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周 推斷寫作目的 名 師 指 津 閱讀理解 星期一 本文闡述了送禮物必須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建議人們要用心制作禮物。 1. C 2. A 3. D 4. B 1. C 細(xì)節(jié)理解題。 根據(jù)第二段第三句中的 when I came across a message on my phone(當(dāng)我無意間看到手機(jī)上的信息時 )可知作者是在看信息時開始萌發(fā)了想要送一份特殊的圣誕禮物給爸爸這個想法的,故選 C。 2. A 細(xì)節(jié)理解題。 由第二段第五、六句 My eyes fell on a photo of a flower taken in Wyoming, and underneath a poem by William Blake. The flower, a lone dandelion standing against the bright blue sky, inspired me.(我的目光落在了 Wyoming所拍攝的一朵小花的照片上,下面還有 William Blake寫的詩。那朵背對著藍(lán)天的蒲公英啟發(fā)了我。 )可知。其他三個選項文中均未提及。 3. D 詞義猜測題。 根據(jù)第三段第五、六句 The poem was written by Edgar Allan Poe。 my dad recited it as much as he did the other. I typed that out as well and searched online for a background to the words of it.(這首詩是 Edgar Allan Poe寫的,我爸爸也經(jīng)常讀這首詩。我把這首詩也打了出來并在網(wǎng)上搜了能配上這首詩的背景圖片。 )可知 it指代的是 Edgar Allan Poe的詩。 4. B 寫作目的題。 解答這類題型重點要關(guān)注文章的首尾段。在這篇議論文中,作者以三個問題的形式開篇,將要討論的話題提出,“到底什么樣的禮物才最有價值?”接下來通過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來回答了第一段提出的問題。最后進(jìn)行總結(jié),“看到爸爸打開我送給他的禮物時的表情,我知道我選對了禮物”,由此可知建議人們要用心制作禮物,故選 B項。 【 難句理解 】 結(jié)構(gòu)分析: 句中的現(xiàn)在分詞短語 saying… 是 a text message的后置定語,其中 that引導(dǎo)的從句是 saying的賓語從句,后面 when引導(dǎo)的時間狀語從句表明與主句謂語幾乎同時發(fā)生的事,其中還含有一個 that引導(dǎo)的定語從句修飾從句中的名詞 a message。 漢語大意: 我拿出手機(jī)看媽媽發(fā)的短信,她說我們該去給爸爸挑選圣誕禮物了,正好偶然間我看到了手機(jī)上之前鎖定的一條信息。 完形填空 星期二 本文主要介紹了肢體語言在不同國家的不同含義。 1. B 2. D 3. A 4. C 5. B 6. A 7. C 8. D 9. A 10. B 11. D 12. C 13. C 14. A 15. D 16. B 17. A 18. C 19. D 20. B 1. B 句意:那就是為什么面對面的交談總是比電話交談要好的原因 ——“尤其是” (particularly)當(dāng)你盡力出售東西時! 2. D 句意:肢體語言會給他人留下對你的總體“印象” (impression)。 3. A 從下句“ It’s easy to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a false smile.” 可知:讓你的身體“撒謊” (lie)很難。 4. C 從下文“ a false smile”可知:辨別“真誠的” (sincere)微笑和假笑很容易。 5. B 句意:通常有可能了解一個人真正的“意思” (means)是什么。 6. A 從前面的動詞 saying可知:無論他們可能說出什么樣的“話” (words)。 7. C 從下句中的“ Culture codes vary from one country to another”可知:雖然大多數(shù)肢體語言具有普遍性,但很多也具有文化性 (cultural)。 8. D 句意:文化密碼各國不同,甚至?xí)皩?dǎo)致” (lead to)誤解。 9. A 從前句的“ gestures”可知答案。句意: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