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mrrkhkmy??????? 或仍舊表明了 yr關(guān)系 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提高,會使 LM曲線變得更陡峭? X 貨幣需求對收入的變化越敏感, LM曲線越陡峭? T 78 LM曲線是表示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組合的曲線,在這樣的組合下,貨幣需求與供給都是相等的,亦即貨幣市場是均衡的。圖 (b)表示概括了利率與收入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的 LM曲線 :收入水平越高 ,利率越高。 二、 LM曲線 的斜率 [2] yhkhmrhrkym??????極端情況 h=0,斜率 ∞ , LM垂直; h=∞ ,斜率 =0, LM水平。 (假定貨幣供給不變,貨幣市場仍保持均衡。 82 m2=L2(r) m2=Ahr 非極端情形,但接近于極端 m=m1+m2 m1=L1(y) LM曲線 h大小的不同, LM的斜率不同,兩者反向關(guān)系 m2 m2 r r 陡峭,但 h小 LM陡峭 83 第一,凱恩斯區(qū)域或蕭條區(qū)域 凱恩斯區(qū)域是一條水平線,斜率為零, 貨幣政策在這時無效,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有很大效果。 第三,中間區(qū)域 中間區(qū)域向右上方傾斜,斜率大于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均有效。所以,貨幣需求的投機動機變得無窮大。 [m=M/P] 擴張的貨幣政策使 LM曲線右移。 見第十七章 AD— AS模型 yhkhmr ???? L= kyhr,貨幣供給增加 10億美元而其他條件不變,則會使 LM( )。 k); k除以 10億美元 (即 k247。 教材 C 86 圖 14—15 貨幣供給量變動使 LM曲線移動 rkhkmy ???水平右移距離? 87 LM曲線之外的經(jīng)濟含義 y r% LM曲線 r1 r2 y1 A B E2 E1 y2 L< m 同樣收入,利率過高,投機性貨幣需求少 L> m 同樣收入,利率低,投機性貨幣需求大。 88 第五 節(jié) ISLM分析 能夠使產(chǎn)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組合只有 一個 ,這一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可以在 IS曲線和 LM曲線的 交點 上求得,其數(shù)值可通過求解 IS和 LM的 聯(lián)立 方程得到。 區(qū)域 產(chǎn)品市場 貨幣市場 Ⅰ i< s有超額產(chǎn)品供給 L< M有超額貨幣供給 Ⅱ i< s有超額產(chǎn)品供給 L> M有超額貨幣需求 Ⅲ i> s有超額產(chǎn)品需求 L> M有超額貨幣需求 Ⅳ i> s有超額產(chǎn)品需求 L< M有超額貨幣供給 91 第二,非均衡的調(diào)整 IS不均衡會導(dǎo)致收入變動:投資大于儲蓄會導(dǎo)致收入上升,投資小于儲蓄會導(dǎo)致收入下降; LM不均衡會導(dǎo)致利率變動:貨幣需求大于貨幣供給會導(dǎo)致利率上升,貨幣需求小于貨幣供給會導(dǎo)致利率下降。 92 IS和 LM交點所決定的均衡收入有時候會低于 充分就業(yè)的收入。 圖 1417 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變動 ()。如果均衡收入的增加近似等于 IS曲線移動的量,那么()。 , IS曲線也陡峭 , IS曲線也平坦 ,而 IS曲線平坦 ,而 IS曲線陡峭 ()。邊際消費傾向大于 0而小于 1,因此,收入增加時,消費也增加。 96 ,因此國民收入波動主要來自投資的變動 投資的增加或減少會通過投資乘數(shù)引起國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減少。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大于 0而小于 1,因此,投資乘數(shù)大于 1。 97 流動偏好是貨幣需求,由 L1和 L2組成,其中L1來自交易動機和謹慎動機, L2來自投機動機。 格或者說重置成本決定。( P433) 98 古典宏觀經(jīng)濟模型 五個獨立方程式 (函數(shù) )[虞版 P50] Nd(W/P)=N*=Ns(W/P)— N*, (W/P) 勞動市場均衡,決定就業(yè)量和實際工資。不存在失業(yè),實際的總產(chǎn)量 =潛在的總產(chǎn)量。 [為計劃儲蓄與計劃投資 ] M=kPY— P*劍橋方程式 [貨幣需求 ], M、 k為常數(shù),決定價格水平 P。 