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飲水解困和飲水安全工程,農民切身感受到了四個方面的巨大變化:減少了疾病,提高了項目區(qū)群眾的健康水平?!蓖ńh縣長嚴敏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老百姓喝上安全衛(wèi)生水,大大降低了氟骨病等地方性疾病和傳染病發(fā)生率,全縣每年可減少醫(yī)藥費支出2230萬元,群眾生活逐步寬裕。沒有干凈的水,村里也種不了這么多香菇。村支部書記王永東介紹說,全村種植了82萬袋香菇,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水條件的改善,推動了養(yǎng)殖、種植和加工業(yè)的發(fā)展,有效促進了生產發(fā)展。截至目前,全國有24個省級政府專門出臺了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的意見或辦法,對工程規(guī)劃、建設和運行管理等做出明確規(guī)定,所有項目資金投入都要按照政府批準的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guī)劃進行實施,保障了工程建設的資金需求。各地也相應加大投入?!帮嬎踩こ蹋呀洺蔀樾轮袊闪⒁詠硭聵I(yè)發(fā)展中公共財政惠及最廣泛農民群眾的民生工程。在這些政策的有力保障下,實施飲水安全工程成為我國財政投資支持的重點領域。一系列關于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部署迅速展開:2004年以來的5個中央一號文件均提出把飲水安全作為水利工作尤其是農村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了要通過財政補貼等優(yōu)惠政策來解決那些成本較高地區(qū)的工程運行問題。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中央人口資源環(huán)境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要把“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讓群眾喝上放心水作為首要任務”。到2020年,基本實現農村普及自來水。到2009年,全國可累計解決1.95億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占2000年3.79億飲水不安全人數的51%,提前6年實現聯(lián)合國千年宣言提出的目標。從2006年開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實施。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實施的《2005-2006年農村飲水安全應急工程規(guī)劃》,實現了農村供水工作從“飲水解困”到“飲水安全”的階段性轉變。到2004年底,我國基本結束農村飲用水難的歷史。1991年國家制定了《全國農村人畜飲水、鄉(xiāng)鎮(zhèn)供水10年規(guī)劃和“八五”計劃》,1994年把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納入《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通過財政資金和以工代賑渠道增加投入。國務院于1984年批轉了《關于加快解決農村人畜飲水問題的報告》以及《關于農村人畜飲水工作的暫行規(guī)定》,逐步規(guī)范了農村飲水解困工作。為解決群眾飲水問題,新中國成立后,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進行了不懈努力,用全球7%的水資源解決了占世界人口21%的飲水和用水問題?!痹谘鼗崔r村,居民面對的是常年處于5類水質的淮河及其支流,喝上干凈水一度成為這里農民的奢求。以前我用小車推水,來回要一個小時,兩天一次。正在各地全面推進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事業(yè)發(fā)展中公共財政惠及最廣泛農民群眾的民生工程,讓億萬農民免除了缺水之痛的同時,有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飲水不安全、飲水困難在危害群眾身體健康的同時,也制約了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一些地方甚至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在大巴山區(qū)、在西北農村、在黃淮海平原,很多農民祖祖輩輩喝水困難,甚至喝著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第一篇: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心得體會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心得體會作者:佚名 資料來源:不詳 點擊數:文 章來 源蓮山 課件 w w k m水,是生命之源,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命脈?!吧綔蠝先稽c點流,提起個挑水心里發(fā)愁,十里路上吃水貴如油……”一曲民謠唱出了山區(qū)農民吃水難的辛酸。到2000年底,我國農村仍有3.79億人存在飲水困難或飲水不安全,占當時全國農村總人口的近40%。1848 更新時間:20081021 23:19:06盡快讓這3億多農民喝上安全水,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及人民群眾的共同愿望,也是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生動實踐。大行動:全面解決3.2億農民飲水不安全問題說到水,山西省靈石縣桑平峪村88歲的獨居老人張寶柱滿眼是淚:“咱這里的水,吃了肚子疼,村里人都到10里外的地方擔深井水。后來年紀大了,走不動了,得求人擔水。飲水安全,一個沉重的話題,一個艱巨的任務。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司長王曉東介紹,我國農村飲水工作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20世紀70-80年代,解決農村飲水問題列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和在小型農田水利補助經費中安排專項資金等措施支持農村解決飲水困難。20世紀90年代,解決農村飲水困難正式納入國家規(guī)劃。至新中國成立50年時,全國共建成各類農村供水工程300多萬處,累計解決了2.16億人的飲水困難。新世紀以來,特別是2000年9月聯(lián)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提出在2015年前使飲水不安全人口減少一半,我國政府對此作出了莊嚴承諾。2001-2005年,國家共投入資金223億元,解決了6700萬人的飲水解困和飲水安全問題。根據《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規(guī)劃》,“十一五”時期全國計劃解決1.6億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根據規(guī)劃到2015年之前,全國將基本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大投入:水利發(fā)展中公共財政惠及最廣泛農民的民生工程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讓3億多農民喝上安全水,成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近年來“三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環(huán)境”的工作目標。2005年8月,國務院專門下發(fā)了《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對全面做好飲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據統(tǒng)計,2000-2008年的9年間,全國共投入618億元,其中中央安排資金311億元,地方配套和農民群眾自籌307億元,解決了1.6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基本結束了我國農村嚴重缺乏飲用水的歷史,保障了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促進了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蓖鯐詵|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笆晃濉睍r期初,山東省決定用3年左右的時間讓全省80%以上的村莊用上安全衛(wèi)生的自來水;湖北、貴州兩省提出用5年時間全部解決飲水不安全問題;江蘇省在“十一五”期間計劃投資152億元,重點解決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飲水問題;福建省還提出到2010年實現村村通自來水的目標。大變化:水興百業(yè)旺,引來新風尚“我家建了兩個水窖,不僅吃的水有了,還可以讓我多養(yǎng)50只羊、10多頭牛,每年增收2萬多元!”四川省通江縣空山鄉(xiāng)后壩村二社農民馬紹軍高興地給記者算起了這筆“豐收賬”。地處秦巴山區(qū)腹地的四川省通江縣是全國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