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析】點到直線的距離是指垂線段的長度,兩點間的距離是連接兩點的線段的長度.【詳解】(1)點A到直線CD的垂線段是AD;(2)點A到直線BC的垂線段是AC;(3)點B到直線CD的垂線段是BD;(4)點B到直線AC的垂線段是BC;(5)點C到直線AB的垂線段是CD.故答案為: (1). AD (2). AC (3). BD (4). BC (5). CD【點撥】此題考查點到直線的距離的定義,兩點間的距離的定義,解題關鍵在于掌握其定義.11.【解析】【分析】設點C到線段AB的距離是x,然后根據△ABC的面積列方程求解即可.【詳解】設點C到線段AB的距離是x.∵BC⊥AC,∴S△ABCAB?xAC?BC,即15?x912,解得x=,.故答案為:.【點撥】本題考查了點到直線的距離,解題的關鍵在于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列出方程.12.6【解析】點C到AB的距離就是線段BC的長度,所以點C到AB的距離是6cm,故答案為:6.13.【分析】內錯角在截線的兩側,在被截線的內側.【詳解】如圖所示,與∠C是內錯角的是∠2,∠3;故答案是:∠2,∠3.【點撥】本題考查了內錯角,解答此類題確定三線八角是關鍵,可直接從截線入手.14.AB AC DE 內錯 3 【分析】根據內錯角和同旁內角的定義得出即可.【詳解】解:∠1和∠3是直線AB和AC被直線DE所截而成的內錯角;圖中與∠2則圖中與∠1相等的角有__________個,與∠1互補的角有__________個.30.如圖,直線AB和CD相交于點O,則∠AOC的鄰補角是__________.31.如圖,直線相交于點O,且,則______.32.如圖,兩直線交于點,則的度數為_____________;的度數為_________.33.如圖,直線EF、CD相交于點O,OA⊥OB,OC平分∠AOF,若∠AOE=40176。 《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點分類鞏固訓練知識點1 對頂角、鄰補角1.如圖,直線,相交于點,則=________.2.如圖,直線AB,CD相交于點O,∠COE=∠DOE=90176。.27.如圖,與是對頂角,則______.28.如圖,直線、相交于點,則直線與直線的夾角是______.29.如圖,若∠1+∠3=180176?!螮OB+∠BOD=90176。.【點撥】本題考查了垂線,對頂角.注意: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17.【分析】利用垂直定義可得∠COE=90176。故答案為:70176。=50176。.【點撥】本題考查了垂線的定義,對頂角相等,要注意領會由垂直得直角這一要點.19.(1)35,55;(2)與,【分析】(1)由,可得,所以,所以,已知的度數,即可得出與的度數;(2)由(1)可得的余角是與,要求的補角,即要求的補角,的補角是.【詳解】(1),,,;(2)由(1)可得的余角是與,的補角是,的補角是.故答案為:(1)35,55;(2)與,.【點撥】本題主要考查余角、補角以及垂直的定義,熟記補角、余角以及垂直的定義是解題關鍵.20.有且只有【分析】利用定理“經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解答.【詳解】經過一點做已知直線的垂線,能做出且只能做出一條直線來.故答案為:有且只有【點撥】考核知識點:垂直性質.熟記“經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1.乙 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得,過點B作l的垂線即可.【詳解】根據題意可得圖形故答案為:乙,根據: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點撥】此題主要考查了垂線,關鍵是掌握垂線的定義:當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有一個角是直角時,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它們的交點叫做垂足.22.138【分析】由于∠AOE+∠BOE=180176?!唷螩OB=180176。∵,∴∠BOD=90176。=50176?!嘀本€AB與直線CD的夾角是45176。-∠COE-∠1,可得出答案.【詳解】解:由題意得∠2=180176。34176。90176。BN,∴S△ABC∶S△CDB=AB:CD=1∶2,∵△ABC的面積為6,∴△BCD的面積為12,故答案為12.【點撥】本題考查了平行線間的距離以及三角形的面積比的一種方法,即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比等于它們的底的比.47.10【解析】【分析】過點A作AF⊥BD于點F,由△ABD的面積為16可求出AF的長,再由AE∥BD可知AF為△ACE的高,由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即可得出結論.【詳解】過點A作AF⊥BD于點F,∵△ABD的面積為16,BD=8,∴BD?AF=8AF=16,解得AF=4,∵AE∥BD,∴AF的長是△ACE的高,∴S△ACE=AE4=54=10.故答案為:10.【點撥】本題考查的是平行線間的距離及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熟知兩平行線間的距離相等是解答此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