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修時間雖說短暫,但給我的影響確實巨大的!。四、通過學習,獲取經驗,我已在教學中取得了一些成績,同時,使我真正懂得了怎樣利用網絡資源更有效的開展新課程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使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體現出了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使我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我在上課前根據本班的學生實際情況,通過觀察、發(fā)現、討論、明確的過程來備課,同時加大學生預習的力度。三、研修提升了我的業(yè)務素質,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我會將努力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避免課程設計新,實施方法舊的新瓶子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越來越不會教了。每一位老師都需要重新學習才能適應新課程,不然你就發(fā)現:濤聲依舊。盡管感覺比較繁忙,但按照研修的各項規(guī)定要求,圓滿完成了學習任務。新學期,新氣象,教師們將用假期所學,用于當下,促進孩子們成長,為辦“身邊的好學校”,不懈努力!第五篇:網絡培訓總結網絡研修總結我通過網絡培訓,真切的感受到了觀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對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現將我個人網絡研修的學習情況總結如下:一、網絡研修,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今年的暑期網絡培訓,令教師們眼前一亮。在學校工作中,需要展示的校本研究,需要搜集的數據資料,需要整理的課例實錄,往往以文字、圖片形式為主,如果加入網絡培訓中的視頻形式,將更加直觀形象。四、汲取思路,拓展模式訪談沙龍,問卷調查,這些都是日常培訓中,不多見的環(huán)節(jié)。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撰寫思考的過程,也是回顧內容,也在同步反思內化。暑期的交流分享,主要分為三種形式:。網絡中交流,交流中成長,教師們在高效互動的平臺上,分享智慧,互助你我,既提升對于腦科學知識的了解,更促進彼此間深厚友誼。為此,學校組織教師建立,相互提問,解答;共同的問題,需要的資料,放于“群共享”,方便大家交流學習。電腦,因為搬家而不在身邊;網絡,伴隨地區(qū)差異不夠穩(wěn)定;視頻,無法正常播放;作業(yè),不會上傳提交??面臨新型培訓方式,各種問題接憧而至。帶著對腦科學的向往,對網絡培訓的好奇,秦淮實驗小學教師們踏上了培訓之旅。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6月中旬,學校教師會議上,介紹培訓活動,號召大家認真準備,積極參與;臨近放假,舉行培訓活動,教科室潘智主任結合ppt,詳細介紹賬號登陸、課程進度、作業(yè)提交等方面內容。本次培訓,市小教中心負責協調管理,選派輔導人員,建立監(jiān)督機制,確保培訓高效、有序進行。2013年暑假,秦淮實驗小學積極組織開展《學習腦科學,鍛造學習力》網培培訓,旨在通過普及腦科學知識,更新理念,拓展視野,促進教師學習內化,不斷提升。13)牛印鎖,劉曉芳,電力培訓多媒體網絡系統(tǒng)的總體結構及運行模式,中國電力教育,)羅應立,劉曉芳,計及學生認知特點時電機結構和內部過程的動畫可視化,ICEMS2003,ISTP收錄源。11)劉曉芳,智能培訓系統(tǒng)的建模及軟件設計,現代電力,2000。9)劉曉芳,智能培訓系統(tǒng)的功能和結構,現代電力, 2000。8)劉曉芳, 陳希強。6)康錦萍。(EI收錄)4)Luo yingli,Animation Visualization of Electric Machine Structure and Its Internal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Cognitive Features of Students,ICEMS2003,.,Beijing。(EI收錄)2)Luo yingli,Teaching strategy and courseware design for the active and creative learning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EEE Fie2001,,Reno,USA(IEEE)。