為等效均布荷載=5/8=5/8= =5/8=5/86 =跨:兩端均為固定支座MAB=﹣MBA=﹣1/12=﹣1/129 =m 跨:一端為固定支座,一端為滑動支座 MBC=﹣1/3= 1/3 = kN22]=M1== ()/2=22+(+)247。H/B=,框架結構(~)= (~)4=~(s),由《荷載規(guī)范》、=、ν=。由于=﹥==(s),需考慮頂點附加地震作用。 柱的高度底層:++=。 荷載計算高層建筑水平力是起控制作用的荷載,包括地震作用和風力。采用不上人屋面。因為水磨石地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久性、防水防火性,并具有質地美觀、表面光潔、不起塵、易清洗等優(yōu)點,而且經濟性好。 構造設計構造設計主要解決建筑各組成部分的構造原理和構造方法。同時有利于一般的建筑結構形式的實現(xiàn)。 房間的剖面形狀高效綜合樓的剖面形狀都采用矩形。在本次畢業(yè)設計中,我的指導老師張雅男和胡毅老師在百忙之中傾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給予了重要的指導,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建筑設計完成后,根據(jù)建筑類型選擇結構體系,根據(jù)以往經驗對結構構件進行初步估算,確定計算簡圖,得出荷載,線剛度,重力荷載代表值等數(shù)據(jù),從而驗算地震作用對房屋所產生的層間位移。再根據(jù)豎向荷載計算梁和柱的內力并進行組合,對梁和柱截面進行設計。1 建筑設計說明 工程概況建筑面積約55006000m2,主體五層,結構形式為現(xiàn)澆整體框架。這是因為矩形剖面簡單、規(guī)整、便于豎向空間的組合,易于獲得簡潔而完整的體形,同時結構簡單,施工方便。教學樓的高度也考慮到學校整體環(huán)境的適應問題。它是建筑設計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任務是根據(jù)建筑的功能、材料、性能、受力情況、施工方法和建筑藝術等要求選擇經濟合理的構造方案,并作為建筑設計中綜合解決技術問題及進行施工圖設計的依據(jù)。 屋頂設計屋頂一般可以分為平屋頂和坡屋頂。不上人屋面的做法采用標準做法可見施工說明。地震作用計算方法按《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進行,在本次畢業(yè)設計過程中水平方向只要考慮地震作用。注:。而 △Fn=,= += =(/ ) =() =1533kN△Fn=1533=∑GjHj=+(+)+(++)+(+3)+(+4) = kNF1=247。由式 可算得仍取中框橫向框架柱,沿房屋高度的分布風荷載標準值為q(z)== 根據(jù)各樓層標高處的高度Hi由《荷載規(guī)范》,代入上式可得各樓層標高處的q1(z),q2(z)。22]+25+[()()]+=P2=[(+)247。mM2==()/2=m MCB=﹣1/6= 1/6 = kNm跨:一端為固定支座,一端為滑動支座 kN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shù)。SQk一項中括號內的數(shù)值表示屋面作用雪荷載時對應的 框架柱內力組合(1) 柱端彎矩和軸力組合柱內力控制截面一般取柱上、下端截面,每個截面上有M、N、V。 五層:AB跨 五層梁跨中彎矩最大,M中=底層是指無地下室的基礎以上或地下室以上的首層??紤]以豎向永久效應控制的組合時,參與的可變荷載可僅限于豎向荷載對于一般框架結構,當總高度不超過60m時,地震與風荷載不同時組合也不考慮豎向地震作用。m.1活載作用下框架彎矩二次分配及彎矩圖 活載作用下的框架彎矩二次分配 活載作用下的框架彎矩圖 (1) 梁端剪力由兩部分組成:① 荷載引起的剪力,計算公式為: 為三角形荷載 為三角形荷載② 彎矩引起的剪力,計算原理是桿件彎矩平衡,即跨 跨 因為跨兩端彎矩相等,故 (2) 柱的軸力計算:頂層柱頂軸力由節(jié)點剪力和節(jié)點集中力疊加得到,柱底軸力為柱頂軸力加上柱的自重。m跨:一端為固定支座,一端為滑動支座 MBC=1/3 = 1/3 = kN22+(+)247。22]+25+[()()]+= 則集中力矩M1== ()/2= kN注意底層的計算高度應從室外地面開始取。1533()= kNF3=247。 20=素水泥砂漿結合層一道 粉飾層 現(xiàn)澆180mm厚的鋼筋混凝土樓板 25=合計 因而得到樓面均布恒載標準值:=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活荷載)標準值(1) 屋面計算重力荷載代表值時,僅考慮屋面雪荷載作用 =(2) 樓面根據(jù)荷載規(guī)范,樓面活載按來參與計算:2= 梁柱的自重此處計算包括梁側面、梁底面,柱的側面抹灰重量:(1) 梁的自重在此計算過程中,梁的長度按凈跨長度,即把梁的計算跨度減掉柱的寬度來參與計算過程: 例::長度=﹣=(扣除一個柱寬) :長度=(扣除墻寬)表31 梁自重層次編號截面(m2)長度根數(shù)每根重量(kN)總計1~5L11625=L2825=L32825=注:① 上表中梁截面的確定,考慮到抹灰層有(每抹層均按20mm計算)。結構自重可由構件截面尺寸直接計算,建筑材料單位體積重量按荷載規(guī)范取值。屋面采用柔性防水。屋頂是建筑物的圍護結構,應能抵御自然界各種環(huán)境因素對建筑的不利影響。 建筑構造設計的原則:第一:堅固實用;第二:技術先進;第三:經濟合理;第四:美觀大方。 建筑體型和立面的設計建筑不僅要滿足人們的物質功能的要求,而且要滿足人們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同時矩形的剖面的形狀規(guī)整、簡潔、有利于梁板式結構的布置。 