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壓與輸入電壓比值太小,調(diào)節(jié)RRe12,測得,使Au=Ui/Uo=23,然后在輸出端接一負載為RL=3KΩ的電阻,測得電阻兩端電壓UL=,按輸入輸出電阻計算可得Ri=, Ro=,此時,再測得電路靜態(tài)工作點為Vbe1=,Vce1=,以及Re12= KΩ,R1=39 2②第二級:先按圖2連接第二級線路,用萬用表測得Vbe2=,Vce2=,再接入Us=200mV信號,串聯(lián)一個Rs=,用雙蹤示波器測得,由于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比值太小,調(diào)節(jié)RRe22,測得,使Au=Ui/Uo=23,然后在輸出端接一負載為RL=3KΩ的電阻,測得電阻兩端電壓UL=,按輸入輸出電阻計算可得Ri=, Ro=,此時再測得電路靜態(tài)工作點為Vbe2=,Vce2=,以及Re22= KΩ,R2=24 KΩ③第三級:先按圖2連接第三級線路,用萬用表測得Vbe3=,Vce3=,再接入Us=200mV信號,串聯(lián)一個Rs=,用雙蹤示波 ,調(diào)節(jié)R3,測得,然后在輸出端接一負載為RL=3KΩ的電阻,測得電阻兩端電壓UL=190mV,按輸入輸出電阻計算可得Ri=, Ro=0,此時,再測得電路靜態(tài)工作點為Vbe1=,Vce1==如圖2接線,不引入反饋,將三級放大電路連接在一起,再接入Us=30mV信號,串聯(lián)一個Rs=,用雙蹤示波器測得Ui=22mV,然后測得Uo=,接入負載為RL=3KΩ的電阻,測得電阻兩端電壓UL=,此時得到符合技術指標。、放大倍數(shù)及反饋電阻測量如圖2接線,接入Us=75mV信號,串聯(lián)一個Rs=,用雙蹤示波器測得Ui=50mV,然后測得Uo=, 接入負載為RL=3KΩ的電阻,測得電阻兩端電壓UL=,此時得到Auf=Ui/Uo=3120, Rif=10KΩ, 符合技術指標。此時測得4。收獲和體會:在此電路中利用了差動放大電路,利用PNP管放大級實現(xiàn)主放大電路,利用互補對稱輸出電路??梢杂行У匾种屏泓c漂移,消除交越失真的影響,設計的多級放大電路,得到放大倍數(shù)為1058倍,符合設計要求。通過這次的仿真,使我對多級放大電路有了深刻地理解,對于差分放大電路有了更深的了解,學習到抑制零點漂移、消除消除交越失真的方法。豐富了自己的知識。第一級和第二級分析:測得Au與計算相比均偏小,而測得Ri、Ro與計算相比均偏大,可能電阻調(diào)節(jié)不當導致,應將電阻適當調(diào)小,另外電壓選取也對Au由很大影響。第三級分析:測得Au與計算相比接近,而測得Ri、Ro與計算相比均偏小,尤其Ri,可能是電阻誤差太大,電壓選取影響也存在??傞_環(huán)分析:測得Au與計算相比偏小,而測得Ri與計算相比偏大,Ro偏小??赡苁歉骷壵{(diào)節(jié)好后留下的微小誤差的逐級放大導致,因此,有必要在此基礎上再作適當調(diào)整,以期接近理論計算,減小誤差??傞]環(huán)分析:測得Auf與計算相比很吻合,而測得Ri與計算相比偏小,Ro偏大。可能是反饋帶來的的不當,加上開環(huán)時已存在的問題導致。但總體上,此實驗所測得數(shù)據(jù)與技術指標相比還是比較吻合,達到所要求范圍,因此,此實驗可以得到驗收。[1] 李朝青.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2] 胡向東,劉京誠,余成波,等.傳感器與檢測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胡向東,徐洋,馮志宇,等.智能檢測技術與系統(tǒng)[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余成波,等.傳感器與自動檢測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張迎新,等.單片機初級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6] 李朝青.單片機學習指導[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5.15.第五篇:實驗三阻容耦合放大電路實驗報告學生實驗報告院別 電子信息學院 課程名稱電子技術實驗 班級 無線技術 12 實驗名稱 實驗三 阻容耦合放大電路 姓名 Alvin 實驗時間2014 年 3 月 20 日 學號 33 指導教師文毅 報 告 內(nèi) 容 一、實驗目的和任務 ; ; (如靜態(tài)工作點參數(shù)、放大倍數(shù)、輸入電阻、輸出電阻)的測試方法; 。二、實驗原理介紹 本實驗中所采用的電路如圖 31 所示。R1 51R3 33kR4 24kRc1 47kR6 20kRc2 3kRL3kRp680kC110uCe110uC310uCe210uUs +12v Uo UiUo1Ui2C210u100Ref圖 31阻容耦合放大電路1. 