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篇:校本課折紙教案2014—2015學年度校本折紙課工作總結(jié)綏芬河市第三小學 劉穎折紙是眾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也是孩子喜愛的一項活動。本學期的折紙興趣教學工作已經(jīng)順利結(jié)束了。在活動中,我主要讓學生學習千紙鶴、小魚、小豬、青蛙、百合花、孔雀、狐貍等手工制作,鼓勵學生動手、動腦,讓他們進行合作學習,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學生對這項活動很感興趣,在活動中他們的積極性很高,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他們學得也非常認真,都有很大的收獲,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由于在活動中他們體會到了手工制作的樂趣,所以對手工的興趣更濃了。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切身體會到了這一點,每次活動,他們做出的手工都很出乎我的意料。學生的動手能力比以前都有明顯的提高,他們現(xiàn)在都能自己動手折一些作品等。在活動中我還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給他們感悟藝術(shù)品的機會,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評價,他們的審美能力比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在活動中我還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互助精神,當他們有不會的時候旁邊的同學就會主動幫助他們,現(xiàn)在小組中的學生都已形成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zhì)。精講多練,保證動手時間,要在有限的30分鐘之內(nèi)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要惜時如金,妥善安排好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制作。教師的精講力求淺顯易懂,措詞得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要演示制作方法。演示的可見程度要大,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本學期的折紙興趣小組活動中有收獲,也有很多的不足:如有的學生在活動時會不注意衛(wèi)生,把一些碎紙、課上的不良作品等東西扔到地上;有的學生在活動前不能把活動所需要的東西準備好;還有的學生做手工比較粗心,做出來的作品質(zhì)量不高等等。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第二篇:校本課教案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東西。原文: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感覺起來像一小時。坐在一個漂亮姑娘身邊整整一小時,感覺起來像一分鐘。這就是相對論。原文:Put your hand on a hot stove for a minute, and it seems like an with a pretty girl for an hour, and it seems like a 39。s ,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奮工作是x;y是玩耍,而z是把嘴閉上。原文:If A is a success in life, then A equals x plus y plus is x。y is play。and z is keeping your mouth 。原文:Gravitation can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people falling in 。原文:It is harder to crack a prejudice than an 。在物理學的許多領(lǐng)域都有貢獻,比如研究毛細現(xiàn)象、闡明布朗運動、建立狹義相對論并推廣為廣義相對論、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論完滿地解釋光電效應、輻射過程、固體比熱,發(fā)展了量子統(tǒng)計。并于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20世紀700人(次)的諾貝爾獎頒獎歷史當中,恐怕愛因斯坦獲獎時引起的麻煩最多,而獲獎原因更是奇怪得獨此一家。