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外古詩詞誦讀詩詞課題總覽《月夜憶舍弟》/杜甫《長沙過賈誼宅》/劉長卿《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商山早行》/溫庭筠月夜憶舍弟杜甫月夜憶舍弟【唐】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
2025-07-31 03:06
【摘要】課外古詩詞誦讀第三單元月夜憶舍弟長沙過賈誼宅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商山早行學習目標、默寫全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意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作者簡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
2025-08-07 21:05
【摘要】古詩詞默寫課外古詩詞古詩詞默寫一、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古詩詞默寫文本背誦名句理解默寫自測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進莫致乊。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賞析:大意是說:“這花有什么稀罕
2025-07-30 00:30
【摘要】第三單元青春時光課外古詩詞誦讀(一)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影入平羌.()下渝.州()岐.王宅里()岑參..()qiānɡyúqícénshēn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2025-07-31 12:01
【摘要】二、江南逢李龜年一、峨眉山月歌課外古詩詞誦讀三、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四、夜上受降城聞笛第三單元一、峨眉山月歌文本背誦名句理解默寫自測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賞析:乍離鄉(xiāng)土的青年,對故國故
2025-08-04 13:41
【摘要】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漢代無名氏所創(chuàng)作的抒情短詩。非一時一人所作,大都產生于東漢末年。《迢迢牽牛星》選自《文選》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本詩是《古詩十九首》的第十首?!豆旁娛攀住氛Z言樸素自然,在五言詩的發(fā)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內容上,多寫夫婦、朋友間的相思離別和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失意郁悶情懷;在藝術上,都屬于比較成熟的
2025-07-30 03:01
【摘要】課外古詩詞R·八年級語文下冊、流暢、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感情。學習目標題破山寺后禪院新課導入興福寺位于江蘇省常熟市虞山北麓,是國務院確定的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文物保護單位。南齊延興至中興年間,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大修并擴建,改名“福壽寺
2025-08-07 20:04
【摘要】課外古詩詞誦讀《庭中有奇樹》《龜雖壽》曹操《贈從弟》劉楨《梁甫行》曹植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古詩十九首概說古詩十九首概說1、古詩又稱古體詩,是相對于唐代近體詩(絕句、律詩)而言?!腹朋w詩」與「近體詩」的比較如下:
2025-02-02 15:40
【摘要】——唐·杜甫中文名:杜甫國籍:中國民族:漢族出生地: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出生日期:712年2月12日逝世日期:770年職業(yè):詩人主要成就:現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代表作品:《杜工部集》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杜工部尊稱:詩圣流派:
2025-08-07 16:04
【摘要】月夜憶舍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情感。學習目標【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走近作者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寶
2025-08-07 15:15
【摘要】月夜憶舍弟,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情感。學習目標【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集》。走近作者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
2025-08-07 15:09
【摘要】課外古詩詞誦讀(一)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痹嚪治鲞@首詩的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妙處。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景物的層次美,表現出環(huán)
2025-08-02 00:33
【摘要】課外古詩詞誦讀(一)題破山寺后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試分析這首詩的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妙處。這兩句詩不僅寫出了景物的層次美,表現出環(huán)
2025-07-30 21:01
【摘要】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一)(一)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1.作者在這首詞中寄寓了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作者問姮娥“白發(fā)欺人”等詞句,表達自己對時光流
2025-08-07 14:32
【摘要】課外古詩詞誦讀(一)獨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
2025-08-08 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