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性大致為AsH3 As(Ⅲ) As(Ⅴ) MMA DMA AsC AsB。但As3一只存在于Eh極低的環(huán)境中,呈氣態(tài)砷化三氫(AsH3)和(CH)3As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十分稀少;金屬砷在自然界中則更是稀少。砷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地殼中排列第20位,海水中排列第14位,人體中排列第12位。熔點為817℃/3650Kpa,沸點為613℃/升華,它不溶于水、堿液、多數有機溶劑,但溶于硝酸、熱堿液。因此,對砷的環(huán)境地球化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其對動植物的廣泛致毒性,無機砷化物被美國環(huán)保局(USEPA)列為第一類優(yōu)先控制污染物,是國際腫瘤機構(IARC)確認的人類致癌物之一,人體攝入砷可導致皮膚、肺、肝腎、膀胱等器官的病變,乃至誘發(fā)癌癥。環(huán)境中的砷主要來源于自然地質作用,除此之外,人為來源如尾礦及采礦廢水、金屬冶煉、化石燃料燃燒、木材燃燒和含砷化學品(除草劑、殺蟲劑、防腐劑和肥料等)等也起到重要作用。從1250年Albertus Magnus分離出砷以來,砷廣泛應用于醫(yī)藥、農業(yè)、畜牧業(yè)、電子、工業(yè)及冶金業(yè)等各個領域。 transformation。 arsenic。本文對砷的性質、砷在環(huán)境介質如巖石礦物、土壤、大氣、水體和生物體中的形態(tài)分布及砷在環(huán)境介質間的遷移轉化進行了綜述。砷的環(huán)境地球化學研究進展概述摘要: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大量的砷分布在巖石、土壤、大氣和水中,進而進入生物體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砷中毒事件已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重視。關鍵詞:環(huán)境地球化學 砷 研究進展 遷移轉化 形態(tài)分布A Review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Studies of ArsenicAbstract: Arsenic (As) is a ubiquitous element in rock, soil, atmosphere, water, plants and animals as a result of natural geological sources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such as mining and smelting, pesticide application, fossilfuel burning and other industrialization in general. Recently, more and more reports about arsenic poisoning occur, which attracted a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health concern. This article will give a review on characteristic of arsenic, distribution, speciation,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of arsenic and its pounds in environment medium.Key words: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speciation。 review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國就將雄黃(As2S2)、雌黃(As2S3)等砷化物用于食用、制藥及煉丹。砷在地殼中的豐度為()mg/kg,大量分布于巖石、土壤、水和生物體中。砷及砷化物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 WHO) 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所( IARC) 、美國環(huán)境衛(wèi)生科學研究院( NIEHS)、美國環(huán)保局( USEPA) 等諸多權威機構所公認的人類已確定的致癌物。據統計,全球約610千萬人長期暴露在高砷環(huán)境中。1砷的性質砷的英文名稱為Arsenic,化學元素符號As,它的外觀為銀灰色發(fā)亮的塊狀固體,質硬而脆。砷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V主族,處于金屬與非金屬過渡的區(qū)域,通常情況下可以把砷看作半金屬元素。環(huán)境中的砷主要以四種氧化態(tài)(3,0,+3,+5)存在,主要以以無機態(tài)的As(Ⅲ)和As(Ⅴ)存在,有機砷包括一甲基砷酸(MMA)、二甲基砷酸(DMA),在海產品中主要以砷甜菜堿砷(AsB)和砷膽堿(AsC)。不同形態(tài)的砷的毒性不同,一般來說,無機砷的毒性高于有機砷的毒性,三價砷的毒性高于五價砷的毒性。 2砷在不同環(huán)境介質間中的分布特點據估算,1016kg。整個地球圈內,巖石圈擁有最大的砷儲量,約在1013噸的量級,水體和土壤的保有量均在109噸量級,大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