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能在美國政府衛(wèi)生和公眾服務部設立的任何相關機構任職,造假者的身份及相關信息在“研究誠信辦公室”的網(wǎng)上公開。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力認為,針對學術不端行為,應當積極推進科研誠信立法,深入開展科研誠信相關的法制研究。逐步完善科研誠信相關法律制度,明確科研相關主體的主要負責人,界定學術不端行為,懲處科研不端行為的責任人[19]。加速完善新的學術監(jiān)督、控制機制,提高控制水平,建立全方位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管理制度,積極發(fā)揮社會輿論對學術的導向與監(jiān)督作用,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加大治理處罰力度,提高學術不端行為的成本。造成學術不端行為的途徑太多,必須把握好學術研究的各個步驟,在課題申報、評議、發(fā)表等制定嚴格的規(guī)范,將論文評定的過程實現(xiàn)公開、公正、公平。(三)三是不僅建立系統(tǒng)內(nèi)的自查自糾,引入外部監(jiān)督機制和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發(fā)揮社會輿論的壓力。治理學術不端一定要釜底抽薪,必須從改革高校評價機制,該改變“學術權力化、行政化”入手;讓學術委員會、評議員等等學術自治機制真正發(fā)揮作用,用這些民主監(jiān)督機制發(fā)現(xiàn)并防范學術不端行為。(四)、加強學術道德建設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意識。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意義在于端正學術風氣,弘揚學術正氣,是研究者形成嚴謹治學、實事求是、戒躁戒躁、甘于寂寞、潛心科研的作風,自覺承擔學術責任。一個學術研究者的高貴與內(nèi)涵在于擺脫外界的虛名浮利的誘惑,修身正己,嚴守學術誠信,豐富自己的學術涵養(yǎng),樹立良好的形象和人格尊嚴,不畏權貴,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名利前面,保持理性的態(tài)度,自覺抵制各類不良學術風氣的侵蝕??茖W事業(yè)的發(fā)展,即使學術創(chuàng)新的過程,也是學風建設的過程。良好的學術空氣依賴良好的學術品格的養(yǎng)成和學術道德的堅守。維護學術尊嚴是每一個搞學術的人的責任。要糾正學術不端行為,不僅需要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也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和規(guī)范的學術研究規(guī)則,更需要研究人員發(fā)揮個人的熱情和激情,堅持忍耐學術研究的苦澀,需要社會上大部分人的努力。端正學術之風,崇尚學術道德,為學術的發(fā)展開辟新道路。參考文獻: [1]:概念及懲治[J].科學社會論壇:學術論壇卷,2005(3):3640.[2][J].學會,2004(6):2630.[3]劉軼博,張磊,[J].廣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2):7073.[4]轉引全球?qū)W術不不端行為普遍[J].科技日報,2009年6月6日.[5] 劉軼博,張磊,[J].廣東省科學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6][J]..[7][J]..[8]劉劍輝 吳起軍 [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5月,第30卷第5期.[9] 劉劍輝 吳起軍 [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5月,第30卷第5期.[10]傅勇.《背叛真理的人們》當科學遭遇舞弊[EB],:// [11][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9期.[12][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10年1期.[13][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3月,第29卷第3期.[14](第三版)[M].—417.[15][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16][J].社會科學論壇,(上).[17][J].政府法制,2009年.[18] —科學界的弄虛作假[M].科學出版社,1988年.[19]專家建議通過立法嚴懲學術不端行為[J].思想政治課教育, academic misconductLi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es Guangdong, 524048,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e can hear many news about plagiarism、fraud,academic misconduct has bee a hot is about systematic study、summarized、summary or innovation about the knowledge of the unknown or known,it is very important to our corruption being increasingly serious,academic dishonesty and the correct of study are flooding,weather domestic or misconduct has an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ety morality, such as honesty building, and also has effect on human what can our society treat as academic misconduct?What cause academic misconduct?What system can we built avoid academic misconduct? Key words: academic miscondnct。causes。measure第五篇:“科學道德” 學術不端 案例學術不端行為案例一、學術不端行為學術界目前尚未有一個標準、權威的定義,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學術不端行為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如:學術領域的科學不端行為,是指各種編造,作假、剽竊和其他違背科學共同體公認道德的行為;濫用和騙取科研資源等科研活動過程中違背社會道德的行為;所謂學術不端,是指學術界存在的一種與科研和學術的求真、求實、求新精神相悖的不規(guī)范、不誠實、不道德的行為;學術不端行為是指違反學術規(guī)范、學術道德的行為,國際上一般用來指捏造數(shù)據(jù)、竄改數(shù)據(jù)和剽竊三種行為。2007年1月16日中國科協(xié)七屆三次常委會議審議通過的5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guī)范(試行)對學術不端行為定義為:學術不端行為是指在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中的各種造假、抄襲、剽竊和其它違背科學共同體慣例的行為。這些定義盡管表述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學術不端行為是涉及學術領域的,違反基本學術規(guī)范、違背學術道德的行為。其主要表現(xiàn)有:偽造和弄虛作假、抄襲剽竊、重復發(fā)表論文、虛假注釋、虛假署名、隨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低水平重復制造學術垃圾等等。二、學術不端案例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學術不端無緣“導師”。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公布該校學術委員會結論,認定該校副校長黃慶確存在學術不端問題,宣布取消黃慶管理學博士學位及研究生導師資格,但這個處理結果卻整整遲到了2年。2007年7月,黃慶被舉報兩篇署名論文存在抄襲行為,由此引發(fā)抄襲門事件。此后,西南交大雖然組織了專家進行調(diào)查,但外界卻遲遲未得到該調(diào)查結果。西南交大負責此事宣傳的工作人員曾紅表示,學校的學術委員會只是對其論文是否抄襲進行論證,至于行政職務的變動,需要等待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處理結果。西南交通大學副校長黃慶被曝抄襲門始于2007年7月,舉報人在新語絲網(wǎng)站及一些高校學術論壇發(fā)帖,稱西南交大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黃慶的署名論文涉嫌抄襲。舉報者稱,2000年6月,黃慶以第一作者發(fā)表的《新世紀管理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涉嫌嚴重抄襲成思危等人論文。此外,黃慶以第二署名作者發(fā)表的《一種新的綜合評價方法――粗糙集灰色聚類評價》,涉嫌抄襲鐘波等人于2002年發(fā)表的《組合預測中基于粗糙集理論的權值確定方法》一文。對于《新世紀管理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一文,舉報人認為該論文的核心觀點及75%以上的核心內(nèi)容來在成思危等人的論文。對于《粗糙集灰色聚類評價》一文,舉報者羅列了20多條證據(jù),認為黃慶的論文有多處文字及部分章節(jié)涉嫌抄襲。事發(fā)后,西南交大校方組織專家介入調(diào)查,但結論遲遲未對外公布。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大校長陳春陽通報了該校處理副校長黃慶學術不端的問題,并向晨報記者發(fā)來郵件介紹相關情況。郵件稱,歷時一年多后,學校學術委員會下屬的學術道德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黃慶學術不端問題的性質(zhì)進行了投票表決,認定結論為黃慶的博士學位論文第四章抄襲事實成立,性質(zhì)較嚴重。西南交大決定,取消黃慶管理學博士學位,撤銷黃慶研究生導師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