工程設計依據(jù) 工程設計原始資料該建筑采用框架結構。關鍵詞:框架結構;抗震設計;荷載計算;內力計算The Design for a plex of College in HefeiAbstract This project is a building for a university of plex which is consist of framework structures for a sanstorey main. The earthquake seismic intensity of the local is 7 degrees,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is site is 2 venues. The basic snow pressure is kN/m. 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were used in the floors and roofs. The first step is to carry out architectural design, including the study of architectural space and the physical form of buildings of architectural space research,Then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 analysis of this architectural plane , the portfolio plane design of the building,s part use and transportation links were carried out .Further more , the body shape and to device the elevation 、section of the building were bined. Then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construction land, building classification and layout in the general plane were considered. After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structural system based on building type was chosed, the structural ponents based on previous experience preliminary was estimated, in order to determining the calculation diagrams, the value obtained on behalf of gravity load, linear stiffness and other data, thereby checking the role of earthquake on produced by housing layer displacement. According to vertical load to calculate the internal forces of beams and columns, and bing these internal forces, to design the beam and column in sectio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stair concluded. 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Seismic design;Load calculation;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目 錄引 言 11 建筑設計說明 3 工程概況: 3 工程設計依據(jù) 3 工程設計原始資料 3 4 建筑設計的目的和要求 4 建筑剖面設計 5 房間的剖面形狀 5 房間各部分高度的確定 5 房屋的層數(shù)確定 6 建筑體型和立面的設計 6 影響體型和立面的因素 6 體型設計 7 立面設計 7 構造設計 7 影響建筑構造設計的因素 7 建筑構造設計的原則: 8 墻體和基礎設計 8 樓地面設計 8 屋頂設計 92 結構設計說明 10 結構類型及構件初估 10 10 梁截面尺寸的確定 10 板截面尺寸的確定 11 基本假定與計算簡圖 11 基本假定 11 計算簡圖 12 荷載計算 12 內力計算及組合 12 豎向荷載下的內力計算 12 水平荷載下的計算 12 內力組合 12 基礎設計 133 框架設計計算 14 14 梁的計算跨度 14 柱的高度 14 重力荷載的計算 15 屋面及樓面永久荷載(恒荷載)標準值 15 屋面及樓面可變荷載(活荷載)標準值 16 梁柱的自重 16 墻體的自重 17 門窗的自重 19 各層的荷載的組合 19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側移和內力計算 20 橫梁的線剛度 20 橫向框架柱的線剛度及側移剛度D值 21 橫向框架自震周期 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