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圖, ∠ 1=∠ 2, AB=CD, AC與 BD相交于點(diǎn) O,則圖中必定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2對(duì) B. 3對(duì) C. 4對(duì) D. 6對(duì) C,要計(jì)算:∠ A+∠B+∠C+∠D+∠E+∠F= 度 B C D A G M H E F 360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邊為 8,一腰上的中線分此三角形的周長(zhǎng)成兩部分,其差為 2,則腰長(zhǎng)為 . 如圖, AD是△ ABC的高,且 AD平分 ∠ BAC,請(qǐng)指出 ∠ B與 ∠ C的關(guān)系,并說明理由 。 A B C D E F 三角形中線的性質(zhì): 三角形的中線把三角形分成兩個(gè)面積相等的三角形 A B C D 如圖,若 AD是 △ ABC中 BC邊上的中線, 則有 △ ABD的面積 =△ ACD的面積 A B C D E 如下圖,已知 AD是△ ABC的中線, CE是△ ADC的中線,若△ ABC的面積是 8,求△ DEC的面積。 A C O B l 幾何表述: ∵ 是線段 AB的中垂線,點(diǎn) C在 上 l l∴ CA=CB 如下圖,已知△ ABC中, DE是 BC邊上的中垂線,若AC=5, EC=2, △ ADC的周長(zhǎng)是 13,求△ ABC的周長(zhǎng)。若 DE=2,BD=3,求線段 BC的長(zhǎng)。 D C A B 或 ∠ BAC=∠ DAC BC=CD 或 ∠ B=∠ D 如圖 AD=BC,要判定 △ ABC≌ △ CDA,還需要的條件是 . A B C D AB=CD 或 ∠ DAC= ∠ BCA B A F C D E 如圖 ,已知 AB=ED,AF=CD,EF=BC, 說明 ∠ EFD=∠ BCA的理由。 結(jié)論: 兩邊及其一邊所對(duì)的角相等,兩個(g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