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到莫名沉重。正如托馬斯那句自言自語:“Einmal ist keinmal.”只有一次等于一次也沒有,只活一次等于一次也沒活。為什么會感到沉重?是因為相信生命可以永恒輪回嗎?認為今日的選擇或現(xiàn)在做的事會對以后亦或是將來甚至來世,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當需要做出選擇的時候,才會患得患失,憂慮重重,使每一次的選擇變得沉重,以至于使生命也變得沉重??心崮取纷哌M了托馬斯的生活;托馬斯有不下二百個情人,即使是婚后他依然與情人們頻繁地幽會;弗蘭茨背著妻子維持與薩賓娜的婚外戀,在新情人的身邊他的心依然崇拜著薩賓娜;薩賓娜則不斷地從一種狀態(tài)跳到另一種狀態(tài),背離就是她的生活……所有的人都拼命的想要逃離生命的沉重,享受生活的輕松,卻逃不開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他們身上唯一相同的特點就是背叛。這本看似輕松幽默的小說,會讓每一個讀者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沉重得讓人窒息的思索,真真正正讓人體會到“不可承受”是一種什么滋味。當然也慶幸于不用硬著頭皮看那種艱深晦澀的哲學著作。第二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書評不懷好意的米蘭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后的種種是非與議論。真的英雄,其實不問出處。一個男人愛上一個女人,源于將她以隱喻的形式,留在大腦詩化記憶的一刻。*我們常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沉重,無數(shù)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平凡”一時間成了人們最真切的渴望。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們和我們的敵手拴得太緊了,這就是戰(zhàn)爭的下流之處。詩歌的使命不是用一種出人意料的思想來迷惑我們,而是使生存的某一瞬間成為永恒,并且值得成為難以承受的思念之痛。清靜就是不被人注視的那種溫馨感覺。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價值!再也無法明白自己要什么。這部小說是米蘭?昆德拉以生命輕重二元論來觀察世界,審視靈魂,詮釋生命的真諦。弗蘭茨是個聰明、正直、善良卻又充滿軟弱之人,對富有激情的薩賓娜充滿好奇,陷得無法自拔,通過薩比娜獲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滿足了塵世間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愛。但是,當她背叛了親人、丈夫、愛情和祖國以后,她已經沒有多少可以背叛的了。莎比娜在背叛中度過了一生,每一次的背叛都令她激動不已。薩賓娜是具有強烈的背叛現(xiàn)實、爭強好勝、富有激情生命之輕人物,薩賓娜人生的主題在反復出現(xiàn)、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腳下如同一條漫長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樁罪惡又像一場勝利,時刻在誘惑著她。一遍遍深讀,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聯(lián)系小說主人公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遇,就有了如下認識:特蕾莎屬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對愛情的忠貞與信念,對丈夫的寬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著憂慮,不斷考驗著丈夫是否依然愛著她,在生命之重壓力之下,蘊藏著無盡的悲哀和孤獨,將精神寄托于卡列寧——卡列寧的微笑那一章寫的很美好——卡列寧的離去讓人感覺所有的一切生命都虛無縹緲,空蕩蕩的,輕如塵煙托馬斯是一個生命之輕人物,對女人具有強烈獵奇心理,對性的追逐,不斷給特蕾莎帶來巨大傷痛,其實,托馬斯內心深處對特蕾莎蘊藏著深深的愛,人性的肉體與靈魂兩重性矛盾凸現(xiàn)出來。再讀,梳理小說情節(jié),它是我所閱讀中最獨特的邏輯構思小說,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時間、地點,同一件事在不同章節(jié)中以不同側面反復提及。第一篇:《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讀后感初讀第一遍,覺得很膚淺、庸俗、不可思議,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揚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節(jié)是一個名叫托馬斯的醫(yī)生去鄉(xiāng)下診療,在酒吧遇到一個侍女特蕾莎,從此,兩個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時畫家薩賓娜是托馬斯情人,而薩賓娜與大學教授弗蘭茨也是情人關系。一言蔽之:四人之間的感情糾葛。同時,要了解小說情節(jié)發(fā)生在1968年蘇聯(lián)入侵捷克時期為時代背景,發(fā)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以及“兩千字宣言”,等等,從不同側面描繪出捷克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況。托馬斯對希臘神話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發(fā)思考,并將看法投向頗有尖銳的雜志,在讀者來信中刊發(fā)了,他不斷受到各種壓力,但拒絕收回刊發(fā)的思想,因而他失去醫(yī)生這份工作,最后遠離塵囂、逃避現(xiàn)實,與特蕾莎居住于清凈、安寧的鄉(xiāng)村之處。最初背叛父親(禁止愛情),共產主義藝術(禁止畢加索),丈夫(一個平庸的演員),愛情(托馬斯、弗蘭茨)。這種循環(huán)往復的背叛所帶來的重,是她滿心喜歡的,也是樂于承受的。背叛的終極就是虛空。他從從某時刻開始對自身靈魂的拷問與修正,試圖擺脫原有的“級,最終步向“宿命”的覆滅。因為在這個世界里,一切都預先被原諒了,一切皆可笑地被允許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序言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種大眾可以分享的東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麗的語言和情感把它喬裝打扮,甚至自己都為這種平庸的思想和感情灑淚。因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既不能把它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此較,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后再來度過。人的眼光是沉重的負擔,是吸人膏血的吻。假如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只有溫情的太陽才能照耀大地。當你還在我身邊,我就開始懷戀,因為我知道你即將離去。但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遺漏了另外一種恐懼——沒有期待、無需付出的平靜,其實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與精神追求的終極是虛幻。碰巧的另一種說法,就是命運。從現(xiàn)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昆德拉——讀《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有感 剛開始看這本書時,我內心失望之余又悄悄松了口氣——失望這本久負盛名的書原來只是一個男人和兩個女人的三角性愛小說。然而真正讀過這本書后,我才明白自己這種想法錯的有多離譜。小說沒什么復雜的情節(jié),也沒有層層的鋪墊,甚至簡單到連人物都只有四個——四個生活形態(tài)迥異的凡夫俗子。小說中每一個人都在背叛:特麗莎身體甲板上靈魂的水手召喚她逃離了自暴自棄的母親,帶著一本《安娜我們身處于生活的泥淖中,常常感嘆生命的沉重,活著總有一種不堪重負的感覺。然而,事實上世界上并不存在永恒輪回,生命只有一次,并且從一開始,他就頭也不回地向終點奔走。人的一生是一張永遠不能成為正式作品的草稿,是一場永遠不能正式登上舞臺的彩排。愛、同情、理想、責任、抱負等等,這些成分使精神得到滿足,使靈魂得到慰藉,但卻使生命變得沉重,牽掛、憂慮等也隨之而來。矛盾的人生,人生的矛盾,常常使我們茫然不知所措,而這種茫然,讓我們承受了比沉重更痛楚的苦。昆德拉是一個狡猾的人,而且相當不懷好意——他用故作輕松的表象吸引了我,讓我放松警惕,而后又一盆冷水潑醒了我,逼迫我面對這冷酷的現(xiàn)實。可是,如果要我選擇的話,我寧愿作,那個痛苦的,卻清醒的人。只不過,我們通常指的貧困生,是說那些家里的經濟實力較差,無力或者費力支付學費或者生活費的學生。貧困生,一個讓人看了辛酸的字眼。作為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