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 血余炭 D 三七 E 大薊16.下列除何藥外均具有涼血止血功效:A 大薊 B 小薊 C 側(cè)柏葉 D 白茅根 E 仙鶴草17.既能活血,又能補(bǔ)血的藥物為:A 丹參 B 雞血藤 C 益母草 D 牛膝 E 紅花18.具有斂肺定喘化痰之功的藥物為: A 蘇子 B 葶藶子 C 桑白皮 D 馬兜鈴 E 白果19.能宣散風(fēng)熱的化痰藥為:A 白前 B 前胡 C 川貝母 D 百部 E 款冬花20.在湯劑中應(yīng)當(dāng)后下的藥是:A 番瀉葉 B 牡蠣 C 附子 D 川烏 E 磁石21.不屬于配伍禁忌的是:A 相反 B 相畏 C 十八反 D 十九畏 E 相惡22.蟾酥治療咽喉腫痛,其作用是:A 攻毒消腫 B 清熱解毒 C 利咽開音 D 清利頭目 E 解毒散結(jié)23.能大補(bǔ)元?dú)?,?fù)脈固脫的藥物是: A 黨參 B 人參 C 西洋參 D 太子參 E 黃芪24.有祛痰止咳功效的藥物是:A 人參 B 黨參 C 甘草 D 黃芪 E 白術(shù)25.具補(bǔ)脾止瀉、止帶作用的藥物是:A 益智仁 B 海螵蛸 C 蓮子 D 訶子 E 五倍子26.硫黃的功效是:A 收濕止癢 B 祛風(fēng)止癢 C 解毒殺蟲止癢 D 養(yǎng)血祛風(fēng)止癢 E 燥濕止癢27.下列何藥為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之要藥:A 生地黃 B 玄參 C 牡丹皮 D 赤芍 E 水牛角28.大黃入湯劑以瀉下通便,其用法宜:A 后下 B 先煎 C 久煎 D 另煎 E 與其它藥同煎29.能清熱排膿又能除痹,健脾的藥物是:A 薏苡仁 B 茯苓 C 車前子 D 澤瀉 E 五加皮30.功能散寒祛風(fēng)、勝濕止痛的藥物是:A 麻黃 B 桂枝 C 紫蘇 D 荊芥 E 羌活31.功能祛風(fēng)除濕,散寒止痛的藥物是:A 五加皮 B 桑寄生 C 防風(fēng) D 防己 E 川烏32.既能祛風(fēng)濕止痹痛又能解表的藥是:A 獨(dú)活 B 木瓜 C 威靈仙 D 防己 E 桑寄生33.能燥濕散寒,除痰截瘧的藥物是:A 佩蘭 B 草果 C 厚樸 D 砂仁 E 白豆蔻34.地榆的性味為:A 苦、辛、大寒 B 苦、酸、微寒 C 辛、酸、涼 D 酸、澀、溫 E 甘、澀、寒35.對(duì)《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