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 2稟賦 ?例如 表示消費者擁有 10個單位的商品 1和 2個單位的商品 2。 39。 ?這是在假定收入 y并沒有因為價格改變而改變的前提下的結(jié)論,但是如果收入 隨著著價格改變而改變,那么如何修正斯勒茨基方程? y p p? ?1 1 2 2? ?回顧斯勒茨基方程 ?p1 或 p2 改變了消費者的收入水平 y 因此必然會產(chǎn)生額外的收入效應(yīng),我們稱之為 稟賦收入效應(yīng) 。 39。? ? ?? ?回顧預(yù)算約束 x2 x1 ?1 ?2 p x p x p p1 1 2 2 1 1 2 2? ? ?? ?p x p x p p1 1 2 2 1 1 2 239。 吉芬商品 ?劣等品在極少情況下,收入效應(yīng)的結(jié)果可能大于替代效應(yīng),導(dǎo)致商品價格下降時需求減少。 真實收入改變 x1 x2 原有預(yù)算約束選擇 真實收入改變 x1 x2 原有預(yù)算約束及選擇 新預(yù)算約束 真實收入改變 x1 x2 原有預(yù)算約束及選擇 新預(yù)算約束 。 ?當價格指數(shù)用來評估總體通脹率,完全指數(shù)化發(fā)生于當工資或者報酬以某一速率上升時。 (x1,x2)=(10,20) C: (p1,p2)=(1,2)。 (x1,x2)=(20,10).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C A 直接顯示偏好于 C 且 ...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C C 直接顯示偏好于三角形內(nèi)的 消費束。 (x1,x2)=(10,20) C: (p1,p2)=(1,2)。 ?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的大致位置。當 y* 被選擇時, x*不 是消費者能夠負擔(dān)的消費束。 直接顯示偏好 x2 x1 x* y 被選擇的消費束 x*直接顯示偏好 于消費束 y 和 z z 直接顯示偏好 ?如果 x直接顯示偏好于 y,我們可以用以下式子來表示: x y. D p 間接顯示偏好 ?如果 x直接顯示偏好于 y, y直接顯示偏好于 z。 直接顯示偏好 ?假設(shè)消費束 y也是可行的,但是消費者選擇了消費束 x* ,那么消費束 x*直接顯示偏好 于消費束 y,否則 y將被選擇。 間接顯示偏好 x2 x1 x* y* z D p D p 當 x*被選擇時, z不是消費者能夠負 擔(dān)的消費束。 重新獲得無差異曲線 ?假設(shè)我們有滿足顯示偏好強公理的消費者選擇數(shù)據(jù)。 (x1,x2)=(15,15) B: (p1,p2)=(2,1)。 (x1,x2)=(15,15) C: (p1,p2)=(1,2)。 (x1,x2)=(15,15) B: (p1,p2)=(2,1)。 Pp x p xp x p xpt t t tb t b t???1 1 2 21 1 2 2價格指數(shù) ?價格指數(shù)如何衡量消費者福利的變化? ?定義消費者開銷比例 Mp x p xp x p x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價格指數(shù) ?假如 那么 因此消費者當期的處境比基期好 L p x p xp x p xpt b t bb b b b???1 1 2 21 1 2 2? ???p x p xp x p xM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p x p x p x p xt b t b t t t t1 1 2 2 1 1 2 2? ? ?價格指數(shù) ?但是假如 那么 因此消費者基期的處境比當期好 P p x p xp x p xpt t t tb t b t???1 1 2 21 1 2 2? ???p x p xp x p xM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p x p x p x p xb t b t b b b b1 1 2 2 1 1 2 2? ? ?完全指數(shù)化? ?價格指數(shù)的改變有時用來調(diào)整工資或者轉(zhuǎn)移支付,我們稱之為指數(shù)化。 –購買原有消費數(shù)量所需收入增加,那么真實收入降低。 商品 1為劣等品因其需求隨著收入上升而 減少 劣等商品的斯勒茨基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x1’’’,x2’’’) 需求的總變化是收入效應(yīng)和替代效應(yīng)的 總和。 39。 凈需求 x2 x1 ?1 ?2 p x p x p p1 1 2 2 1 1 2 239。 ?斯勒茨基分解因而將由三部分構(gòu)成 –純粹的替代效應(yīng) –一般收入效應(yīng) ,和 –稟賦收入效應(yīng)。 