(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課題組先后有多名教師獲得獎勵:1)羅應立,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2006年; 2)羅應立,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稱號,2006年;3)劉曉芳,北京市第一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優(yōu)秀獎,1995年; 4)馬波,北京市第三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理科二等獎,2000年; 5)王昊,華北電力大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2007年; 6)王昊,華北電力大學教學特等獎,2006年。撰寫兩本教材:1)電機與運動控制系統(tǒng),與清華大學合作,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3)汽輪發(fā)電機故障分析多媒體教程,ISBN7980041384/TM02,電力工業(yè)部電化教育中心,2000年。出版四個光盤教材: 1)電機學多媒體教學軟件,電力出版社,ISBN9787900226-73-0,2007年。4)用現代信息技術綜合改造電力基礎教學,北京市教育成果二等獎,2001。2)北京市級精品課程,北京市教委,2004年。所以,應該認為我們的課件與IEEE獲獎課件是各有自己的優(yōu)勢與特色。經仔細對比發(fā)現,我們的課件在動畫可視化技術應用及針對重點難點問題采用多媒體教學方面有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至今已有約十多批國內外專家看過了電機學機輔教學課件運行或演示,獲得了一致好評,其中漸江大學韓禎祥教授認為該課件值得推廣,建議寫文章在國際電機會議發(fā)表并在會上演示;莫斯科動力學院機電學教研室主任庫茲頁佐夫教授認為非常好,說俄羅斯還沒有這樣好的課件;香港大學倪以信教授認為,該課件對解決電機學教學重點難點問題中很有意義。本文檔相關內容參見視頻14(4)促進了教學改革,在電機學學時減少的情況下,本課件成為保證教學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措施。(2)在實驗教學方面,多數學生改變了盲目被動接線及一步一步照書本被動操作的局面,大大提高了主動性及做實驗的興趣。四、實施效果及項目建設成果1. 應用效果通過學生實際使用,取得了十分明顯的效果:(1)在理論教學方面,對多數學生而言已較好地解決了現行教材中的大部分重點難點問題;例如,對旋轉磁場的產生機理及其特點,大部分學生學習后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并建立起較牢固的概念。一些兄弟院校同行曾經多次問到,課件配那套教材。實際上,有些動畫是經過數十次的修改才定型的。圖10 定子鐵心展開動畫圖11 脈振磁勢合成旋轉磁勢的動畫模擬 關于知識結構與知識表示的一般性結論從上面所介紹的脈振磁場及旋轉磁場的例子可以看出,大部分圖形和動畫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難點結合計算機技術的優(yōu)勢重新設計的。在課件中利用圖10 所示定子鐵心展開動畫來形象地表示定子內圓的圓弧坐標與通常采用的用以表示磁勢分布的直線坐標的關系。此外,一旦建立起磁場空間分布圖與數學表達式之間的接口,也就建立起了多媒體課件與傳統(tǒng)教材的接口。4.通過坐標展開動畫及教師講解建立磁場空間分布圖與數學表達式的接口 為了全面地定量地認識脈振磁勢及旋轉磁勢的特點,需要借助于數學工具。a)b)c)圖9 脈振磁場及旋轉磁場有限元分析可視化的界面3.氣隙磁勢概念的建立——由氣隙磁場發(fā)展到氣隙磁勢通過教師講解,結合觀察動畫,可以進一步方便地引入氣隙磁勢的概念。使用者完全不必了解后臺的程序及算法,只須在圖9 a)所示界面輸入定子槽數、電機的極數、A相電流相位及所需畫出的磁力線條數的最大值,就可以在數秒中內完成有限元分析,并按要求畫出相應的磁力線分布。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進一步認識到旋轉磁場的其它重要性質,例如當某相電流達到最大值的瞬間,三相合成磁場的軸線與該相繞組軸線重合等。本文檔相關內容參見視頻14a)b)c)圖6脈振磁場磁極分布區(qū)域的變化圖7脈振磁場的基波(3)認識旋轉磁場在建立了單相電流磁場的磁路、磁極及磁場脈振的概念后,通過圖8所示動畫容易建立起旋轉磁場的基本概念。a)b)c)d)圖4 電樞磁場的磁路與磁極圖5 電樞磁場的磁力線(2)認識電樞單個線圈的脈振磁場在認識電樞繞組通直流電時的磁場的磁路、磁極和磁力線分布特點之后,進一步通過圖6認識電樞單個線圈脈振磁場的磁極分布區(qū)域的變化情況。圖4是專門設計的動畫模型。① 通過特殊設計的動畫建立脈振磁場及旋轉磁場的概念;② 通過交互式有限元分析及講解,認識磁力線在空間的分布及其隨時間的變化;③ 通過老師講解,結合觀察動畫,建立氣隙磁勢的概念;④ 建立氣隙磁場的數學模型,進一步掌握脈振磁勢及旋轉磁勢的特點。在本課件中采取了從磁場(磁力線)的分布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