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傷逝 》。 ”在中國的影響 3n 1956紀念易卜生逝世 50周年,中國青年實驗話劇院在北京上演 《 玩偶之家 》 ,挪威國家劇院導演蓋達 哈勒( Jesper Halle)手筆。mpeh248。rm230。er) n 1877 Pillars of Society (Samfundets St248。de vaagner) 。s House (Et Dukkehjem) n 1881 Ghosts (Gengangere) n 1882 An Enemy of the People (En Folkefiende) n 1884 The Wild Duck (Vildanden) n 1886 Rosmersholm (Rosmersholm) n 1888 The Lady from the Sea (Fruen fra Havet) n 1890 Hedda Gabler (Hedda Gabler) n 1892 The Master Builder (Bygmester Solness) n 1894 Little Eyolf (Lille Eyolf) n 1896 John Gabriel Borkman (John Gabriel Borkman) n 1899 When We Dead Awaken (N229。s Comedy (Kj230。s Eve (Sancthansnatten) n 1854 Lady Inger of Oestraat (Fru Inger til 216。作品(英譯)年表n 1850 Catiline (Catilina) n 1850 The Burial Mound also known as The Warrior39。n 1978紀念易卜生誕辰 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曹禺發(fā)言說: “我從事戲劇工作已數(shù)十年,我開始對于戲劇及戲劇創(chuàng)作產(chǎn)生的興趣、感情,應當說,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響。胡適 《 終身大事 》 ,曹禺 《 雷雨 》 、 《 日出》 等都有易卜生影響。 n 中國戲劇史上 1935年被稱為 “娜拉年 ”,因這年該劇先后在幾個大城市上演。n 1914春柳社 首次把 《 娜拉 》 搬上中國舞臺。n 1907魯迅 《 文化偏至論 》 稱易卜生 “瑰才卓識 ”, “其所著書,往往反社會民主之傾向,精力旁注,則無間習慣信仰道德,茍有拘于虛而偏至者,無不加之抵排 ”。n 戲劇沖突的結(jié)局是水到渠成,又能夠指向未來,讓觀眾回味無窮。 戲劇藝術(shù) 2n 主題突出、人物鮮明、結(jié)構(gòu)嚴密、情節(jié)集中,矛盾的發(fā)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條不紊。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劇的標準結(jié)局,即沒有結(jié)局的結(jié)局。n 從表面上看,海爾茂是個 “正人君人 ”、 “模范丈夫 ”,似乎很愛妻子,實際上他只是把娜拉當作一件裝飾品,一件私有財產(chǎn),真正重要的是他的名譽地位。她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道德、宗教、法律等問題的看法,跟資產(chǎn)階級庸人海爾茂之流是不相同的。娜拉形象n 娜拉是個具有資產(chǎn)階級個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一個具有 民主思想 傾向的婦女。 ” 解讀劇本的三個視角n 它尖銳地提出了現(xiàn)代家庭中的婦女平權(quán)問題,揭露了現(xiàn)代婦女實際上的奴隸地位的真相。最后幕就落在挪拉出走的碰門聲中思想意義n 通過女主人公娜拉與丈夫海爾茂之間由相親相愛轉(zhuǎn)為決裂的過程,探討了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家庭婚姻問題,暴露男權(quán)社會與婦女解放之間的矛盾沖突,進而向資產(chǎn)階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