39。 ?那么稟賦的價值是多少? ?它能交換到什么樣的消費束? ? ? ?? ?( , ) ( , )1 2 10 2稟賦 ?假如 p1=2 , p2=3 那么稟賦 的價值為 ?Q: 消費者稟賦能夠交換到什么樣的消費束? ?A: 所有價值不超過稟賦價值的消費束。 ?向下的需求曲線對于所有正常商品都適用。2現(xiàn)在僅需 $y’ 便可以在新的價格水平下購買到 原有消費數(shù)量的商品 , 也即消費者的收入增加了 $y $y’. 消費者的預(yù)算為 $y. 商品 1的價格下降使得消費者的預(yù)算約束外移。 指數(shù) ?兩個基本指數(shù) –物價指數(shù) , 和 –數(shù)量指數(shù) ?每一個指數(shù)都通過比較 基期花銷 與 現(xiàn)期花銷 比例來計算。 (x1,x2)=(30,12). A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D D 接顯示偏好于 A. A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D D 直接顯示偏好于 A. 性狀良好的偏好關(guān)系是凸的 A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D D 直接顯示偏好于 A. 性狀良好的偏好關(guān)系是凸的 因此所有介于 A和 D的消費束都受 偏好于 A。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B 因此 A 顯示偏好于在這一組合內(nèi)的 消費束。 (x1,x2)=(10,20) C: (p1,p2)=(1,2)。 A C. D p 顯示偏好強公理 C hoic esP r ic esA B CA $46 $47 $46B $39 $41 $46C $24 $22 $23D p 在情形 B下 , 消費束 B直接顯示 偏好于消費束 A 。 因此 x* 和 z 不能直接比較。 –是嚴格凸性的。 間接顯示偏好 x2 x1 x* y* z 當 x*被選擇時, z不是消費者能夠負 擔(dān)的消費束。 ?顯示偏好弱公理是利用經(jīng)濟理性對觀察到的消費者選擇進行解釋的 必要條件 。 (x1,x2) = (20,10) D: (p1,p2) = ($2,$5) amp。 (x1,x2)=(15,15).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A: (p1,p2)=(1,1)。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現(xiàn)在,那些比 A更受偏好的消費束在什么地方?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B E C D A: (p1,p2)=(1,1)。 (x1,x2)=(15,15) E: (p1,p2)=(5,2)。 ?那么會有什么結(jié)果呢? 完全指數(shù)化? 注意這個指數(shù)用 當期價格 比較當期與基期 消費。 僅考慮替代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p1 降低導(dǎo)致商品 1的價格相對便宜,從而 導(dǎo)致商品 1對商品 2的替代消費。 吉芬商品的斯勒茨基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x1’’’ x2’’’ 替代效應(yīng) 收入效應(yīng) p1 下降導(dǎo)致商品 1的需求下降。? ? ?? ?預(yù)算集 回顧預(yù)算約束 x2 x1 ?1 ?2 p x p x p p1 1 2 2 1 1 2 2? ? ?? ?稟賦點總是在預(yù)算約束線上 p x p x p p1 1 2 2 1 1 2 239。 凈需求 x2 x1 p x p x1 1 1 2 2 2 0( ) ( )? ? ? ?? ?x2*=?2 x1*=?1 當價格水平為 (p1”,p2”)時,消費者用完 他的稟賦;凈需求為 0 。 凈需求 x2 x1 ?1 ?2 p x p x1 1 1 2 2 2 0( ) ( )? ? ? ?? ?價格提供曲線 賣出商品 1買進商品 2 凈需求 x2 x1 ?1 ?2 p x p x1 1 1 2 2 2 0( ) ( )? ? ? ?? ?價格提供曲線 買進商品 1賣出商品 2 勞動力供給 ?一個工人擁有非勞動收入的稟賦和可以用來休息和勞動的時間稟賦分別為 m 和R ,我們可以用 ? = (R,m)來表示。 39。 第九章 購買與銷售 購買與銷售 ?交易意味著交換 —— 當你購買東西時必須出售其它的東西。 考慮收入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x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