中頻段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 在圖 31 電路的中頻段,耦合電容和旁路電容可以當作交流短路,三極管的電容效應可以忽略不計。此時,考慮后級放大電路對前級放大電路所構成的負載效應時,也就是將后級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 R i2 作為前級放大電路的負載,則前級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為ef 1 1 be2 i 1 C 1i1 O1 UR)1(r)R // R(UUAb + +b = =(31)其中,R i2 是后級放大電路的輸入電阻,2 be 22 b 21 b 2 ir // R // R R =后級放大電路的放大倍數(shù)為be“L 2 C 21 OO2 Ur)R // R(UUAb = =(32)其中,Lf L”LR // R R =全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為U 1 U1 OOi1 OiOUmA AUUUUUUA = = =(33)2. 低頻段和高頻段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在低頻段和高頻段,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是一個復數(shù),它是頻率的函數(shù),其模值與相角都隨頻率而變化。(1)單級放大電路在低頻段和高頻段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在低頻段,三極管的電容效應可以忽略不計;但耦合電容和旁路電容的容抗較大,它們的交流壓降不能忽略。電壓放大倍數(shù)用下式表示:f / jf 1AALUmUL=(34)其中,f L 是放大電路的下限頻率。在高頻段,耦合電容和旁路電容的阻抗非常小,它們的交流壓降很小,可以忽略,可作交流短路處理;但三極管的電容效應對電路性能的影響則必須考慮。電壓放大倍數(shù)可用下式表示:HUmUHf / jf 1AA+=(35)其中,fH 是放大電路的上限頻率。(2)多級放大電路在低頻段和高頻段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 多級放大電路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等于各級放大電路電壓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A A A A 3 U 2 U 1 U U =(36)將上式分別用幅值和相角來表示:A U =A U1 A U2 A U3 …(37)...3 2 1+ f + f + f = f(38)3. 放大電路的頻率特性的測量頻率特性分為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兩方面。幅頻特性即放大倍數(shù)的大小隨頻率變化的關系曲線。它可以用掃頻儀來測量,也可通過逐點法測量。逐點法,就是在一定頻段內(nèi)合理選取一些頻點,分別測量出各頻率點處的電壓放大倍數(shù),然后,在對數(shù)坐標系中繪出幅頻特性曲線。本實驗就是學習利用逐點法測量電路的幅頻特性。相頻特性即放大倍數(shù)的相角隨頻率變化的關系特性曲線,它反映了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的相位差隨頻率變化的特性。可用李育沙圖法、雙蹤示波法進行測量。三、實驗內(nèi)容和數(shù)據(jù)記錄實驗電路見圖 :要求第二級在輸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盡量大,第一級為增加信噪比,工作點盡可能低。(通常 V C1 調(diào)在 6V 左右)。注意測靜態(tài)工作點時應斷開輸入信號。表 靜態(tài)工作點 第一級(v)第二級(v)V C1 V b1 V e1 V C2 V b2 V e2 Us 輸入頻率為 1KHz,VPP 為 200mV 的交流信號(一般采用實驗箱上加衰減的辦法,即信號源用一個較大的信號,在實驗板上經(jīng) 100:l 衰減電阻衰減,降為 2mV),使 Ui1 為 2mV,調(diào)整工作點使輸出信號不失真。注意:如發(fā)現(xiàn)有寄生振蕩,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①重新布線,盡可能走線短。②可在三極管 eb 間加幾 p 到幾百 p 的電容。③信號源與放大電路用屏蔽線連接。R L =∞,按表 要求測量并計算。表 輸入/輸出電壓(mV)電壓放大倍數(shù) 第 1 級 第 2 級整體 U i =2 mVV 01 V 02 A V1 A V2 A V R L =∞ 1620 810成績教師簽名批改時間****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