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瞿塘峽西起奉節(jié)縣白帝山,東迄巫山縣大溪鎮(zhèn),長八公里,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以“雄”著稱。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shù)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名“夔門”,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左邊的名為赤甲山,右邊的名。為白鹽山,不管天氣如何,總是迂出一層層或明或暗的銀輝。長江辟此一門,浩蕩東瀉,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峽窄,仰視碧空,云天一線,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足五十公尺,波濤洶涌,奔騰呼嘯,令人驚心動魄。瞿塘峽雖短,卻能“鎮(zhèn)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古人形容瞿塘峽“案與天關(guān)接,舟從地窟行”,沿江可見古棧道遺址、風(fēng)箱峽古代懸棺、分壁墻、鳳凰飲。泉、倒吊和尚等奇觀,其中分壁墻上布滿了歷代碑刻,十分可觀。渡口,綿延四十余公里??深I(lǐng)略三岸的雄姿。個蓄水巨大的人造湖,同時也有效地改善了三峽航道的險情,使貨運量由400萬噸左右猛增到5000萬噸以上。為防止泥沙淤積和。在特大洪水時池洪,大壩還建造了兩座沖沙閘及池洪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