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hall be convened and presided by sb. 其中 “召開 ”不用 “hold 或 call”,而用 “convene”; “主持 ”不用 “chair”或 “be in charge of ”,而用 “preside”; “其他事項 ”用 “miscellaneous”, 而不用 “other matters/events”; “理解合同 ”用 “construe a contract” 或 “prehend a contract”,而不用“understand a contract”。 may 旨在約定當事人的權(quán)利(可以做什么), Shall 約定當事人的義務(應當做什么時候), must 用于強制性義務(必須做什么), may not (或shall not)用于禁止性義務(不得做什么)。 中文的合同開頭一般先羅列當事人的名稱、姓名、住所或營業(yè)場所,然后是合同正文,結(jié)尾是當事人印章、授權(quán)代表簽字、職務及簽字日期。 Curzon 編著的 “A Diction of Law”提到: “Contract generally involves” 1. offer and absolute and unqualified acceptance (要約和絕對接受 ) 2. consensus ad idem (意思表示一致, 也叫 meeting of minds) 3. intention to create legal relations (建立合同關系的意愿 ) 4. genuineness of consent (同意的真實性 ) 5. contractual capacity of the parties (合同當事人的締約能力 ) 6. legality of object(標的物的合法性 ) 7. possibility of performance (履行的可能性 ) 8. certainty of terms(條款的確定性 ) 9. valuable consideration(等價有償 ) Black 39。 中國最大的管理資料下載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費資源共享 ) 第 2 頁 共 12 頁 Curzon 在其編撰的字典 “A Dictionary of Law”給 contract 的定義:“Contract is a legally binding agreement”根據(jù)這一定義,合同就是有法律約束力的協(xié)議。值得一看。 Black Law Dictionary有兩個定義。 1999 中國《合同法》第十二條規(guī)定了八項一般條款,分別是: 1. title or name and domicile of the parities(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和住址 ) 2. contract object(標的 ) 3. quantity(數(shù)量 ) 4. quality(質(zhì)量 ) 5. price or remuneration(價款或者報酬 ) 6. time limit, place and method of performance (履行 期限、地點和方式 ) 7. liability for breach of contract(違約責任 ) 8. methods to settle disputes (解決爭議的方法 ) 上述解釋說明, contract(合同 )和 agreement(協(xié)議 )的概念雖然接近,但使用范圍不同,不能互換使用。 用詞特點 (formal term) 合同英語的用詞極其考究,具有特定性。出現(xiàn)爭議后應當先行協(xié)商,所以采用了義務性 “約定 ”,如果協(xié)商解決不了,作為當事人的權(quán)利,用選擇性約定may也很妥當。如合同出現(xiàn)的 “瑕疵 ”、 “救濟 ”、 “不可抗力 ”、 “管轄 ”、 “損毀 ”、 “滅失 ”等就可能讓非行業(yè)人士費解,在英語以上表達分別為 defect、 remedy、force majuere/Act of God、 jurisdiction、 damage and/or loss)。 The parties have agreed to vary the Management on the terms and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 contained herein. 這里的 “on the terms”和 “subject to the conditions”是一個意思都表示 “依照本協(xié)議的條款規(guī)定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