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燈下漫筆.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樹,后改名周樹人,字豫才。,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后又表《孔乙己》《藥》等小說“四-一二”后,定居上海。?
2024-11-29 12:48
【摘要】過華清宮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過華清宮》同題作品共有三首,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杜牧的詩歌創(chuàng)作注重思想內(nèi)容而又不輕視藝術形式,主張“文以意為主,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wèi)”其詩意蘊深厚、寄慨深沉,藝術上雖不刻意雕琢而能致高遠。杜牧的詩
2024-11-29 12:50
【摘要】千古興亡多少事嘆人嘆己嘆人生—懷古詩的鑒賞什么是懷古詩?懷古詩就是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故多用典故,借景抒情,借古諷今,對比等,手法委婉。懷古詩的結構:臨古地—
【摘要】關于離愁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汀秳e賦》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
2024-11-29 12:49
【摘要】------王維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王維古代詩歌基本知識介紹?詩歌發(fā)展的概況:《詩經(jīng)》《楚辭》漢魏五、七言古體詩唐詩宋詞元曲明傳奇清(集大成)現(xiàn)代詩(自由體、律詩)近體詩知識舊詩分“古體”和“近體
2024-11-30 08:35
【摘要】李清照李清照簡介李清照(1084~約1155)自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父親李格非為禮部員外郎,是當時著名的學者。母親狀元王拱辰之孫知書能文。丈夫趙明誠,宰相趙挺之之子,歷任州郡行政長官。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滿,搜集了大量金石書畫,共同從事學術研究工作。南渡不久,趙明誠病歿于建康(今南京),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宋高宗建
【摘要】?什么是戲劇?什么是劇本?戲劇的分類?戲劇的特點?戲劇的幾個專業(yè)術語關于戲劇的基本知識雷雨曹禺請列出周魯兩家的主要人物,理清他們之間的關系和矛盾沖突。人物關系表周樸園周萍繁漪周
2024-11-29 15:18
【摘要】古人的”勸學“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勸學》:“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笨鬃樱骸皩W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思“五之法”: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學習要珍惜時間學習要持之以恒
2024-11-29 12:46
【摘要】錯誤---鄭愁予作者:賀燕婷2017年3月22日專業(yè)教研室巴彥淖爾職業(yè)技術學校鄭愁予作者簡介?鄭愁予原名鄭文韜,當代著名詩人。?被稱為“中國當代的李商隱”?楊牧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1933年出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
2024-11-29 12:47
【摘要】中國文化史上第一篇論述有關教師的不朽之作師說——韓愈?1、了解有關“說”的文體知識,了解古文特點及韓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2、通過翻譯課文,掌握、積累文言實虛詞以及詞語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論證結構,學習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學習目標: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勾罅?/span>
2024-11-30 08:32
【摘要】胡同文化汪曾祺北京胡同的歷史淵源:巷稱胡同,始自公元720年前興建的元大都制定的坊巷胡同制度?!敖窒铩保◤V州)“里堂”、“弄堂”(上海)胡同的別名第一種說法是:蒙古語稱城鎮(zhèn)為“浩特”,蒙古人進入中原后,建元朝,將北京作為大都,便按照自己的習慣
2024-11-30 07:50
【摘要】說到北京,你首先會想到什么?如果你去北京,最想去的是哪里?第一絕,就是古老精致的石獅子。威猛的獅子,總是會令人肅然起敬。我國最有名的石獅子,當數(shù)北京天安門前的兩對巨型石獅,莊嚴威猛,與端莊的華表共同映襯雄偉的城樓,象征中國古老的文明。第二絕是
【摘要】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lián)中“穿”、“數(shù)”二字的藝術效果。①“穿”,穿行;“數(shù)”,數(shù)數(shù)。②詩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樹,酒已半醒,周圍一片
【摘要】致橡樹語文(基礎模塊)下冊第6課本詩傾訴了詩人熱烈的愛情,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愛情理想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是真誠、坦率和有獨立人格的“我”(木棉樹),詩中的“橡樹”代表著“我”理想中的愛人。本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從開頭至“不,這些都還不夠”):表達了不贊同“凌霄花”式的依附
2024-11-29 15:17
【摘要】季羨林幽徑悲劇中文名:季羨林國籍:中國出生地:山東臨清出生日期:1911年8月6日逝世日期:2020年7月11日職業(yè):著名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畢業(yè)院校:清華大學代表作品:《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印度簡史》;《佛教
2024-11-30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