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來指數(shù)化的指數(shù)是帕氏指數(shù)(例如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2現(xiàn)在僅需 $y’ 便可以在新的價格水平下購買到 原有消費數(shù)量的商品 , 也即消費者的收入增加了 $y $y’. 消費者的預(yù)算為 $y. 商品 1的價格下降使得消費者的預(yù)算約束外移。 僅考慮替代效應(yīng) x2 x1 x2’ x1’ 僅考慮替代效應(yīng) x2 x1 x2’ x1’ 僅考慮替代效應(yīng) x2 x1 x2’ x1’ 僅考慮替代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僅考慮替代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僅考慮替代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p1 降低導(dǎo)致商品 1的價格相對便宜,從而 導(dǎo)致商品 1對商品 2的替代消費。 ?向下的需求曲線對于所有正常商品都適用。 吉芬商品的斯勒茨基效應(yīng) x2 x1 x2’ x1’ x1’’’ x2’’’ p1 下降導(dǎo)致商品 1的需求下降。 ?那么稟賦的價值是多少? ?它能交換到什么樣的消費束? ? ? ?? ?( , ) ( , )1 2 10 2稟賦 ?假如 p1=2 , p2=3 那么稟賦 的價值為 ?Q: 消費者稟賦能夠交換到什么樣的消費束? ?A: 所有價值不超過稟賦價值的消費束。 39。 39。? ? ?? ?x2* x1* 在 (p1,p2)的價格條件下,消費者賣出 商品 1來獲得更多的商品 2。 ?斯勒茨基分解因而將由三部分構(gòu)成 –純粹的替代效應(yīng) –一般收入效應(yīng) ,和 –稟賦收入效應(yīng)。 ?消費商品的價格為 pc ?w 是工資率。 凈需求 x2 x1 ?1 ?2 p x p x p p1 1 2 2 1 1 2 239。 39。 39。 ?那么購買什么,出售什么? ?誰是買者,誰是賣者? 購買與銷售 ?收入是如何產(chǎn)生的? ?商品價格對收入價值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 ?我們?nèi)绾伟堰@些因素都綜合起來更好地解釋價格改變?nèi)绾斡绊懶枨螅? 稟賦 ?一個消費者初始時所擁有的資源稱為他的 稟賦。 商品 1為劣等品因其需求隨著收入上升而 減少 劣等商品的斯勒茨基效應(yīng) x2 x1 x2’ x2’’ x1’ x1’’ (x1’’’,x2’’’) 需求的總變化是收入效應(yīng)和替代效應(yīng)的 總和。 (x1’,x2’) ? (x1’’’,x2’’’). 正常商品的斯勒茨基效應(yīng) ?大部分為正常商品(即需求隨著收入上升而上升) ?當正常商品的自身價格改變時,收入效應(yīng)和替代效應(yīng)相互增強而導(dǎo)致需求同向變動。 –購買原有消費數(shù)量所需收入增加,那么真實收入降低。 Wil co x(1 9 9 6 )1 .0 % 0 .6 1 .5 %完全指數(shù)化? ?假設(shè)一個社會保障接受者在 20年內(nèi)的社會保障額每年增加 1% ?Q: 那么到末期這一改變的數(shù)值是多少? 完全指數(shù)化? ?假設(shè)一個社會保障接受者在 20年內(nèi)的社會保障額每年增加 1% ?Q: 那么到末期這一改變的數(shù)值是多少? ?A: 因此 20年后,社會保障開銷將增加 ,這一增加額很大 . ( )1 0 01 1 01 1 2220 20? ? ? ? ? ?第八章 斯勒茨基方程 價格改變的效應(yīng) ?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會有什么效應(yīng) ? –替代效應(yīng) : 這種商品相對變得便宜 , 因此消費者會增加它的消費而減少其它相對昂貴的商品的消費。 Pp x p xp x p xpt t t tb t b t???1 1 2 21 1 2 2價格指數(shù) ?價格指數(shù)如何衡量消費者福利的變化? ?定義消費者開銷比例 Mp x p xp x p x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價格指數(shù) ?假如 那么 因此消費者當期的處境比基期好 L p x p xp x p xpt b t bb b b b???1 1 2 21 1 2 2? ???p x p xp x p xM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p x p x p x p xt b t b t t t t1 1 2 2 1 1 2 2? ? ?價格指數(shù) ?但是假如 那么 因此消費者基期的處境比當期好 P p x p xp x p xpt t t tb t b t???1 1 2 21 1 2 2? ???p x p xp x p xMt t t tb b b b1 1 2 21 1 2 2p x p x p x p xb t b t b b b b1 1 2 2 1 1 2 2? ? ?