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黑白感光材料 曝光 顯影 AgX (hυ) + 顯影劑 Ag (影像 )+ 顯影劑氧化產(chǎn)物 定影 除去未曝光的 AgX AgX Ag+ + X + e Ag+ + e Ag hυ 曝光 顯影 2. 彩色感光材料 AgX (hυ) +彩色顯影劑 Ag (影像 )+ 彩色顯影劑氧化產(chǎn)物 彩色顯影劑氧化產(chǎn)物 + 成色劑 染料 (影像 ) AgX Ag+ + X + e Ag+ + e Ag hυ 定影 除去未曝光的 AgX 漂白 除去生成的 Ag影像 得到染料影像 W B C G Y R M Bk Ag+Y Ag+Y Ag+Y Ag+Y Ag+M Ag+M Ag+M Ag+M Ag+C Ag+C Ag+C Ag+C 曝光 顯影 感藍層 感綠層 感紅層 原稿 Y Y Y Y M M M M C C C C Y Y Y Y M M M M C C C C 漂白 定影 Bk Y R M B C G W 影像 彩色影像色調失真的校正 400 500 700 600 λ D 400 500 700 600 λ D 實際吸收 理想吸收 造成有害吸收 馬斯克成色劑技術(帶色成色劑) D lgH MDye 總吸收藍光產(chǎn)生的黃密度 MDye吸收藍光產(chǎn)生的黃密度 M成色劑吸 收藍光產(chǎn)生的黃密度 結果:使有害吸收成為恒定值 DIR成色劑(顯影抑制成色劑) D lgH MDye YDye MDye吸收藍光產(chǎn)生的黃密度 總的黃密度 D lgH MDye 總的黃密度 MDye吸收藍光產(chǎn)生的黃密度 YDye 結果:消除有害吸收 印片校正 減色法原理:照片偏什么顏色,則光路中 加該色濾色片,或減去該色 光補色濾色片。 S球 = 4πr2 Ω = 4π 點光源: F = 4πI ⑷ 照度( E) 物體表面被照明的程度 E = dF/dS 單位:勒克司 Lux 照度第一定律: E = F/S = 4πI/ 4πr2 = I/ r2 照度第二定律: E = dF/dS dΩ= dS / r2 = dSnCOSθ dF = IdΩ= I dSnCOSθ E = dF/ dSn = (I/ r2) COSθ N θ Sn S ⑸ 亮度 光源表面發(fā)出的光通量 單位: cd/cm2 亮度:光源 照度:被照物體 2. 曝光量與互易率 ⑴曝光量 H = E t = I+A g+- eCN H C HC HNOH CN C H 2C H2NO —A g+- eH CN C H 2C H2NO — 2. 定影液的組成 定影劑、保護劑、堅膜劑、酸 ⑴定影劑( Na2S2O3) N a 2 S 2 O 3 + A g X N a X + N a [ A g ( S2 O 3 ) ]N a [ A g ( S 2 O 3 ) ] + N a 2 S 2 O 3 N a3 [ A g ( S 2 O 3 ) 2 ]⑵ 堅膜劑 加強乳劑機械強度,提高熔點。 無機物:堿土化合物 有機物:丙稀酰胺基偶氮苯及乙烯基單體 ⑷ 有機成色及漂白成像體系 利用見光生成有色化合物或原有色化合物顏色消失成像的材料。 σ= W/W0 σ t 2. 分光感度 感光材料的光譜敏感特性。 2. 光致立體異構化反應 穩(wěn)定構型 不穩(wěn)定構型 h υ N=N N=N 暗 CN Ar Ar CN Ar SO3 Na 暗 N=N Ar SO3 Na E,反應活性 N=N h υ h υ h υ 分解 在光作用下,重氮化合物除了發(fā)生重氮基分解,還伴隨有其他部分價鍵重排的光化學反應。 ( 2) 重氮磺酸鹽法 機理:利用重氮鹽光致異構化反應,控制兩個 競爭反應實現(xiàn) 材料構成 涂層含重氮磺酸鹽和偶合劑 N=N N=N hν SO3Na Ar Ar SO3Na hν ArN2 + SO3Na hν SO3Na Ar’OH OH ArN2 + 醛 實現(xiàn)影象條件: 反應 ( 2)>>( 1) ,否則染 料濃度很低 措施: 堿性環(huán)境 醛吃掉 SO3Na,減少 ArN2+消耗 分解產(chǎn)物 染料影象 ArN2 + hν SO3Na OH Ar’OH Ar SO3Na ArN=NAr’ ( 2) ( 1) 3 微泡影象型重氮感光材料 微泡影像:利用微小氣泡對光的散射作用引起密度變化 而形成的影象,稱為微泡影像。 無規(guī)降解:不規(guī)則斷裂,生成自由基,變成組成和結構各 異的小分子 解聚:聚合物全部分解成組成和結構相同的小分子。 1937年 準備時期 (Carlson) (1)利用光導性選擇性地對帶電表面進行 放電 , 生成靜電潛影 , (2)利用帶電色粉處理靜電潛影 , 實現(xiàn)顯影。 