很早就不斷有人提名他為侯選人,但由于種種幾乎無法置信的理由卻一直沒有成功。1922年,他才終于獲得了補發(fā)的1921的諾貝爾物理學獎。1909年10月,德國著名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首先提名愛因斯坦為19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候選人,推薦理由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偉大貢獻。以后他又于1912年、1913年再度提名愛因斯坦。那時反對相對論的勢力很強,評獎委員會沒有把獎給愛因斯坦情有可原。1912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林斯海姆推薦愛因斯坦(推薦理由還是他在相對論方面的成就)為獲獎候選人時,寫了一句很有分量的話:“我相信諾貝爾獎委員會很少有機會為一件具有類似意義的工作而頒獎?!睆暮髞砦锢韺W的發(fā)展來看,普林斯海姆的話非常準確。但令人遺憾和驚訝的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卻千真萬確地沒有因20世紀最偉大的理論之一——相對論而頒獎給愛因斯坦??峙聼o論怎么說,這也是諾貝爾獎頒獎史上的極大缺憾。1919年11月,(190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就鄭重宣稱:“(愛因斯坦的引力理論)是牛頓時代以來最重要的進展,是人類思想上最高的成就之一?!碑敃r科學界最有權(quán)威的人士之一的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190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在1919年9月22日寫信給埃倫菲斯特說:(“日食觀測的結(jié)果)是所曾得到過的對一種理論的最光輝的證實之一,而且也很適于鋪設通往諾貝爾獎的道路。”甚至連一開始勸愛因斯坦“不要搞什么廣義相對論,即使搞出來了也沒有人信”的普朗克,也在1919年1月19日因廣義相對論的成就提名愛因斯坦為獲獎侯選人,理由是他邁出了超越牛頓的第一步。1921年有更多的人因廣義相對論而提名愛因斯坦,但諾貝爾獎委員會因為還有不少人(但都不是一流科學家)反對相對論而猶豫不決,導致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空缺。那么多最有權(quán)威的科學家的意見,委員會都能置之不顧,由此可以想見諾貝爾委員會里的保守勢力多么強大。在1919年以前,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相對論,每年都會突然冒出一些反對意見或證實其有誤的實驗,而提出這些反對意見和實驗結(jié)果的人,又多不是等閑之輩,有的還是非常著名的科學家(或哲學家),因而引起諾貝爾獎委員會有些猶豫也不是完全不可理解的事情。但是到了1919年英國日食遠征考察隊以確鑿的觀測證明了愛因斯坦的新引力定律后,委員會的猶豫就頗讓人費解了。1919年,許多以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繼續(xù)提名愛因斯坦,其中包括瓦爾堡、勞厄、普朗克等人,原因是廣義相對論;瑞典的物理化學家阿列紐斯()因布朗運動提名愛因斯坦為獲獎后選人。但委員會最后提出的報告中卻認為,“如果愛因斯坦因為統(tǒng)計物理學……而不是因為他的其他主要論文而獲獎,那是會使學術(shù)界感到奇怪的”。意思是說愛因斯坦的統(tǒng)計力學論文的質(zhì)量沒有他的相對論方面研究的質(zhì)量高;但是對于廣義相對論,卻又建議等到1919年5月29日的日食觀測的結(jié)果出來以后再說。由于結(jié)果在1919年9月6日才正式公布(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被證實),結(jié)果1919年的物理學獎授給了“發(fā)現(xiàn)極隧射線的多普勒效應以及電場作用光譜線的分裂現(xiàn)象”的德國的斯塔克。1920年有更多的科學家提名愛因斯坦因廣義相對論而獲獎,因為1919年已經(jīng)由觀測日食證實了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玻爾也第一次開始提名愛因斯坦,他特別提到相對論是“第一位的和最重要的”,還說,“在這里,我們面臨著物理學研究發(fā)展中最有決定性意義的進步”。委員會讓阿列紐斯(一位物理化學家?。懸黄P(guān)于廣義相對論的評價報告。阿列紐斯那時還一直揣摩和跟隨德國科學家對愛因斯坦的意見。當?shù)聡闹Z貝爾獲獎者勒納和斯塔克在大力反對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時,他也極力反對愛因斯坦因為相對論獲獎。他在報告中指出:紅移實驗尚未被實驗證實;1919年日食考察的結(jié)果有許多人提出了批評、質(zhì)疑;而近日點效應,阿列紐斯不幸錯誤地附和了德國科學家革爾克的意見。