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20課與朱元思書學習目標:1、背誦短文并識記重要文言實詞。2、品味本文生動傳神的語言特點。3、理解從視覺和聽覺寫景的表達效果。一、積累整合。1、給下列加點的詞注音??~.碧()軒.邈()泠泠.()嚶嚶.()鳶
2024-12-03 10:43
【總結】與朱元思書原文: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 A(ji?。┌陡呱剑陨畼?。負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zhuà
2025-07-19 22:36
【總結】與朱元思書吳均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山中雜詩吳均吳均,字叔庠xiáng,吳興故鄣人。南朝梁代文學家、史學家。他的文章善于寫景,尤其擅長小品書信,文辭清拔有古氣,人稱“吳
2024-11-22 04:18
【總結】網絡家園建設的建議現(xiàn)在已經是進入到網絡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家園的建設,有利于教師通過這個平臺,分享先進的經驗,也能在該平臺上學習到很多的東西,體現(xiàn)了一種終身學習。對于網絡家園,我有一些個人的見解:要組建一支務實能干的研修隊伍,建成各類繁多、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有了豐富的資源,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什么困難與問
2024-11-23 00:14
【總結】與朱元思書吳均黃果樹瀑布漓江與朱元思書吳均一、體裁介紹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駢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大多追
2025-01-03 01:15
【總結】第一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篇一:《與朱元思書》公開課教案 《與朱元思書》公開課教案 魏崗學校王澤維2014年12月12日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
2025-10-19 23:56
【總結】......《與朱元思書》學生導學案設計1.學習目標:反復誦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2、能使用老師教給的方法理解文言詞句,積累文言詞語。學習重難點:反復誦讀,熟讀成誦,理解文言詞句,積累文言詞語
2025-05-11 22:39
【總結】第一篇:《與朱元思書》教案[大全]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弄清文中文言詞語的含義,提升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積累文言語匯,反復誦讀,做到熟讀成誦。3.體會...
2025-10-11 20:58
【總結】第一篇: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與朱元思書》教學設計 平涼八中教師:李正明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文言詞語,感知課文大意。 2、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3、體會作者追求自由的...
2025-10-19 23:38
【總結】與朱元思書吳均教學目標:。、熟悉文章每段內容,從而理解全篇。。一、導入新課南朝時,我國文壇上盛行著一種講求辭藻、聲律、對偶的駢體文,這種文體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種形式主義的傾向。但這些駢體文中也不乏優(yōu)秀作品,《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
2024-11-21 01:48
【總結】與朱元思書——吳均田園富春江美景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文學常識《與朱元思書》的書的意思是______。這是南朝梁_______家_____寫給朋友的,描繪了______江優(yōu)美奇異的景色。書信文學吳均
2024-11-22 04:19
【總結】公主嶺市第八中學李榮與朱元思書吳均走近作者: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史學家。他文章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書札見稱。文詞清拔有骨氣,人稱“吳均體”,亦能詩。本文選自《藝文類聚》,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
【總結】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障人。南朝梁代文學家、史學家。他的文章善于寫景,尤其擅長小品書信,文辭清拔有古氣,人稱“吳均體”。書——書信,一種文體。本文是一篇駢體文,是和散文相對的一種韻文,因多用四六句又稱“四六文”,講究對仗和聲律,多
2024-11-21 23:37
【總結】你還記得哪些描寫山水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與朱元思書
2024-11-21 03:53
【總結】(一)【甲】(吳均《與朱元思書》)【乙】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①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余竿。青蘿為墻援②,白石為橋道,流水周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③。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④也。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⑤,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余事況,條寫如后
2025-06-24 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