此中不含有總需求函數(shù)。二分法:實際部門、貨幣部門,兩部門之間沒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B象限表示資本 K保持不變的時候,總產(chǎn)出隨著勞動力的投入呈邊際產(chǎn)出遞減趨勢。 D象限描繪劍橋方程。 續(xù)前,圖形表達 100 凱恩斯認為,形成資本主義經(jīng)濟蕭條的根源 是由于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所構(gòu)成的總需求不足以實現(xiàn)充分就業(yè) 消費需求不足是由于邊際消費傾向小于 1,即人們不會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來增加消費,而投資需求不足是由于資本邊際效率在長期內(nèi)遞減。財政政策就是用政府增加支出或減少稅收以增加總需求,通過乘數(shù)原理引起收入多倍增加。由于存在“流動性陷阱”,因此貨幣政策效果有限,增加收入 主要靠 財政政策。大蕭條為說明經(jīng)濟學(xué)家如何用 ISLM模型分析經(jīng)濟波動提供了一個大的案例研究。這個事實促使一些經(jīng)濟學(xué)家提出,收入減少的原因可能是IS曲線的緊縮性移動。有四點解釋。 出的減少。謹記,這些不同的觀點可能都是正確的。很可能所有這些變化是同時發(fā)生的,它們共同引起了支出的大量減少。 30年代的財政政策也造成了 IS曲線的緊縮性移動。 105 二、貨幣假說:對 LM曲線的沖擊 從 1929年到 1933年貨幣供給減少了 25%,在這一期間,失業(yè)率從 %上升到 %。 這種解釋最著名的倡導(dǎo)者是米爾頓 ?弗里德曼和安娜 ?施瓦茨,他們在有關(guān)美國貨幣史的論著中為這種觀點辯護。 106 這兩個原因看來足以拒絕“大蕭條是由 LM曲線的緊縮性移動引起的”這一觀點。 利用 ISLM模型,我們可以把貨幣假說解釋為用 LM曲線的緊縮性移動來解釋大蕭條。 第一個問題是實際貨幣余額的行為。然而,19291931年實際貨幣余額略有上升,因為貨幣供給的下降伴隨著價格水平更大的下降。如果 LM曲線的緊縮性移動引起了大蕭條,那么,我們應(yīng)該觀察到更高的利率。 107 19291933年,價格水平下降了 25%。他們認為,通貨緊縮可能使得 1931年的一次普通的經(jīng)濟衰退演變成了一段空前的高失業(yè)與低收入的時期。對任何給定的貨幣供給 M而言,更低的價格水平意味著更高的實際貨幣余額 M/P。 在 ADAS模型中即如此,較容易理解。 20世紀 30年代著名的古典經(jīng)濟學(xué)家庇古指出,實際貨幣余額是家庭財富的一部分。消費者支出的增加應(yīng)該引起 IS曲線的擴張性移動 ,也導(dǎo)致更高的收入。 這兩個原因使 20世紀 30年代的一些經(jīng)濟學(xué)家相信,價格下降有助于穩(wěn)定經(jīng)濟。 然而其他經(jīng)濟學(xué)家對經(jīng)濟的自我校正能力就不那么有信心了。 109 通貨緊縮的不穩(wěn)定效應(yīng) 經(jīng)濟學(xué)家提出了兩種理論來解釋價格下降如何抑制而不是增加收入。第二種理論解釋了可預(yù)期的通貨緊縮的效應(yīng)。如果債務(wù)人欠債權(quán)人 1000美元,那么,這筆債務(wù)的實際量是 1000美元 /P,這里 P是價格水平。因此,未預(yù)期到的通貨緊縮使債權(quán)人變富而使債務(wù)人變窮。作為對從債務(wù)人向債權(quán)人的再分配的反應(yīng),債務(wù)人的支出更少了,債權(quán)人的支出更多了。但是,假設(shè)債務(wù)人的支出傾向高于債權(quán)人看起來是合理的 也許這正是債務(wù)人最初借債的原因。凈效應(yīng)是支出的減少、 IS曲線的緊縮性移動以及國民收入的減少。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對這個模型的討論并沒有區(qū)分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如果 i是名義利率,而 Eπ是預(yù)期的通貨膨脹率,那么,事前的實際利率是 iEπ 。因此,預(yù)期通貨膨脹率的變動使 IS曲線移動。我們一開始假設(shè)每個人都預(yù)期價格水平保持不變。圖 118[見后 ]作出了 LM曲線和標(biāo)記為 IS1的 IS曲線,描繪了這種初始情況。 112 現(xiàn)在假定每個人突然都預(yù)期未來的價格水平將下降,因此Eπ 為負數(shù)。實際利率的這一上升抑制了計劃的投資支出,使 IS曲線從 IS1移動到 IS2。因此,預(yù)期的通貨緊縮使國民收入從 Y1減少到 Y2。 圖 118背后的故事如下。投資的下降抑制了計劃支出,從而又抑制了收入。名義利率的下降小于預(yù)期的通貨緊縮,因此,實際利率上升了。投資的減少使 IS曲線向下移動。名義利率從 i1下降到 i2,而實際利率從 r1上升為 r2。