完全指數(shù)化? ?價格指數(shù)的改變有時用來調(diào)整工資或者轉(zhuǎn)移支付,我們稱之為指數(shù)化。 同時 , ...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E 所有與 E包含同樣數(shù)量的商品 1和更多 數(shù)量的商品 2的消費束比 E更受 偏好,因此也比 A更受偏好。 (x1,x2)=(15,15) B: (p1,p2)=(2,1)。 (x1,x2)=(20,10) D: (p1,p2)=(2,5)。 (x1,x2)=(15,15) C: (p1,p2)=(1,2)。 (x1,x2)=(15,15) B: (p1,p2)=(2,1)。 (x1,x2)=(15,15) B: (p1,p2)=(2,1)。 A B C D EA D DBCD D D DE D D D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間接的偏好關(guān)系沒有增加額外信息,因此同時顯示直接和間接的偏好關(guān)系的下表與僅顯示直接偏好關(guān)系的表格一樣 :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A B C D EA D DBCD D D DE D D D從直接和間接偏好關(guān)系來看,這些數(shù)據(jù)都沒有 違反顯示偏好強公理和顯示偏好弱公理。 重新獲得無差異曲線 ?假設(shè)我們有滿足顯示偏好強公理的消費者選擇數(shù)據(jù)。 即 ? x y 或 x y 沒有 ( y x or y x ). D p D p I p I p 顯示偏好強公理 ?什么樣的選擇會滿足顯示偏好弱公理但違反顯示偏好強公理? 顯示偏好強公理 ?考慮下面的數(shù)據(jù) : A: (p1,p2,p3) = (1,3,10) amp。 間接顯示偏好 x2 x1 x* y* z D p D p 當 x*被選擇時, z不是消費者能夠負 擔(dān)的消費束。當 y* 被選擇時, x*不 是消費者能夠負擔(dān)的消費束。 直接顯示偏好 ?假設(shè)消費束 y也是可行的,但是消費者選擇了消費束 x* ,那么消費束 x*直接顯示偏好 于消費束 y,否則 y將被選擇。第七章 顯示偏好 顯示偏好分析 ?假設(shè)我們觀察到在不同預(yù)算約束下的消費者的消費選擇需求,它反應(yīng)了消費者的偏好,我們可以利用信息來: 顯示偏好分析 –檢驗消費者選擇那些可行的最受偏好的消費束的消費者行為假設(shè)。 直接顯示偏好 x2 x1 x* y 被選擇的消費束 x*直接顯示偏好 于消費束 y 和 z z 直接顯示偏好 ?如果 x直接顯示偏好于 y,我們可以用以下式子來表示: x y. D p 間接顯示偏好 ?如果 x直接顯示偏好于 y, y直接顯示偏好于 z。 因此 x* 和 z 不能直接比較。當 y* 被選擇時, x*不 是消費者能夠負擔(dān)的消費束。 (x1,x2,x3) = (3,1,4) B: (p1,p2,p3) = (4,3,6) amp。 ?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的大致位置。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因為這些消費者選擇滿足顯示偏好強公理,因此存在一個性狀良好的偏好關(guān)系來解釋這些消費者選擇。 (x1,x2)=(10,20) C: (p1,p2)=(1,2)。 (x1,x2)=(10,20).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B A: (p1,p2)=(1,1)。 (x1,x2)=(20,10).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C A 直接顯示偏好于 C 且 ...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C C 直接顯示偏好于三角形內(nèi)的 消費束。 (x1,x2)=(30,12) E: (p1,p2)=(5,2)。 (x1,x2)=(10,20) C: (p1,p2)=(1,2)。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E 更多的嚴格偏好于 A的消費束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A B C E D 之前說發(fā)現(xiàn)的偏好于 A的 消費束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x2 x1 B C E D 所有顯示的偏好于 A的消費束 A 重新獲取無差異曲線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獲得了包含 A的無差異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