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知識樹實驗基礎問題思路現象結論信息結構評價應用科學蘭溪市第六中學余志敏回憶水是由什么構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又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呢?如何描述這些看不見的粒子呢?第2節(jié)物質與微觀粒子
2024-12-05 17:31
【摘要】你能用直觀的方法表示右圖兩種變化的區(qū)別嗎?試一試水的汽化水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物理變化水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沒有變成新的分子.通電重新組合水分子氧原子氫原子氧分子氫分子從上述水分解過程的模型你能說出多少相關的信息?1、分子由原子構成。2、水電解是一個化
2024-12-03 14:20
【摘要】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沒有別的物質生成的變化有別的物質生成的變化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變化時是否生成新的物質物理性質:物質的特性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在化學變化中才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水水分子分子
2024-12-03 14:23
【摘要】水的汽化是物理變化變化過程模型:液態(tài)水氣態(tài)水水分子之間的距離變大,水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沒有變成新的分子。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微觀過程變化過程模型:通電重新組合氧原子氫原子氧分子氫分子水分子從上述水分解過程的模型你能說出多少相關的信息?分子是由什么構成
2025-01-25 01:26
【摘要】1、地球有多大?2、我們通過什么方法認識地球?地球的模型——地球儀6378km6351km實物電路電路圖怎樣將復雜的實物電路簡潔地表達出來?——電路模型細胞分裂過程細胞分化過程模型可以是:?復制品?圖?表?計算機圖像?復雜對象的示
2025-01-20 16:00
【摘要】植物與土壤靠什么聯(lián)系在一起?植物的根有何作用?植物的生長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氣和無機鹽。回顧:沒有土壤,植物就無法生長。(一)植物的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大豆的根小麥的根大豆小麥根的數目是否有明顯發(fā)達的根你知
2025-01-20 09:06
【摘要】中國古代物質觀第4節(jié)組成物質的元素現在人類已知組成物質的元素有110多種。有些是人造元素。大部分物質由幾十種常見元素組成。比如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就有很多很多。氧氣水雙氧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氫氣下面這些物質,你能按照元素的組成情況進行分類嗎?
2025-01-28 21:52
【摘要】上土層下土層枯枝落葉層土壤中植物的根系正常根變態(tài)根塊莖果實土壤中除了植物的各種器官外,有沒有其他生物?鰓金龜子麗金龜子蚯蚓地老虎幼蟲螞蟻及卵螻蛄蜈蚣蝸牛螨動物:真菌細菌微生
【摘要】我們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構成的呢?(1803年)(1911年)(1904年)(1913年)(1927年—1935年)實心球模型西瓜模型行星模型分層模型電子云模型他認為:原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
【摘要】功能?莖::大部分植物是直立莖生長。直立莖明顯地背地生長的莖,莖干垂直地面,直立空間向上生長,使葉片伸展如:松、柏、楊、柳等。莖的種類::莖平貼在地面上,向四周蔓延生長。例如:草莓西瓜番薯細長柔軟,靠莖本身纏繞他物向上生長。如牽牛花等細長,柔弱,不能直立,靠卷須或吸盤的
【摘要】目前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元素組成。如:這個問題,古代的許多哲學家都思考過。有人認為“氣”是萬物之源,有人認為“水”是萬物之本,也有人認為,萬物是由“金、木、水、土”組成的……但都因它們缺乏令人信服的科學根據而逐漸被否定或遺忘。人們經過長期的大量實驗和科學研究,發(fā)現:金剛石和石墨由碳元素組成水由氫元素
2025-01-21 21:51
【摘要】初中科學八年級下冊第2章微粒的模型與符號第1節(jié)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一、模型那么,我們已經學過那些模型呢?航模、船模、宇宙飛船模型、建筑模型、微縮景觀1、舉例:地球儀——模型眼結構——模型地球儀——模型細胞結構——模型認識地球和細胞時,為什么要用這些模型呢?地球____
2025-01-31 01:36
2025-01-09 17:06
【摘要】課題第1節(jié)模型、符號的建立與作用日期教學目標1.了解用符號和模型來表示復雜的事物或過程的科學方法。2.舉例說出學習和生活中所見過的符號和模型。3.學會用模型解釋簡單的科學現象和過程。重點難點分析1.了解用符號和模型來表示復雜事物或過
2025-01-22 04:31
【摘要】課題第6節(jié)表示物質的符號日期教學目標1、會查元素的化合價,會運用化合價寫出簡單的化學式。2、能解釋化學式表示的意義,能根據化學式區(qū)分單質和化合價、金屬和非金屬。3、能用;表示離子或帶電原子團。重點難點重點:會查元素的化合價,會運用化合價寫出簡單的化學式。難點:會運用化合價寫出簡單的化學
2025-01-31 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