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析 物體雖只受兩個力作用, 但物體要沿直線 AB 運動,就意 味著這兩個力的合力的方向是 不變的.可以看成是一個力 ( 已知的力 F ) 恒定,一個力( 合力 ) 的方向一定,另一個力 ( 所求的力 ) 的大小方向都變 , 可以利用力的圖示法求解 , 如圖可知,本題應(yīng)選 B. B 典例 8 如圖 8 所示,在三角形支架 B 點用一個細繩掛一個重為 150 N 的重物 G ,已知 AB ∶ BC ∶ AC = 5 ∶ 4 ∶ 3 ,求橫梁 BC 和斜梁 AB 所受的力. 圖 8 解析 將繩的拉力分解為拉 AB 的力 FAB和壓 BC 的力FBC. 如圖所示. 由三角形相似得 FBCG=BCAC,F(xiàn)ABG=ABAC,則 F BC =BCACG= 43 150 N= 200 N F AB =A BACG= 53 150 N= 250 N . 答案 200 N 250 N 專題四 臨界問題分析 典例 9 如圖 9 所示, 物體的質(zhì)量為 2 k g ,兩根輕細繩AB 和 AC 的一端連接于豎直墻上,另一端系于物體上,在物體上另施加一個方向與水平線成 θ = 60176。 的拉力 F ,若要使繩都能被伸直,求拉力 F 的大小范圍. 圖 9 思路點撥 基本思維方法是假設(shè)推理法 . 即先假設(shè)為某狀態(tài),然后再根據(jù)平衡條件及有關(guān)知識列方程求解 . 運用假設(shè)法解題的基本步驟是: ① 明確研究對象 . ② 畫出研究對象的受力圖 . ③ 假設(shè)可發(fā)生的臨界現(xiàn)象 . ④ 列出滿足發(fā)生臨界現(xiàn)象的平衡方程并求解 . 解析 設(shè) AB 的張力為 F1, AC 的張力為 F2,對 A 受力分析如右下圖所示,根據(jù)力的平衡得 F sin 60176。 = mg ① F c os 60176。 + F2 ② 當 F 較小時 , 繩 AC 中張力 F2= 0 ③ F 和 F1的合力與重力 mg 平衡 解 ①②③ 得 F = 10 3 N 當 F 較大時,繩 AB 中張力 F1= 0 ④ F 和 F2的合力與重力 mg 平衡 解 ①②④ 得 F ′ = 20 3 N 故拉力 F 的范圍為 10 3 N ≤ F ≤ 20 3 N 答案 10 3 N ≤ F ≤ 20 3 N 隨堂練習 1 .如圖 10 所示,小車 M 在恒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直線運動,由此可判斷 ( ) 圖 10 A.若地面光滑,則小車一定受三個力作用 B.若地面粗糙,則小車可能受三個力作用 C.若小車做勻速運動,則小車一定受四個力作用 D.若小車做加速運動,則小車可能受三個力作用 解析 先分析重力和已知力 F ,再分析彈力,由于 F的豎直分力可能等于重力,因此地面可能對物體無彈力作用,選項 A 錯誤. F 的豎直分力可能小于重力,地面對物體有彈力作用,若地面粗糙,小車受摩擦力作用,共四個力作用,選項 B 錯誤. 若小車勻速運動,那么水平方向上所受摩擦力和 F 的分力平衡,這時小車一定受重力、恒力 F 、地面彈力、摩擦力四個力作用,選項 C 正確. 若小車做加速運動,當?shù)孛婀饣瑫r,小車受重力和力F 作用或受重力、力 F 、地面彈力作用,選項 D 正確. 答案 CD 2 .如圖 11 所示, A 、 B 、 C 三個物體 疊放在桌面上,在 A 的上面再加 一個向下的作用力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