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周期內(nèi)介質(zhì)的質(zhì)點所走過的路程等于波長 ③ 波長等于在波的傳播方向上兩相鄰的對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終相同的質(zhì)點間的距離 ④ 波長等于橫波中峰與峰 (或谷與谷 )間的距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波長等于一個周期波向外傳播的距離,等于相鄰的兩波峰 (或波谷 )間的距離,也等于兩相鄰的振動步調(diào)完全一致的質(zhì)點間的距離;波向外傳播過程中,質(zhì)點并不隨波遷移.由此可知選項 C正確. 答案: C 2 . 如下圖所示 , S 1 、 S 2 為水波槽中的兩個波源 ,它們分別激起兩列水波 , 圖中實線表示波峰 ,虛線表示波谷 . 已知兩列波的波長分別為 λ 1 和λ 2 且 λ 1 < λ 2 , 該時刻在 P 點為兩列波的波峰與波峰相遇 , 則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 A. P點有時在波峰,有時在 波谷,振動始終加強 B. P點始終在波峰 C. P點的振動不遵守波的疊加原理, P點運動也不始終加強 D. P點的振動遵守波的疊加原理,但并不始終加強 3. ( 2023 安徽卷 ) 一列沿 x 軸正方向傳播的簡諧橫波 , 某時刻的波形如右圖所示 . P 為介質(zhì)中的一個質(zhì)點 , 從該時刻開始的一段極短時間內(nèi) , P 的速度 v 和加速度 a 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 ) A . v 變小 , a 變大 B . v 變小 , a 變小 C . v 變大 , a 變 大 D . v 變大 , a 變小 答案: D 解析: 由波的傳播方向及 P 點位置,可知P 點此時正向平衡位置振動,速度增大,加速度減小 . 4.關(guān)于次聲波和超聲波,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頻率低于 20 Hz的聲波為次聲波,頻率高于20 000 Hz的聲波為超聲波 B.次聲波的波長比可聞聲波長,超聲波的波長比可聞聲波短 C.次聲波的頻率太低,即使是強次聲波對人體也無傷害 D.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在相同的溫度條件下,次聲波、可聞聲波和超聲波的波速均相等 答案: C 解析: 由次聲波和超聲波的定義知 A 正確;聲波的傳播速度由 介質(zhì)決定,與頻率無關(guān),所以 D 項正確;由 v = λf 知,頻率較低的次聲波比可聞聲波波長長,頻率較高的超聲波比可聞聲波波長短, B 正確;強次聲波可使人耳聾、昏迷、精神失常甚至死亡,故 C 不正確 . 5. 如右圖所示表示產(chǎn)生機械波的波源 O 做勻速運動的情況 , 圖中的圓表示波峰 . ( 1 ) 該圖表示是 ( ) A . 干涉現(xiàn)象 B . 衍射現(xiàn)象 C . 反射現(xiàn)象 D . 多普勒效應(yīng) ( 2 ) 波源正在移向 ( ) A . A 點 B . B 點 C . C 點 D . D 點 ( 3 ) 觀察到波的頻率最低的點是 ( ) A . A 點 B . B 點 C . C 點 D . D 點 答案: (1)D (2)A (3)B三、波的傳播方向與質(zhì)點振動方向的互判 解析: ( 1 )題圖表示的是多普勒效應(yīng) . ( 2 ) 從波長變化情況來看,波源正在移向 A 點 . ( 3 ) 由于波源遠離 B 點,所以,觀察到波的頻率最低的點是 B 點 . a、 b所示,則 ( ) A.圖 a、 b均顯示了波的干涉現(xiàn)象 B.圖 a、 b均顯示了波的衍射現(xiàn)象 C.圖 a顯示了波的干涉現(xiàn)象,圖 b顯示了波的衍射現(xiàn)象 D.圖 a顯示了波的衍射現(xiàn)象,圖 b顯示了波的干涉現(xiàn)象 解析: 圖 a中可以看出只有一條狹縫,穿過水波發(fā)生明顯的衍射;圖 b中有兩個振源,有些區(qū)域振動加強,有些區(qū)域振動減弱,是干涉現(xiàn)象.故 D項正確. 答案: D 答案: A 7. 振源以原點 O 為平衡位置 ,沿 y 軸方向做簡諧運動 , 它激發(fā)的簡諧波在 x 軸上 沿正 、 負兩個方向傳播 , 在某一時刻沿 x 軸正向傳播的波形如右圖所示 . 在原點的左方有一質(zhì)點 P , 從圖示時刻開始 , 經(jīng)過 1 / 8 周期 , 質(zhì)點 P 所在的位置以及振動方向為 ( ) A . x 軸下方 , 向上運動 B . x 軸下方 , 向下運動 C . x 軸上方 , 向上運動 D . x 軸上方 , 向下運動 8. ( 2023湖北黃岡 ) 如右圖所示 ,S 1 、 S 2 為兩個振動情況完全一樣的波源 , 兩列波的波長都為 λ ,它們在介質(zhì)中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 , S 1 、S 2 在空間共形成 6 個振動減弱的區(qū)域 ( 圖中虛線處 ) , P 是振動減弱區(qū)域中的一點 ,從圖中可看出 ( ) ① P 點到兩波源的距離差等 于 1 .5 λ ② 兩波源之間的距離一定在 2 .5 個波長到 3 . 5 個波長之間 ③P 點此時刻振動最弱 , 過半個周期后 , 振動變?yōu)樽顝? ④ 當(dāng)一列波的波峰傳到 P 點時 , 另一列波的波谷也一定傳到 P 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從 S 1 、 S 2 的中點起到向右三條虛線上, S 1 、 S 2 的距離差依次為 0 . 5 λ 、 1 .5 λ 、2 .5 λ .所以正確答案為 B. 3 . 如下圖所示 , 沿 x 軸正方向傳播的一列橫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為一正弦曲線 , 其波速為 200 m / s .則不正確的是 ( ) A.圖示時刻,質(zhì)點 b正在向平衡位置移動 B.從圖示時刻開始,經(jīng)過 s質(zhì)點 a通過的路程為 m C.這列波的頻率為 50 Hz D.若該波傳播中遇到寬約 3 m的障礙物,能發(fā)生明顯的衍射現(xiàn)象 答案: A 4 . ( 2 0 1 0 天津理綜 ) 一列簡諧橫波沿 x 軸正向傳播 ,傳到 M 點時波形如下圖所示 , 再經(jīng) 0 .6 s , N 點開始振動 , 則該波的振幅 A 和頻率 f 為 ( ) A . A = 1 m f = 5 Hz B . A = 0 . 5 m f = 5 Hz C . A = 1 m f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