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數(shù)量 價格 PS P0 Q0 Q1 D S A B PD s E F G 。 ? 補貼如何分享也取決于供求曲線彈性的相對水平。 ? 消費者剩余上升了 A+B;而生產者剩余則增加了相當于 E+F;補貼額為( A+B+E+F+G)。 ? 香煙,白酒: D彈性小, S彈性大 飛機票,電信: D彈性大, S彈性大 數(shù)量 價格 PB P0 Q0 Q1 D S PS t 數(shù)量 價格 PB P0 Q0 Q1 D S PS t 征稅與補貼 ? 補貼可以看做是負稅收,因而其影響可以用類似方法分析。 征稅與補貼 ? 稅種選擇對于消費者和生產者利益分配沒有影響,但是,給定稅率水平的稅收負擔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可能有不同分攤比例,這一比例分配取決于供求曲線彈性的相對水平。 ? 在此種情況下,買方價格 賣方價格, ? 如 Ed/Es較小,補貼的好處主要歸于消費者,反之則歸于廠商。 ? 轉嫁因子: ES/(ES Ed) ?轉嫁因子趨近于 1,稅負主要由消費者承擔; ?轉嫁因子趨近于 0,稅負主要由廠商承擔。要明白這一點,請看下面的分析。 數(shù)量 價格 PW P* Q’D Q’S D S A D B QD C QS T 征稅和補貼 ? 問題:如果政府對某一商品征稅 1元,商品的價格會變化多少? ? 稅收和補貼由消費者和生產者分攤。 但實施配額政策時, D為國外廠商收益,本國社會凈福利損失為B+C+D。第二,消費者剩余損失為( C+D+B+A)。 數(shù)量 價格 PW P0 Q0 QS D S A C B QD 進口 進口限制:關稅與配額 ? 現(xiàn)在看通過關稅和配額方式限制進口(不是取消進口)情況。( 3) 凈福利損失為 B+C。 ? 福利效應有三:( 1)國內生產者得到相當于梯形 A的剩余。在自由貿易的體制下,國內價格與國際價格接軌為 PW, 總消費量為 QD, 其中國內產量為 QS, 進口量為QD— QS。一是關稅或其它干預手段使進口完全消失;二是發(fā)生了配額數(shù)量范圍內的進口;三是存在進口,但需要繳納關稅。配額則是規(guī)定進口數(shù)量上限,在配額內稅率很低( 13%),但配額外稅率很高,通常使贏利性商業(yè)進口不再可能。 數(shù)量 價格 Pd PS’ Q1 D0 S A S新 Q2 S舊 Pd’ D1 B C PS 進口限制:一般背景 ? 進口限制有兩種基本手段:關稅 (Tariff) 和配額 (Quota)。 ? 租收入流上升會導致其現(xiàn)值 —— 排照價格上升。 數(shù)量 價格 Pd P0 Q0 Q1 D S A B C PS S配額 D 生產配額 ? 如果隨著收入增加對出租車服務需求增加超 過 供給增加,上述生產配額干預會有右圖顯示的動態(tài)效果:出租車運營的額外利潤或牌照收益進一步增加。消費者因此損失了相當與 A+B的損失。然而,這并不是司機收入增量,而是 “ 牌照資源 ” 的收益,是一種特殊的租。 生產配額指政府運用行政手段把供給限制在均衡點以下數(shù)量水平的干預行為。 B A C D 生產配額 (例:對農業(yè)采取限耕政策,同時補償農民的損失) Quantity Price D P0 Q0 S PS S’ Q1 ?Ps is maintained with and incentive ?Cost to government = B + C + D 生產支持 B A Quantity Price D P0 Q0 PS S S’ D C ? 生產者剩余的變化 = A C + 非生產性支付 ? 非生產性支付必須大于等于 B+C+D. ? 消費者剩余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