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言學2002(2)[51] 衛(wèi)乃興.搭配研究50年:概念的演變與方法的發(fā)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1115.[52] 衛(wèi)乃興.專業(yè)性搭配初探語料庫語言學的方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4):1923.[53] 謝家成.搭配的多視角透視[J].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8(2)[54] 徐靜.一項基于語料庫的大學一年級學習者動/名詞搭配研究[MA]. 北京郵電大學碩士論文,2007[55] 楊玉晨.英語詞匯的“板塊”性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 外語界,1999(3)[56] 楊節(jié)之.語料庫搭配檢索與英語同義詞辨析[J]. 外語電化教學,2007(8)[57] 易綿竹.計算機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382[58] 張鸰.SketchEngine 工具在詞匯搭配和同義詞辨析教學上的應用[J].外語電化教學,2008(3)[59] 張繼東、劉萍.動詞happen、occur和“發(fā)生”的語言差異性探究一項基于英漢語料庫的調查與對比分析[J].外語研究,2006(5)[60] 周筱婷.“形容詞名詞”搭配習得特征研究一項關于great、big、large的個案研究[MA].大連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II3研究基礎(研究生本人的研究經歷及已有相關研究成果,校、系的相關資料設備) 本人自大學畢業(yè)之后,在廣東省從事高中外語教學工作八年,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外語教學經驗。 Sinclair , J . English Lexical Collocations : A Study I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 J ] . Cahiers de Lexicologie 23. 2 (1974) : 15 61.[9] Kennedy , G. D. Collocations : Wher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eaching Meet [ A ] .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f or the Nineties [C] . Ed. Anivan. Singapore :RELC. 1990 : 215 229.[10] Kjellmer , G. Some Thoughts on Collocational Distinctiveness [A] . In Corpus Linguistics :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Computer Corpora in English L anguage Research [ C ] . Eds. Aarts amp。國內搭配研究起步較晚,大約出現在上個世紀末。隨著語料庫語言學的興起,語言學家們確立了一系列的重要原則和基本方法,包括跨距界定、MI值、Z值、T值等統(tǒng)計方法,搭配詞、節(jié)點詞、顯著搭配、詞頻等;大量自動檢索軟件、自動統(tǒng)計軟件和搭配程度等也相應地被開發(fā)并應用于詞語行為研究。Firth 被學界公認為詞語搭配研究之父,他于1957年首先提出了搭配這一概念,即由詞之結伴可知其詞(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pany it keeps)(Firth ,1957:12)。II2國內外研究現狀(附中英文參考書目)搭配是語言中的普遍現象,西方語言學界自20世紀20年代帕默開始對熟語(phraseology)進行研究以來,語言學者對搭配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和研究, 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搭配前研究階段,即20世紀20年代帕默開始的對熟語進行的研究;第二階段則是始于20世紀50年代以弗斯為代表的對詞匯組合中搭配這一現象的研究;第三階段始于60年代新弗斯學派,對詞匯組合中搭配的語法、語義、篇章銜接和慣例化搭配等進行為研究。基于語料庫的研究不再是計算機專家的獨有領域,它正在對語言研究的許多領域產生愈來愈大的影響(易綿竹,2004:382)。3. 形容詞-名詞搭配研究綜述及其中介語、錯誤分析、對比分析理論簡介。由此可見,詞匯搭配在外語學習中的地位,然而這種半固定詞塊結構或者說詞群是“外語學習者最薄弱的詞匯能力”(劉紹龍,2006)。自從Firth1957年首先提出搭配至今,語言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和界定搭配,并以種種理論框架研究搭配。形容詞是英語中僅次于名詞和動詞的第三大詞類,在語法和語義上的重要性決不亞于其它實詞(Leech,1989)。6. 基于學習者所出現的語義特征,分析出現的原因和給教學帶來的啟示。赫爾認為在語言學習中,除了交際能力這一概念,我們應把詞匯搭配能力這一概念考慮進去,非母語者的問題不是錯誤語法而是缺乏搭配(Hell,2000:49)。 對詞與詞同現這一現象的正式研究始于上個世紀20年代(Cowie,2002)。麥金托什(1967:183199)區(qū)別了搭配之間范圍與語法形式;韓禮德(1966: 148162)和辛克萊(1966: 410430)提出詞語學(lexis)研究中的三個重要概念,即詞項(lexical item)、搭配和詞語項(lexical set),并指出三者相互界定、相互依存,是對弗斯“結伴”說進一步的闡釋。 Renouf amp。其中,覃海晶(2006)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形容詞—名詞搭配能力進行了實證研究;王曉新(2005)則研究了形容詞和名詞搭配的選擇條件;周筱婷(2007)通過對great 、big 、large的個案研究,探究了形容詞—名詞搭配習得的特征。 Carter. London : Longman , 1988 : 63 82.[22] Palmer, . Second Interim Report on English Collocations.[M]. Tokyo: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glish Teaching, 1933[23] Poulsen, S., Collacation as a Language Resource—A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Study in English Phraseology, PHD. Dissertation, 2005[24] Pawley , A. , amp。本人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聯系自己的教學經驗已完成多篇論文。先介紹搭配的定義及范疇,并提出本文對搭配的界定:即詞語搭配是在文本中實現一定的非成語意義并以一定的語法形式因循組合使用的一個詞語序列,構成該序列的詞語相互預期,以大于偶然的幾率共現。對收集的素材進行歸納、提煉、總結,寫出文獻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