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第一篇:語文選修粵教版《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詠物詩四首》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詠物詩托物言志的手法。 2、理解四首詠物詩所言之志。 3、嘗試寫一首詠物詩。 【教學重點】了解詠物詩托...
2025-10-16 12:22
【總結】18登臨詞二首課時訓練18登臨詞二首一、夯基訓練《桂枝香》這首詞字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A.“千里澄江似練”化用謝脁名句“澄江靜如練”,一個“練”字,勾畫出千里江面似一匹白絹,波光閃亮的景象。B.“畫圖難足”一句的意思是說:眼前的金陵美景,用畫筆都難以完美地描繪出來。C.“念往昔??
2024-12-08 03:35
【總結】第三單元漫步宋詞13柳永詞二首課時訓練13柳永詞二首一、夯基訓練。柳永于詞的貢獻,,。他在形式上把過去只有幾十字的短令發(fā)展到百多字的長調(diào);,大膽引進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語言;,基本上不用比興,。①硬是靠敘述的白描功夫創(chuàng)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②在藝
【總結】階段一階段二階段四階段三10酬贈詩四首送魏萬之京李頎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jīng)r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緝?nèi)容賞析】這是一首送別詩,被送者為詩人晚輩。詩中一、二兩句想
2024-11-19 14:04
【總結】階段一階段二階段四階段三6邊塞戰(zhàn)爭詩四首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岑參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①西見煙塵飛,漢家②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2024-11-19 18:11
【總結】階段一階段二階段四階段三11詠物詩四首詠素蝶詩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青春幸勿謝,嘉樹欲相依?!緝?nèi)容賞析】詩人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素蝶的清高喻指自己品行高潔?!坝橙蘸鰻幤?,因風乍共歸”實
【總結】階段一階段二階段四階段三2李白詩四首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緝?nèi)容賞析】本詩語言曉暢流利,情意宛轉蘊藉,表現(xiàn)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離別時不勝依依。這是
2024-11-17 14:36
【總結】第一篇:粵教版《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第7課《白居易詩四首》練習及答案講解范文 第7課白居易詩四首單元檢測 一、基礎鞏固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A.力能扛.鼎(ɡānɡ稱.心...
2025-10-16 11:42
【總結】階段一階段二階段四階段三4即景抒情詩四首度荊門望楚陳子昂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臺。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夢來?!緝?nèi)容賞析】陳子昂這首詩寫于他二十一歲初次由蜀入楚之時。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故鄉(xiāng)四川梓州射洪縣
2024-11-19 14:06
【總結】第一篇:2016年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高中語文-第一單元《1-王維詩四首》教案 2016年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高中語文-第一單元《1-王維詩四首》教案 王維詩四首 《積...
2025-10-16 04:52
【總結】第四單元過關檢測(滿分120分,時間120分鐘)一、基礎知識(12分,每小題3分),每對讀音都不相同的一組是()度./置之度.外稱.職/稱.兄道弟薄.餅/日?。魃剑?力能扛.鼎行.當/行.云流水綽.約/綽.綽有余.職
2024-12-09 11:47
【總結】第四單元聆聽元散曲20關漢卿散曲二首課時訓練20關漢卿散曲二首一、夯基訓練,有誤的一項是(),眼閣.著別離淚閣:通“擱”,放置,這里指“含著”。,風流如謝府紅蓮..紅蓮:紅蓮花。透.長門夜月娟娟透:照過。,煞是可憐..可憐:
2024-12-09 11:48
【總結】第一篇:2018版語文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元散曲選讀》教學案:第一單元1王維詩四首Word版含解析 ◆ 1王維詩四首 把最壞的日子挨過去 梵·高在成為畫家之前,曾到一個礦區(qū)當牧師。有一次他和工...
2025-10-16 04:28
【總結】第17課宋詞四首雨霖鈴柳永《雨霖鈴》的由來《雨霖鈴》這一詞調(diào),本是唐代教坊大曲,來源于唐明皇李隆基與其愛妃楊玉環(huán)的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相傳唐玄宗入蜀,到斜口時,淋雨連日,他經(jīng)過秦嶺棧道,耳聞鈴聲,勾起了往事,于是創(chuàng)作此曲,悼念楊貴妃,以寄托哀思??上脒@
2024-11-19 14:19
【總結】3杜甫詩五首課時訓練3杜甫詩五首一、夯基訓練。(1)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登岳陽樓》)(2)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蜀相》)(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鳥以抒發(fā)自己悲憤情感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