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記承天寺夜游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我國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出生于四川眉山,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為“三蘇”。文----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詞----蘇辛:蘇軾辛棄疾
2024-11-24 14:50
【總結】第一篇:《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復習鞏固卷(總分67分) 一、文學常識(10分) 1、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學家,與父...
2024-10-08 19:48
【總結】南京路中學方莉學習目標:,讀出文章韻味。,疏通文章意思。,領悟作者閑情。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走近作者元豐二年,蘇軾由于和當時主張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
2024-11-24 13:41
【總結】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寫作背景元豐二年,蘇軾由于和當時主張變法的王安石政見不同,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的閑差,于是他在郡城舊營地的東面開荒種地,有時游樂于山水間,詠唱江山,感懷英雄,抒發(fā)郁悶
【總結】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初讀感知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2024-11-24 12:36
【總結】月在古詩里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柔多情的。要么是謙謙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著團圓,要么暗示著分離,給人的感覺是一種淡淡的柔弱的清涼的味道,而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興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學者們常借月亮來抒寫自己的情懷……調動你的語文積累,說出兩句吟詠月亮的詩句。海上升明月,天涯
2024-11-24 13:24
【總結】第一篇:《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誦讀,積累文言詞語 能力目標:賞讀,欣賞月夜美景 情感目標:悟讀,體會作者閑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古往今來月亮始終受到...
2024-10-08 20:15
【總結】第一篇:記承天寺夜游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內容,識記常用的文言詞語。 2、誦讀、品味文章描寫月色的語句,體會其清幽寧靜的意境。 3、結合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品...
2024-10-15 13:01
【總結】《記承天寺夜游》蘇軾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有巨大成就,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背景介紹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網羅罪名
2025-01-15 11:48
【總結】調動你的語文積累,說出兩句吟詠月亮的詩句。作者簡介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為“三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他初入仕途,正是北宋政治與社會危機
2024-11-21 00:14
【總結】?一門三父子,?皆為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記承天寺夜游[北宋]蘇軾位于今湖北省黃岡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其規(guī)模僅次于開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臺”兩字,
2025-01-17 08:08
【總結】第一篇:記承天寺夜游教師版 2015~2016學年第一學期初中語文八年級導學案 編寫人:趙家剛馬文博李思瑤 審核人:陶然 23.記承天寺夜游 【學習目標】 ,查閱資料理解本文的作者及寫作背...
2024-10-15 12:31
【總結】?一門三父子,?皆為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記承天寺夜游[北宋]蘇軾請你反思好好預習了嗎?我來介紹承天寺我對蘇軾的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作品出處位于今湖北省黃岡市南,南唐初年建寺
2024-11-22 00:12
【總結】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生活的時代大興“新法”,改革之風大盛。由于他反對王安石“新法”而被調離出京。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說他寫詩諷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獄。這就是當年有名的“烏臺詩案”(烏臺,
2024-11-24 13:22
【總結】月光,曾激發(fā)過無數(shù)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請根據所看到的圖片猜出與月有關的詩句?!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