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部地區(qū)上升不明顯,東西差異擴大,北部地區(qū)升高,南方地區(qū)略有下降,故選 D。 5. 讀圖可知,東北地區(qū)在該時間段內,人口老齡化程度升高,人口遷入,會導致老齡化程度降低, C錯。放開二胎,出生率提高,人口老齡化程度會降低, B錯。出生率降低,會導致人口老齡化加劇, A對。城市化水平與人口老齡化程度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D錯。故選 A。 6. 讀圖可知,該時期南部沿海地區(qū)人口老齡化程度降低,是由于大量外來年輕勞動力遷入導致的,人口老齡化降低,青壯年的社會負擔減輕, B 錯。勞動力充足,勞動力 成本升幅降低, A對。人口老齡化升高,會促進社會養(yǎng)老體系完善,而南部地區(qū)人口老齡化程度降低,C 錯。人口老齡化程度降低,會促進產業(yè)結構調整升級, D錯。故選 A。 2017年 9月 29日蘭渝鐵路全線通車。乘車從蘭州出發(fā),向南經甘肅、隴南,沿川陜邊界進入四川,然后到達重慶,沿途可看到植被景觀變化明顯。下圖為蘭渝鐵路沿線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7. 從蘭州到重慶,穿越秦嶺時,可以明顯感受到南北兩側自然植被類型的差異明顯。造成這種差異的主導因素是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熱量 8. 蘭渝鐵路建設中主要克服的困難和障礙有 ① 跨越長江、黃河水系,翻越秦嶺,地質災害多 ② 重慶境內地下水滲漏嚴重,溶洞較多 ③ 風沙威脅,需鋪設草方格沙障 ④ 凍土廣布,需采用先進的熱棒技術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9. 蘭渝鐵路修建的意義,說法正確的是 ① 完善了我國路網,是連接中國西南、西北之間最便捷、快速的通道 ② 有利于開發(fā)沿線各種資源,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經濟優(yōu)勢 ③ 加快老、少、邊、窮地區(qū)脫貧致富步伐,帶動了沿線地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④ 加強了西部地區(qū)同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qū)的聯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 7. D 8. C 9. D 【解析】 7. 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線,的南北方在分界線,是亞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常綠林和闊葉林的分界線等。因此從蘭州到重慶,穿越秦嶺時,隨著緯度不同導致熱量差異可以明顯感受到南北兩側自然植被類型的差異明顯。故選 D。 8. 根據區(qū)域定位可知,蘭渝鐵路跨越了長江水系、黃河水系,穿過秦嶺,地質災害多,重慶境內地下水滲漏嚴重,溶洞較多;沒有經過 沙漠地區(qū)和高寒凍土地帶,因此不用鋪設草方格沙障和熱棒技術。故選 C。 2021年 11月 30日二十四節(jié)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jié)氣是我國古代黃河流域勞動人民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如: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jié)的開始,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進入春耕季節(jié):而霜降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天氣漸冷,黃河流域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qū)的麥類播種已完成。結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題。 10. 我國東北地區(qū)的實際物候狀況 A. 比驚蟄提前、比霜降錯后 B. 比驚蟄錯后、比霜降提前 C. 比驚蟄錯后、比霜降錯后 D. 比驚蟄提前、比霜降提前 11. 諺語 “ 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 ” 常用于表示氣溫下降速度加快的現象,產生該現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