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A History of English Law, 1972, . [14] , A Technique for Change, 1 U. C. L. A. Rev., 1963, . [15] J. Moore, Debtors and Creditors Rights, 1979, . [16] 8 Holdsworth, A History of English Law, 1972, pp. 231-232. [17] Levy, Mesne Process in Personal Actions at a mon Law and the Power Doctrine, 78 YALEL. J., 1963, , 61-63. [18] Rogge, Treatment of Debtors, 22 BUFF. L. Rev., 1972, . [19] 例如在1825年經(jīng)濟(jì)恐慌后的18個(gè)月內(nèi),英格蘭發(fā)出了101000張負(fù)債逮捕令。1829年在倫敦有7114人因負(fù)債被送往監(jiān)獄。參見Richard Ford, Imprisonment for Debt, 25 . Rev., 1926, . [20] amp。 , the Law and Practice in Bankruptcy,1979,. , Halsbury39。s Statutes of England and Wales , 1985, . [21] 英國的破產(chǎn)法與支付不能者法于1861年得到了統(tǒng)一,從此對(duì)債務(wù)人實(shí)行了統(tǒng)一的破產(chǎn)法。J. Olmstead, Bankruptcy Commercial Regulation, 15 HAR. L. Rev., 190102, . [22] Note, Imprisonment for Debt -Solitary Confinement, 6 MICH. L. Rev., 190708, . [23] Comment, Divorce Agreements in California, 2 U. C L. A. L. Rev., 1995, pp. 223. Comment, Enforcement of Divorce Decrees and Settlements by contempt and Imprisonment in California, 10 STAN. L. Rev.,1985, pp. 321. [24] Notes,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Institutional Reform Litigation, 91 HAR. L. Rev., 1977, . [日]小林秀之:《美國民事訴訟法》,弘文堂1990版,第343頁。 [25](日)和刻本正史《隋書罰ǘ┝寫?,?52。仁樵?977年版,第860頁。 [26](日)小野村胤敏:《刑法自力救濟(jì)的研究》,弘文堂1938年版,第173頁。 [27]《日本書紀(jì)》第三十持統(tǒng)天皇篇:凡負(fù)債者……若既役身。不得役利。持統(tǒng)天皇五年三月葵巳。詔日。若有百姓弟為兄見賣者從良。若準(zhǔn)貸倍沒賤者從良。參見[日]瀧川政次郎:《律令賤民之研究》(法制史論叢第三冊),角川書店1967年版,第140頁。 [28](日)瀧川政次郎:《日本法制史》,有斐閣1934年版,第1979頁。 [29] (日)法曹至要抄卷中。引自[日]奧也彥六:《日本法制史中的不法行為法》,創(chuàng)文社1960年版,第150頁。 [30](日)青土關(guān)井:《律令》,巖波書店1976年版,第479頁。 [31](日)小早川欣吾:《關(guān)于近世的身代限及分散制度》,《京都大學(xué)法學(xué)論叢》1940年第43卷,第281-283頁。 [32](美)本尼迪克特:《菊和刀》,(日)長谷川松治譯,社會(huì)思想社1985年版,第175頁。 [33](日)伊藤真:《破產(chǎn)免責(zé)的再構(gòu)成》,西神田編輯室1984年版,第5頁。 [34] 李亞農(nóng):《中國的奴隸與封建制》,日本評(píng)論社1956年版,第127頁。 [35]《唐律疏議》,劉俊文校,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485頁。 [36](日)仁井田升:《中國法制史研究土地法、貿(mào)易法》,東洋文化研究所1960年版,第500頁。(日)仁井田升:《中國法制史》,巖波書店1976年,第361頁。 [37] 楊鴻烈:《中國法律發(fā)達(dá)史》(上),商務(wù)印書館1930年版,第859頁。 [38] 謝振民:《中華民國立法史》,正中書局1948年版,第1023頁。 [39](日)仁井田升:《中國法制史研究奴隸農(nóng)奴法和家族村落法》,東洋文化研究所1962年版,第597頁。 [40](日)長尾雅人編:《婆羅門教典?原始佛教》,中央公論社1969年版,第529頁。 [41](日)柳田圣山:《禪語錄》,中央公論社1974年版,第437頁。 [42](日)穗積陳重:《復(fù)仇與法律》,巖波書店1913年版,第305頁。 [43](日)中村元:《原始佛教的生活理論》,春秋社1978年版,第328頁。 [44] A. Hirsch, the problem of the Insolvent Heir, 74 CORN. L. Rev. ,1989, . [45](日)佐藤鐵男、陳根發(fā):《日中比較破產(chǎn)法概論》,《外國法譯評(píng)》1993年第3期,第60頁。 (本文原載《中外法學(xué)》1997年第2期)文章來源:中國法學(xué)網(wǎng)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