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t r i e t h a n o l a m i n e環(huán) 氧 乙 烷e t h y l e n e o x i d ee p o x y e t h a n e空 氣 中 爆 炸 極 限 : 3 . 6 ~ 7 8 % ( 體 積 )OO二 異 丙 醇 胺d i i s o p r o p a n o l a m i n e三 異 丙 醇 胺t r i i s o p r o p a n o l a m i n eOO+ N H3 H2NO H異 丙 醇 胺i s o p r o p a n o l a m i n eH ONHO HH ONO HH O環(huán) 氧 丙 烷p r o p y l e n e o x i d e1 , 2 e p o x y p r o p a n e超 臨 界 酚類的氨解 ? 工業(yè)上實(shí)現(xiàn)酚類的氨解有兩種: – 氣相氨解法 :在催化劑(常為硅酸鋁)存在下氣態(tài)酚與 氨氣 進(jìn)行氣固相反應(yīng); – 液相氨解法 :酚類與 氨水 在 SnCl AlClNH4Cl等催化劑存在下于高溫高壓下制取胺類的過程。 吸電子基團(tuán)數(shù)目增加 ,反應(yīng)條件溫和 N O2C lN O2N H2N H3RC lN O2RN H2N O2N H3R = H , C l , N O2, C N , S O3HC l N H C H 3+ 2 C H 3 N H 2 + C H 3 N H 2 反應(yīng)為 苯炔機(jī)理 : C H 3C l+ N H 2液 氨 3 3 CC H 3N H 2C H 3N H 2+ + C l3 8 % ( 預(yù) 期 ) 6 2 % ( 非 預(yù) 期 )苯炔機(jī)理 + N H2C lHH3C N H3C lH3C C lH3CN H2H3CN H3 H+H3C N H2+N H3N H3N H2H3CH3C N H2+N H2+N H2化學(xué)證據(jù) C l N H2N H 2K N H 2 , N H 3 H C l+4 8 % 5 2 %O OO HH +M e O HD i e l s A l d e r 反 應(yīng) 影響因素 ( 1) 胺化劑 (A)氨比 : 摩爾比 , 理論上是 2, 實(shí)際上間歇式為6~15, 連續(xù)式為 10~17。 O 2 NN O 2X H N O 2 NN O 2N+ 催化氨解 ? 對(duì) 不活潑的氯代芳烴 而言 , 如氯苯 、 1氯萘 、 1氯萘 4磺酸和對(duì)氯苯胺等 , 加入 銅催化劑 , 與氨水在 200℃ 條件下能反應(yīng)生成相應(yīng)的胺 。 ? 胺化劑 :液氨 、 氨水 、 氨溶液 、 氨氣 、 脲 、 羥胺 、胺等 。 C u ( N H 3 ) 2 + + O Hk 2A r O H + C u ( N H 3 ) 2 + + C l A r C l ( 3)溶解度與攪拌 ? 溶解度大 , 反應(yīng)速率大 ? 攪拌良好 , 反應(yīng)速率大 ( 4)溫度 ? 提高溫度可加快反應(yīng)速率 , 但有極限值 , 溫度升高產(chǎn)生壓力 , 對(duì)設(shè)備要求更高 , 溫度過高也會(huì)加劇副反應(yīng) 、 甚至出現(xiàn)焦化 。 引入磺基是為了提高氯原子的活性以及增加水溶性 O2N C l( 1 ) 發(fā) 煙 硫 酸 , 1 1 5 ℃O2N C lS O3N aH2N O M eM g O , 1 7 0 ℃ , 0 . 6 5 M P a( 2 ) N a+O2N N HS O3N aO M e4 0 % H2S O4~ 1 2 0 ℃O2N N H O M e還 原H2N N H O M e安 安 藍(lán) B 色 基? 活性高的芳氯 可以在溫和的條件下進(jìn)行芳胺化反應(yīng),如四氯苯醌的胺化: OOC lC lC lC lA r N H 26 0 ~ 8 0 , A c O N aCOOC lN H A rC lA r H N烏爾曼( Ullmann)縮合反應(yīng) OOXN H RB r+ A r N H 2C u S O 4OOXN H RN H A rR = H , M eX = S O 3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