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流、電壓尖刺等暫態(tài)過程,Psim一般不能直接詳細描述。從而控制電壓穩(wěn)定在某個值。double Uout=0。double duty。Uout=in[0]。 //對電壓偏差進行PI調節(jié)if(duty) //占空比{ duty=。}else{out[1]=0。double Ua,Ub,Uc,Udc。double sumerrord=0。double deltaIq。double p=200。double Ualfa,Ubeta,Ialfa,Ibeta。//計算出的逆變器輸出電壓double UAlfaOut,UBetaOut。Uc=in[2]。Udc=in[6]。cosFei=Ualfa/Um。 Ialfa=*(IaIb/)。 // d、q變換deltaId=IDId。 // 解耦控制deltaIq=IQIq。 //解耦控制 UAlfaOut = cosFei*UdOut sinFei*UqOut。Uout_c=*UAlfaOutsqrt()/*UBetaOut。}else{ out[0]=Uout_a/(Udc+)。5致謝大學生活一晃而過,回首走過的歲月,心中倍感充實,當我寫完這篇畢業(yè)論文的時候,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感慨良多。感謝四年中陪伴在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感謝他們?yōu)槲姨岢龅挠幸娴慕ㄗh和意見,有了他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我才能充實的度過了四年的學習生活。本人完全意識到本聲明的法律結果由本人承擔。對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均已在文中以明確方式標明。畢業(yè)設計(論文)使用授權聲明本人完全了解濱州學院關于收集、保存、使用畢業(yè)設計(論文)的規(guī)定。首先非常感謝學校開設這個課題,為本人日后從事計算機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經驗,奠定了基礎。這期間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謝。從他身上,我學到了許多能受益終生的東西。最后,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對我的關系和理解,如果沒有他們在我的學習生涯中的無私奉獻和默默支持,我將無法順利完成今天的學業(yè)。感謝老師四年來對我孜孜不倦的教誨,對我成長的關心和愛護。最后,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趙達睿老師、和研究生助教熊偉麗老師。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老師們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幫助解決了不少的難點,使得論文能夠及時完成,這里一并表示真誠的感謝。老師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的治學精神和深厚的理論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淺。四年的風風雨雨,我們一同走過,充滿著關愛,給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記憶。從這里走出,對我的人生來說,將是踏上一個新的征程,要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其次,我要感謝大學四年中所有的任課老師和輔導員在學習期間對我的嚴格要求,感謝他們對我學習上和生活上的幫助,使我了解了許多專業(yè)知識和為人的道理,能夠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繼續(xù)奮斗的力量。首先,我要特別感謝我的知道郭謙功老師對我的悉心指導,在我的論文書寫及設計過程中給了我大量的幫助和指導,為我理清了設計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對我所做的課題提出了有效的改進方案。本次畢業(yè)設計是對我大學四年學習下來最好的檢驗。(保密論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規(guī)定) 論文密級:□公開 □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學位論文在解密后應遵守此協(xié)議)作者簽名:_______________ 導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獨 創(chuàng) 聲 明本人鄭重聲明:所呈交的畢業(yè)設計(論文),是本人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進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識產權爭議。