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詞曲五首學習目標1、學習并了解詩歌的意境。2、學習并了解詩、詞、曲等詩歌的體裁特點。3、熟讀并背誦課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走近劉禹錫這
2024-11-10 16:52
【摘要】一只蝴蝶輕輕飄,順著風兒上九霄,一心向著云外飄,可惜繩子拴住腰。(風箏)你真棒!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贊美春天的古詩,相信你們會在詩中找到更多的樂趣。村居cūnjū高鼎dǐng這首詩描寫的是詩人在農(nóng)村居住時親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詩人看到了什么呢?
2024-11-26 00:05
【摘要】古詩賞析護國中學張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注釋】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師董庭蘭。②黃云:烏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陽黯淡無光。1、本詩前兩句所寫之景有何特點?對后面的抒情有何作用?
2024-08-27 01:41
【摘要】古典詩詞鑒賞專題真題導入:(2022年)閱讀下面這首詞,請從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或藝術(shù)手法等角度,寫一篇300字左右的鑒賞文章。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古典詩詞的藝術(shù)手法◆表達方式◆
2025-05-15 13:19
【摘要】專題古詩詞鑒賞[重點點擊]《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歌閱讀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1.理解詩歌中詞語的含義詩歌中的詞語多是內(nèi)涵豐富、文學性很強的詞語,正確理解這些詞語在詩歌中的含義,對于正確分析綜合并鑒賞詩歌,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對詩歌中詞語的含義不能正確理解,也就很難談得上對于整首詩作的分析與鑒賞。2
2025-01-08 02:35
【摘要】靜夜思靜夜思李白:字太白,唐代著名的詩人。著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偉大詩篇,如《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被稱為“詩仙”。jìngyèchuángguāng靜夜
2025-01-15 09:25
【摘要】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請同學們欣賞歌曲《明日歌》明天在做吧明天再做吧明天再做吧嘿嘿,再睡會!
2025-06-18 06:35
【摘要】【四書】《論語》、《中庸》、《大學》、《孟子》【五經(jīng)】《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
2025-05-09 06:20
【摘要】古詩鑒賞基礎(chǔ)知識一、了解古詩鑒賞角度?對一首詩或詞進行鑒賞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1.理解詩歌的詞句。?正確理解詞句是詩歌鑒賞的前提和基礎(chǔ)。如1998年第14小題B項?‘閑居’句中的‘少鄰并’的意思是李凝自小就有鄰居緊挨著作伴?。?2.鑒賞詩歌的語言。?詩歌語言高度凝練,富有跳躍性,
2025-05-15 06:58
【摘要】這兩幅圖是什么季節(jié)?kūróng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這首詩是白居易16歲時所作。白居易草白居易(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
2025-01-20 16:06
【摘要】古詩兩首贈劉景文實驗小學葉鑫媯蘇軾圖我會認??Zènglíuqíngjúcán?贈劉擎菊殘?Yóujūnxū
2025-01-22 20:58
【摘要】課文導入: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而唐詩則是這個詩國的高峰。唐詩,它是一頁頁活的歷史,它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讓我們讀唐詩,來為之而喜,為之而悲。古詩兩首?贈汪倫(李白)?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西師版四年級上冊贈汪倫李白按要求學習古詩:(1)、了解寫作背景,朗讀古
2025-05-09 18:08
【摘要】楊柳依依鳥語花香紅花綠草百花盛開春色迷人楊柳依依鳥語花香紅花綠草百花盛開春色迷人春天古代的詩人也喜歡春天。詩兩首shīshǒuɡǔ古詩兩首shīshǒuɡǔ4春曉村居cūnchūn古g
2025-05-05 12:06
【摘要】春天古代的詩人也喜歡春天。古詩兩首shīshǒuɡǔ4春曉村居chūncūn古代古今孟浩然春曉:春天的早晨。孟浩然是唐代的一位大詩人。孟浩然春曉孟浩然
2025-07-29 05:34
【摘要】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2024-12-17 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