ArN3 ArN3 ArN + ArN hυ N2 : . . (1)氮烯的偶合反應 2ArN. ArN=NAr 2ArN: ArN=NAr 高濃度 (2)氮烯的插入反應 單線態(tài) ArN: + HC ArNC ArN: + HO ArNO ArN: + HN ArNN (3) 奪(烴)氫反應 —— 三線態(tài) H A rN C A r N + H C A r N H + C .. ..— OH、 — NH (4)加成反應 —— 單、三線態(tài) 重排 利用芳香族疊氮化合物光化產(chǎn)物的插入、奪加成與鍵合等,可以實現(xiàn)高分子固化,從而形成 陰圖浮雕 影像 H CH CRRA r N : + C R A r N C RA r N H C RC H RA r N = C RH C H R材料構成:雙疊氮化合物 + 能與氮烯鍵合的高分子材料 樹脂分類:水溶性、有機溶劑型、堿溶性 四 感光性高分子材料 結構: 高分子材料 +光敏性基團 分類 聚合物分子量 某些基團變化 ——極性大的基團降低極性,水溶性 分子量增加 ——交聯(lián),分子量 溶解性 分子量降低 ——降解,主鏈斷裂,溶解性 (一) 光交聯(lián)型高分子感光材料 在光的作用下,能夠發(fā)生分子鏈之間的交聯(lián)反應而使分子量加大的高分子化合物稱為光交聯(lián)型感光高分子材料。 適用于單組分材料。 + CH3CH2OH R + CH3C 光敏物質:多樣性 表示方法:多樣性 lgH 剩余膜厚 陰圖型 陽圖型 感光性高分子材料特性曲線 二 . 非銀鹽感光材料的感光度 1. 感光度 成像體系多,成像機理不同,表示各不相同,沒有統(tǒng)一標準。 第二節(jié) 非銀鹽感光材料的分類 一 . 根據(jù)圖象性質 1. 影像型非銀鹽感光材料 通過密度的深淺反映影像層次 2. 浮雕型非銀鹽感光材料 通過物體凹凸不平反映影像層次 陽圖:影像密度 (高度 )與被記錄體一致 陰圖:影像密度 (高度 )與被記錄體相反 二 . 根據(jù)成像機理 1. 光化學型 感光物質見光發(fā)生化學變化 ⑴ 無機鹽成像體系 利用無機鹽見光發(fā)生化學變化形成影像的材料。+ S O32 OOS O3OO+ S O32 OOS O3S O3B. 防止畫面污染 OO+ H 2 OOOO HO H腐植酸 C. 微粒顯影 3. 促進劑( Na2CO3) 加速顯影 C O 3 2 + H 2 O H C O 3 + O H H C O 3 + H 2 O C O 3 2 + O H 4. 抑制劑( KBr) 抑制灰霧形成 二 . 定影 1. 原理 除去未曝光的 AgX 條件:與 AgX中的 Ag+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 物,溶于水。A g+- eON C H 3特點:強顯影能力、誘導期短、反差低、 D0小、 Br抑制作用小、 T影響小 保存性好 半醌 醌 B. 對苯二酚 O HO HO H A g +- eOO OO 表示方法:光譜成份 色溫 黑體:在任何溫度下將所輻射的光全部吸收 色溫:光源發(fā)出的連續(xù)光譜,其能量分布與 絕對黑體在可見光區(qū)域具有相同形狀 的能量分布,則黑體的溫度即為光源 的色溫。 : 1935年 Kodak 1936年 Agfa : Polar : Ciba 第二節(jié) 銀鹽感光材料的基本結構和成像過程 一 . 感光材料的基本結構 乳劑層 支持體 輔助層 黑白感光材料的結構 感藍層 支持體 彩色感光材料的結構 感綠層 感紅層 輔助層 ㈠ . 乳劑層 照相過程進行的部位:曝光、顯影加工、 影像 厚度: 5~ 25μm AgX晶體 照相明膠 補加劑 1. AgX晶體 AgNO3 + KX AgX + K+ + NO3 明膠溶液 AgX:均勻分散于明膠溶液中 照相性能:大小、形狀、分散度 大?。?~ 2μm 印刷膠片: 1μm + + +2. 照相明膠 各種氨基酸組成的高分子蛋白質 H2N C H CRO HOH2N C H CRO HOH2N C H CRO HO+H2N C H CRN HOC H CRO HOH2N— gel— COOH ⑴ 照相明膠的結構 ⑵ 照相明膠的物化性質及作用 ① 明膠的等電點 H2N— gel— COO H3N+— gel— COO H3N+— gel— COOH pH高 pH低 ② 明膠的凝聚作用 明膠溶液中加入某些無機鹽或有機物,明膠會凝聚沉降 ③ 明膠的吸水膨脹 ④ 明膠的凝固和熔化 ⑤明膠的保護作用 ⑥明膠的堅膜作用 ⑶ 明膠中微量活性雜質的作用 ① 無機硫化物 Na2S2O3: Ag2S、增感 Na2SO3: Ag、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