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2 m3; A 的質(zhì)量: mA=GAg=360 N10 N/kg= 36 kg , A 的密度: ρA=mAVA=36 kg1. 2 10- 2 m3= 3 103 kg /m3。 (3 ) 物體浸沒在水中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 不計繩 重,摩擦及阻力, ρ 水 = 1 103 kg /m3, g 取 10 N/ kg ) 求: (1 ) 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13 . [ 20 16 (3 ) 物體未浸入水中時,不計繩重及摩擦,動滑輪受到重物對它的拉力、本身的重力、繩子的拉力, 由 F =1n( G 動 + G ) 可得, 動滑輪重力: G 動 = 4 F - G = 4 50 N - 16 0 N = 40 N ; 已知 η1∶ η2= 4 ∶ 3 , 則物體完全浸沒水中后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η2=34η1=34 80% = 60% ; 物體完全浸沒水中后,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做的功為有用功,不計繩重及摩擦,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額外功, 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η2=W ′ 有用W ′ 總=F 拉物 hF 拉物 h + G 動 h=F 拉物F 拉物 + 40 N= 60% , 解得 F 拉物 = 60 N ; 完全入水后,動滑輪受到重物對它向下的拉力、本身向下的重力、 4 段 繩子向上的拉力, 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 4 F 繩 = F 拉物 + G 動 , 則人對繩子的拉力: F 繩 =14( F 拉物 + G 動 ) =14(6 0 N + 40 N) = 25 N , 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繩子對人的拉力也為 25 N ; 人的重力: G 人 = m 人 g = 50 kg 10 N/ kg = 50 0 N , 對人進行受力分析可知,人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下的拉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 則人受到豎直向上的支持力: F 支 = G 人 + F 繩 = 500 N + 25 N = 525 N 。 解: (1 ) 物體下降速度: v =ht=3 m3 s= 1 m /s ; 因為有 4 段繩子,所以放繩的速度: v 繩 = 4 v 物 = 4 1 m / s = 4 。 (3 ) 如果物體完全浸沒水中后滑輪的機械效率為 η2,已知 η1∶ η2=4 ∶ 3( 物體在水中仍勻速下降,動滑輪不會浸入水中且不計繩重及摩擦, g = 10 N/kg ) 。 ( 物體未浸入水中,且不計繩重及摩擦 ) 求: (1 ) 工人放繩的速度。 ( 不考慮繩重和摩擦 ) 100 200 12 . [ 20 18 內(nèi)江 ] 用如圖甲所示的滑輪組運送貨物上樓,每件貨物重 100 N ,每次運送的量不定。德陽 ] 如圖所示,沿斜面把質(zhì)量 12 kg 的物體勻速拉到最高處,沿斜面向上的拉力是 F = 1 00 N ,斜面長 2 m ,高 1 m ,則其機械效率是 _____% ,物體所受摩擦力 ____ __ N 。則在 10 s 內(nèi)拉力做的功為 __ __ ____ 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______ 。中考預(yù)測 ] 如圖所示,用一個動滑輪拉著一個重160 N 的物體以 0. 4 m / 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若增加所提物體的重力,滑輪組機械效率 _ _____ ( 選填“ 變大 ”“ 變小 ” 或 “ 不變 ” ) 。攀枝花 ] 某實驗小組分別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 滑輪組 ( 每個滑輪等重 ) ,在相同時間內(nèi)把重物 G 提升相同高度, F1和 F2大小相等,不計繩重及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力 F1和 F2做功的功率相同 B .力 F1和 F2做的總功相同 C .乙滑輪組更省力,兩個滑輪組機械效率一樣大 D .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比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 D 8 . [ 20 17 在彈簧測力計拉力作用下,重 6 N 的物體 2 s 內(nèi)勻速上升 0. 1 m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如圖所示 ( 不計繩重與摩擦 ) 。 ( g 取 10 N/k g ) 則 ) A .推力的功率為 40 B .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75% C .推力做的總功為 30 0 D .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為 100 B 6 . [ 20 18 使用動滑輪的過程中 A .總功為 W 總 = F2s B .有用功為 W 有 = G s C .機械效率為 η =G s2 F2s D .額外功為 W 額 = 2 F2s - F1s D 5 . [ 20 16 淄博 ] 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在 10 s 內(nèi)將 300 N 的重物 勻速提升 3 m ,已知動滑輪重 30 N ,不計摩擦,則 A .利用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是 450 B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是 0. 9 C .拉力的功率是 99 D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 80% C 4 . [ 20 18 安徽 ] 如圖所示,當(dāng)水平拉力 F = 50 N 時,恰好可以 使物體 A 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重慶 ] 工人用如圖所示的動滑輪,將重 1 0 00 N 的物體在 5 s內(nèi)勻速豎直提升了 1 m ,人對繩自由端的拉力 F 為 600 N ,不計繩重和摩擦。廣安 ] 如圖所示,斜面長 3 m ,高 0. 6 m ,建筑工人用繩子在 6 s 內(nèi)將重 50 0 N 的物體從其底端沿斜面向上勻 速拉到頂端,拉力是 15 0 N 。 (3 ) 箱子和斜面間的摩擦力。 ( 滑輪重、繩重、滑輪與繩之間的摩擦均不計 )求: % 提升重物的重力 (1 ) 拉力 F 。 類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