在這兩種理論中,價格的下降都通過引起 IS曲線的緊縮性移動而抑制了國民收入。換言之,如果價格的下降有著不穩(wěn)定的效應(yīng),那么,即使沒有實際貨幣余額的減少或名義利率的上升,貨幣供給的緊縮也可能導(dǎo)致收入下降。但大多數(shù)經(jīng)濟學(xué)家相信,導(dǎo)致大蕭條的錯誤不可能再犯。 大蕭條時期的財政政策錯誤也不可能再犯。 現(xiàn)在還有許多有助于防止 20世紀 30年代的事件重演的制度: 聯(lián)邦存款保險體系 所得稅制 今天的經(jīng)濟學(xué)家比 20世紀 30年代知道得更多了 116 The Key Features of the IS–LM Model The IS–LM analysis is simply a more detailed look at what lies behind aggregate demand. It deposes aggregate demand into its two constituent markets—money and goods. The money market is summarized in the LM curve, the goods market in the IS curve. The advantages of the analysis are that it allows us to look at the two markets separately, to examine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rest rates, and to distinguish clearly between fiscal and moary policy. It is a very useful tool for shortrun analysis of the economy. The key things to understand about the IS–LM analysis are as follows: 1. The position of the LM curve depends on M/P. 2. Expansionary moary policy shifts the LM curve out. 3. Increases in the price level shift the LM curve in. 4. Exogenous shocks to money demand shift the LM curve. 117 5. The position of the IS curve depends on G and T. 6.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shifts the IS curve out. 7. Exogenous spending shocks shift the IS curve. 8. The slopes of the IS and LM curves depend on various parameters that indicate the sensitivity of money demand, investment demand, and consumption demand to ine and interest rates. 9. 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works by directly increasing spending, but leads to shortrun crowding out because increased money demand pushes up interest rates and discourages investment. 10. Expansionary moary policy works by pushing down interest rates and thus encouraging investment spending. 11. The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y to longrun equilibrium operates through changes in the price level, leading to changes in M/P, and hence in interest rates and investment. In the IS–LM diagram, longrun adjustment entails shifts in the LM curve. [曼 ]PDF253 118 1. 貨幣交易需求反映了貨幣的交換媒介職能。 3. 當(dāng)物價下降時, 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