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教案第三單元宇宙(一)一、教材簡析:《在星空中》有兩篇課文,從本課開始,學生將展開對星座的認識。涉及星座的教學內容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個“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認識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開個觀察交流會;第五部分制作活動星圖。本課主要是開展前兩部分的教學。二、教學背景:通過各種途徑,
2024-12-12 22:27
【摘要】填空1、為了便于觀察,人們把星空中相互之間的距離保持不變的星星分成一群,劃分成_______,根據其形態(tài)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天空中這些被人們分成的許多區(qū)域叫做________。2、大熊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組成的__________。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_______。不同區(qū)域在星空中
2024-12-13 17:48
【摘要】選擇1、月球是圍繞地球運動的()。A、行星B、衛(wèi)星C、恒星D、彗星2、月球上有許多的()A、環(huán)形山B、火山C、湖泊D、雪山3、月球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直徑的()分之一。A、二B、三C、四
2024-11-30 01:59
【摘要】在星空中(一)一、教材分析本課是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的第六課時《在星空中(一)》,從本課開始,學生將展開對星座的認識。涉及星座的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個“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認識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開個觀察交流會,第五部分制作活動星圖。本課時主要是開展前兩部分的教學。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星座已有一定的認識,有的同學還能說
2024-12-11 10:56
【摘要】怎樣放的更大本課要點:科學概念:A、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B、顯微鏡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過程與方法:A、用兩個放大鏡組合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B、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一、填空。1、世界上第一架顯微鏡是由荷蘭(
2024-11-30 00:58
【摘要】放大鏡下的晶體本課要點:A、晶體:一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結構,如果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guī)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B、自然界中大部分固體物質都是晶體或由晶體組成。C、晶體的制作D、常見的幾種晶體一、填空。1、()、()、()、(
2024-11-30 00:57
【摘要】“神秘星空”教學反思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的視野將由太陽系,走進銀河系,走入宇宙空間。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應充分注意廣闊的宇宙概念和宇宙中星系眾多的概念在學生頭腦中的建立。教師可以通過多組數據的比較,給學生一個空間大小和星系數目的概念。宇宙中未知的事情很多,在課堂上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辨的能力。二、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
2024-11-19 23:32
【摘要】 (一)一課一練教科版(含答案) 一、填空題 1.天空中看起來大小差不多的星星其實離我們___________。 2.秋后的星座,最好辨認的是東北方的___________。 3.大熊星座的...
2025-04-05 06:17
【摘要】∮3-1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我們也許已經知道月球是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圍繞著地球運動;?我們也許認真觀察過月球;?我們也許還希望有一天能到月球上去旅游哩。?因為在我們“舉頭望明月”的時候,就特別關注這個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人類對月球的探索?自古以來,人們就不斷地改進觀測工具去探索和認識月球。古人觀月
2024-11-30 03:06
【摘要】本課要點1、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這樣可以減少垃圾、節(jié)約資源。2、垃圾分類、分裝便于垃圾回收利用和對一些有毒垃圾的處理。3、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并形成肥料。分類和回收利用一、填空。1、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廢棄物,我們可以從垃圾中____它們并____________。這樣做不但能夠____
2024-11-30 02:00
【摘要】科學討論會?讓我們分享研究成果吧!看了下面的實驗記錄單,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從現(xiàn)象的記錄你可以看出什么結論??鐵生銹是空氣或是水的原因還是空氣和水的共同作用呢?探索鐵生銹的原因研究的問題:鐵生銹與空氣、水有關嗎?我們的假設:鐵生銹與空氣、水有關實驗方法:濕棉花浸沒在蒸餾水中有干燥劑的棉花
2024-11-11 00:31
【摘要】包裝的功能1.保護功能2.銷售功能3.流通功能過度包裝分為兩類,一類是欺騙性包裝,一類是奢華性包裝(或夸張地說,可把它稱為“天價包裝”)。?(1)包裝內有太多空位。如:日本規(guī)定包裝容器中的間隙原則上不可超過整個容器的20%?(2)包裝與內容物的高度、體積差異太大。如:日本《
【摘要】微小世界和我們從古至今人類的觀察工具是怎樣發(fā)展的?人們的觀察視野又是怎樣拓展的?兩者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在放大鏡和顯微鏡沒有發(fā)明以前,人們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種感覺器官探知世界。那時候,人能觀察到的最小動物,就是螞蟻等昆蟲。放大鏡和顯微鏡的發(fā)明,讓我們看到了微生物、細胞。
【摘要】教學設計(科學六年級下)時間3月14日學科科學六年級下課題第5課太陽系執(zhí)教者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學習目標】科學概念: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tǒng)。過程與方法:1、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系。2、
2024-12-08 08:45
【摘要】物質變化與我們物質的變化伴隨的主要現(xiàn)象特點科學概念水結冰、水蒸發(fā)易拉罐壓扁彎折鐵絲混合沙和豆子火柴、蠟燭燃燒加熱白糖米飯淀粉和碘酒小蘇打和白醋鐵生銹硫酸銅和鐵釘狀態(tài)改變形狀改變形狀改變基本不變發(fā)光發(fā)熱變顏色有焦味顏色改變產生氣體
2024-11-30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