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章海岸與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分布相關素材水覆蓋之下的固體地球表面形態(tài)。由于海水的掩蓋,海底地形起伏難以直接觀察。早期的鉛錘測深法,費時多,精度低。20世紀20年代以來,船艦在航行途中運用了回聲測深儀,能夠快速地測出海底深度,結合精確定位,得以揭示海底地形真相。1925~1927年期間,德國“流星”號船考察南大西洋,首
2024-11-23 05:56
【摘要】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分布示意圖大陸架大陸坡島弧海溝洋盆洋中脊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規(guī)律從陸地向大洋中心: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洋中脊(海嶺)P16思考:以大洋中脊為中心,各類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對稱一、海底地形的分布
2024-11-22 01:26
【摘要】海底地形的發(fā)現(xiàn)29%71%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規(guī)律從陸地向大洋中心: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洋中脊(海嶺)P16思考:以大洋中脊為中心,各類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對稱請你描述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二、海底地形的特征1、大陸架和大陸坡(1)大陸架
2024-11-21 04:07
【摘要】美國地震地質學家迪茨提出,海底擴張說認為,大洋底部地殼不斷生成一擴張一消亡的過程,是地幔中物質對流的結果。?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大洋板塊和大陸板塊相互碰撞時,大洋板塊密度大,位置低,俯沖到大陸板塊之下。俯沖地帶形成海溝、島弧和海岸山脈。
【摘要】第二章海岸與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形成學案導學學習目標]1、通過對海底擴張說的了解,來理解海底地形的形成2、運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理解洋殼的消亡及其對海底地形的影響學習重點難點:海底地形的形成學習過程:投影地球圈層結構圖提問:地球內部圈層結構是如何劃分的?1.洋
2024-12-07 11:54
【摘要】三、海底地形的形成與分布大陸架大陸坡島弧海溝三大基本地形單元大陸邊緣大洋盆地洋中脊(海嶺)2、海底地形形成原因1)海底擴張學說2)板塊構造學說2海底擴張學說(1)產生背景①全球大洋底部竟連續(xù)分布著大洋中脊③大洋地殼與大
2024-11-22 14:40
【摘要】海洋第二章海岸與海底地形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測試一、選擇題:1、讀海底地形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處表層的海域B、①處海底蘊藏豐富的錳結核和沙礦C、③處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塊相互碰撞造成的D、④處海盆的沉積環(huán)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氣形成3.根據板塊構造學說,下列各大洲之間距離
2024-11-20 01:04
【摘要】廈大附中地理組廖偉琳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規(guī)律:從陸地向大洋中心:大陸架—大陸坡—洋盆—洋中脊(海嶺)P16思考:以大洋中脊為中心,各類海底地形的分布有什么規(guī)律?在處于成年期的大洋底部,以洋中脊為中心,向兩側對稱分布著洋盆、海溝和島弧、大陸坡、大陸架一、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
【摘要】第二節(jié)海底地形的分布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掌握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二、過程與方法觀察海底地形圖,運用海底擴張與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解釋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規(guī)律。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重點難點: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啟發(fā)法、談話法課時安
2024-12-12 09:38
【摘要】說出從洋脊向陸地方向海底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1、找出圖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洋中脊2、圖中巖石年齡從洋中脊向兩側有什么分布規(guī)律?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巖石年齡距今有多少年?4、與地球年齡46億年對比,為什么海底巖石年齡最老不超過2億年?結論:洋中脊是洋殼的誕生地,海底地殼處在不斷生成—擴張—消亡過程思考1、洋殼是如何形
【摘要】海底地形的分布一、選擇題1.關于島弧與海溝的敘述,正確的是()A.島弧與海溝都是相伴在一起的B.島弧與海溝位于生長邊界C.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長的海溝,長度11034米D.海溝處于消亡邊界解析:選D。島弧與海溝并不都是相伴而生。海溝處于消亡邊界,馬里亞納海溝為世界上最深的地方,最深處達11034米。
2024-12-07 08:53
【摘要】海洋第三節(jié)海底地形的形成一、選擇題1、讀海底地形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海洋生物分布最集中的是②處表層的海域B、①處海底蘊藏豐富的錳結核和沙礦C、③處的海底地形往往是板塊相互碰撞造成的D、④處海盆的沉積環(huán)境有利于石油、天然氣形成2、根據板塊構造學說,下列各大洲之間距離今后將逐步擴大的是A、非洲、歐洲
2024-12-07 10:08
【摘要】第二章海岸與海岸地形海岸相關素材[海岸概述海洋和陸地相互接觸和相互作用的地帶。包括遭受波浪為主的海水動力作用的廣闊范圍,即從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陸延至暴風浪所能達到的地帶。它的寬度可從幾十米到幾十公里,一般可分為上部地帶,中部地帶(潮間帶)和下部地帶三個部分,上部地帶,又稱為陸上岸帶,一般風浪和潮汐都不可
2024-12-13 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