革爾克于1916年曾提出,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早就由德國物理學家格伯解決了。其實,愛因斯坦在1917年就正確地分析過,格伯的理論基礎以及革爾克的意見是建立在相互矛盾的假說之上。結(jié)果19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哈瑟伯格(Bernhard Hasseberg)的堅持下,授予了瑞士裔的法國一位冶金學家紀堯姆,原因是“發(fā)現(xiàn)鎳鋼合金的反常性以及它在精密物理學中的重要性”。幾乎所有的物理學家包括紀堯姆自己對這一決定都大吃一驚,只有法國和瑞士人高興。這一決定讓不少人搖頭。1921年,普朗克在一封簡短而有力的信中,再次提名愛因斯坦因為廣義相對論的貢獻為獲獎后選人,還有許多著名科學家如愛丁頓、賴曼等等,都提名愛因斯坦。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奧席恩()提名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獲獎。委員會讓烏普薩拉大學的眼科醫(yī)學教授古爾斯特蘭德(,1911年獲生理學和醫(yī)學獎)寫一份關(guān)于廣義相對論的評價報告,讓阿列紐斯寫一份關(guān)于光電效應的評價報告。古爾斯特蘭德根本不懂物理學,更不用說相對論了,但是他偏要到物理學評選委員會來,而且自不量力地要決定物理學的評獎!古爾斯特蘭德在瑞典很有權(quán)威,他以他的全部權(quán)威反對愛因斯坦獲獎,他曾私下對人說:“絕對不能讓愛因斯坦獲獎,哪怕全世界支持他1結(jié)果可想而知:他完全是外行地嚴厲批評了相對論,說它們根本沒有被實驗嚴格證實。這真是應了一句中國話:“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還有一位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物理學獎評委會成員哈瑟伯格聽說有可能因為相對論而授予愛因斯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在病床上提出抗議,反對因相對論而授獎給愛因斯坦,他寫道:“將猜想放在授獎的考慮之列,是極不可取的。”瑞典科學界在20世紀早期過分注重實驗物理學,而將理論輕視為純粹的猜想。哈瑟伯格在瑞典很有權(quán)威,他一直堅持認為精確測量“是使我們能夠深入了解物理定律的根本和主要條件,是走向新發(fā)現(xiàn)的唯一道路,是科學進步的不二法門”。這正是霍爾頓()所說的“實驗主義”哲學。這種哲學在1900年前后在物理學界十分流行,但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前后,多數(shù)國家物理學界有了不同的看法,并且選擇了不同的研究方式,但是瑞典物理學界(尤其是當權(quán)的烏普薩拉學派)的眼光仍然十分狹隘。哈瑟伯格和古爾斯特蘭德等人甚至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種“病態(tài)”物理,侵蝕了以前人們所持的正確的信念,與西方文明的古希臘傳統(tǒng)的真、善、美觀念完全相反。他們認為愛因斯坦沒有做過任何實驗,他的理論不是由實驗歸納出來的;他修改基本假設,將不同的物理領(lǐng)域歸納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理論。這對他們這些實驗物理學家來說簡直是形而上學的工作,不是科學的一部分,是科學中的達達主義(dadaism)的表現(xiàn)。是可忍,孰不可忍???阿列紐斯是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教授,以前他因自己提出的電離理論受過烏普薩拉大學的壓制,因此并不滿意哈瑟伯格和古爾斯特蘭德那種過分偏愛實驗的狹隘態(tài)度,但是他對于愛因斯坦獲獎仍然持不支持的態(tài)度。他說,1918年普朗克剛剛因為量子論獲獎,再緊接著因量子論頒獎給愛因斯坦,不妥;如果真要因光電效應頒獎,就應該給予實驗物理學家。他還建議,1921年干脆不頒發(fā)物理學獎。結(jié)果,1921年真的沒頒獎給物理學,而其他4項獎照常頒發(fā)(當時還沒有經(jīng)濟獎)。這也是諾貝爾獎史上的一次非常奇特的行為。1922年,推薦信又陸續(xù)寄到了委員會,推薦愛因斯坦的著名科學家越來越多。法國物理學家布里淵甚至在信上寫道:“試想:如果諾貝爾獲獎者的名單上沒有愛因斯坦的名字,那50年代以后人們的意見將會是怎樣?!边@時,形勢已經(jīng)不再是愛因斯坦盼望得諾貝爾獎,而是諾貝爾委員會非得以某種授獎原因把諾貝爾獎授予愛因斯坦了。因為,愛因斯坦在科學界的名聲如日中天。有些人認為,如果愛因斯坦不先得獎,再無法考慮其他候選人;有些人還說,愛因斯坦的威望已經(jīng)比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