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間的“冷戰(zhàn)”開始于( B.“杜魯門主義”的出臺 D. 思路解析: A、 B、 C三項都與美國的“冷戰(zhàn)”政策有關。 ( 2) 1948年,美國 在歐洲實施 _________。 答案: A ,美國對蘇聯(lián)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zhàn)”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思路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冷戰(zhàn)”政策實施的原因的分析。 20世紀 50年代至 80年代,美蘇爭霸經歷了三個階段,雙方互有攻守。隨著國力的增強,蘇聯(lián)的霸權主義也日益膨脹起來。 答案: A ( A. B. D. 思路解析: 本題的設計意圖主要是考查透過歷史表象探究歷史本質的能力,考查的是本課的一個難點。 : ① 1947 ② 1948 ③ 1949 ④ 1955 思路解析: 1947 年,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標志著“冷戰(zhàn)”的開始; 1948年,美國在歐洲實施馬歇爾計劃,它為美國以經濟手段控制西歐鋪平了道路; 1949 年,以美國為首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標志著西方資本主義陣營在組織上已經完成了與蘇聯(lián)對抗的部署; 1955年以蘇聯(lián)為首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標志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峙局面的形成。 答案: 表現(xiàn):政治上拋出杜魯門主義,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了北大西洋組織。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第( 1)問中 “根據(jù)以上材料”,這就要求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能只背課本中的內容。如果把“冷戰(zhàn)”政策放在二戰(zhàn)后世界格局這個大環(huán)境中 去理解,解答此類問題就不覺得難了?!袄鋺?zhàn)”政策是美國霸權主義政策的 必然產物。② 1948年美國在歐洲 實施馬歇爾計劃。美蘇爭霸的目的就是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但在爭霸的過程中兩國的國力和彼此的關系,影響到雙方稱霸過程中互有攻守。因而,促使美蘇爭霸攻守態(tài)勢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本國的經濟軍事實力的變化。 答案: 時間 爭霸態(tài)勢 20世紀 50年代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