盡我所知,除文中已經特別注明引用的內容和致謝的地方外,本論文不包含任何其他個人或集體已經發(fā)表或撰寫過的研究成果。他在忙碌的教學工作中擠出時間來審查、修改我的論文。 out[2]=Uout_c/(Udc+)。 out[1]=。 Uout_a=UAlfaOut。hq=deltaIq*p+sumerrorq。hd=deltaId*p+sumerrord。Id=cosFei*Ialfa+sinFei*Ibeta。Ud = cosFei*Ualfa + sinFei*Ubeta。Ubeta=*(sqrt()/*Ubsqrt()/*Uc)。Ib=in[4]。Ua=in[0]。double cosFei,sinFei。Udc=600。double IQ=0。double Ud,Uq,Id,Iq。double pi=。int g_nOutputNodes=0。}out[0]=duty。deltU=UsetUout。double summerror=0。double Iout=0。int g_nOutputNodes=0。在模擬實際電路的波形方面,Psim不如其它幾種仿真軟件。由于忽略了開關的雜散參數,使得電路的數據處理量大為減少,使運算速度顯著提高。而且Psim中設置了動態(tài)連接庫,這樣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利用程序來實現復雜算法。對三相對稱平衡且無中線系統(tǒng)有: (313)所以有: (314)采用空間坐標變換概念,進行坐標變化。 d/q坐標系下的控制策略三相并網逆變器的輸出控制采用空間矢量直接電流控制方式,系統(tǒng)控制采用無功電流控制,控制框圖如圖310所示。將軸定向于軸旋轉角度后的矢量方向上,軸與之垂直,如圖39所示。仿真和實驗均證明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電流能夠很好地跟蹤電網電壓的相位,實現單位功率因數并網。圖37所示為以絕緣柵雙極性晶體管(IGBT)為主開關器件的三相全橋逆變器主電路圖,其中L為交流輸出電感,C為直流側支撐電容,也即前級Boost電路的輸出電容,SlS6是主開關管IGBT, 使其對應的是其反并聯二極管,對6個開關管進行適當的PWM控制,就可以調節(jié)輸出電流為正弦波,并且與網壓保持同相位,達到輸出功率因數為1的目的。MOSFET管必須能承受光伏陣列模塊的開路電壓48V,因此選擇擊穿電壓為60V的MOSFET管。DC/DC部分控制目的是保持一定的直流電壓輸出,DC/AC部分控制目的是控制逆變其輸出電流并與電網電壓同頻、同相。當逆變器輸出電流與電網電壓反相時輸出功率因數為一1,逆變器變?yōu)槲展β?。為了能夠持續(xù)不斷地向電網提供電能,輸出電流必須與電網電壓同頻率,否則由于頻率導致的相位不斷變換使逆變器不能向電網提供一個穩(wěn)定的功率。圖35光伏發(fā)電并網運行電路原理圖光伏發(fā)電并網運行時的電路原理如圖35所示,電網認為是容量無窮大的電壓源,、分別是電網電壓、電網線路阻抗、電網電流;控制輸出電流的并網逆變器看作是電流源,其輸出電流是,同時此電流也是逆變器輸出電流。圖34 ( a )、( b ) 所示的兩種拓撲結構的后級為電壓源 型逆變器,而圖34(c)的后級為一個電流源型逆變器,其前級開關管高頻斬波在電感上得到正半波,后級使用很低的開關頻率將電感電流調整為正弦輸出,輸出端省去了交流濾波器,中間省去了電解電容。由于該拓撲前后級的開關管工作頻率都很高,從而導致損耗較大、成本也很高。該拓撲結構簡化了每一級的控制方法,使得每一級可以專注于各自控 制方法的質量和效率。圖32(b)是把高頻變壓器置于DCDC變換器內,兩種方式均可實現隔離功能.圖31 工頻變壓器型拓撲結構圖(a)(b)圖32 高頻變壓器的兩種拓撲結構圖按照功率變換的級數分類,并網逆變器一般可分為單級式( S i n g l e S t a g e I n v e r t e r ) 和多級式(MultipleStage Inverter)兩種拓撲方案,如圖3所示。但是,串聯電阻對輸出特性的影響較大,并聯電阻影響小。 理想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為 (210) (211)式中,為太陽輻射功率;為填充因子,填充因子是最大功率矩形對矩形的比例,若要得到最大效率,不變時,要使式中分子最大。然后,設置S端口的電壓為1000V,對T輸入端的電壓進行參數掃描,使其電壓分別從0V增加到75V,步長為25V。首先,設置T端口的電壓為25V,對S輸入端得電壓進行參數掃描,使其電壓分別從400V增加到1000V,步長為200V。表21光伏電池模式參數表1000建立如圖22所示仿真電路,用PSIM軟件進行仿真驗證。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