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將其收入全部用于對生產要素的支付; 支出(需求) =消費 +投資 收入(供給) =消費 +儲蓄 即:總需求 AD≡總供給 AS C+S≡C+I 或 S≡I(記?。? 四、國民收入的核算恒等關系 (二)三部門模型:政府稅收和政府開支 ? 假定:一個國家的經濟主體,由廠商、家庭和政府部門組成。 政府需求可以用政府購買 G來代表。所以: ? 總需求 AD = C + I + G 政府的供給是指政府為整個社會生產提供了國防、立法、基礎設施等“公共物品”。政府得到相應的收入 —— 稅收。 ? 總供給 AS = C + S + T ? 三部門經濟中總需求與總供給的恒等就是: ? C + S + T = C + I + G S + T= I + G (記?。? (三)四部門模型:出口凈額 四部門經濟中,還有國外的供給,即進口 M。這樣: ? 總供給 AS = C + S + T + M 四部門經濟總需求中,還包括國外的需求,即出口X。所以: ? 總需求 AD = C + I + G + X ? 四部門經濟中總供給與總需求的恒等就是: C + S + T + M ≡ C + I + G + X ? 或 S + T + M ≡ I + G + X (記?。? 習題: 選擇: “ 面粉一定是中間產品 ” 這一命題( ) A一定是對的 B一定是錯的 C 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不對的 D 以上三種說法全對 ? 一國的 GDP小于 GNP,說明該國的公民從外國取得收入( )外國公民從該國取得的收入 A 大于; B小于; C 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第二節(jié) GDP指標的缺陷及更正 一、缺陷 ? (一)現(xiàn)行的國民收入核算不反映總產出 兩輛正常行駛的汽車創(chuàng)造的 GDP幾乎為零,但假如兩輛車相撞,情況就不一樣了。車要修理,修車廠的產值增加;人要住院,醫(yī)院的收入增長;換個零件,請個律師,打個官司等等,都將為 GDP的增長作出貢獻。 吳敬璉 ? 我國 GDP結構出現(xiàn)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投資的比重過大,而且還在不斷提高。相對來說,消費的比重就過低。世界上其他國家投資占GDP的比重大致在 20%左右,發(fā)展中國家在工業(yè)化過程中會高一些,發(fā)達國家低一些。 像美國這樣國家的 GDP,是靠大量借外國的錢來消費及投資的,自己的投資占自己生產出來財富的比重只有 20%。印度大概是 21%、22%的水平。 ? 2022627 文章來源:投資者報 沒有包括自給性服務產品的價值 沒有包括義務勞動的生產成果 沒有包括地下經濟的生產成果 (二)現(xiàn)行的國民收入核算沒有很好的反映社會福利狀況 ? 用于戰(zhàn)爭的軍火生產是GDP的一部分,但并不能給人們帶來福利;引起污染的生產也帶來GDP,但也許污染給人們帶來的福利損失遠遠大于產品帶來的福利。 GDP 未反映環(huán)境污染和資源消耗 。 ? 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 2022年僅占GDP %的鋼鐵行業(yè)占全國能耗總量的15%。而鋼鐵行業(yè)的產能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今年上半年鋼材產量還是增長約25%。 ? 世界銀行把我國每年因環(huán)境造成的損失評估為 GDP的 5%至 7%,大體上是 540億美元左右 人均 GDP未能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1985年城鄉(xiāng)差距為 , 2022年擴大到, 2022年擴大為 , 2022年進一步擴大為 , 2022年繼續(xù)擴大到 。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報告認為,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水平相比,平均相差在 20年以上,繁華大都市與西部農村的差距,更是在 50年以上。 ? GDP未能反映閑暇時間的變化 減少閑暇引起的福利損失可能抵消了生產并消費更多物品與勞務所引起的福利好處。 糾正的思路 ? ( 1) 1972年,托賓和諾德豪斯的經 濟福利標準( measure of Economic Welfare)。 ? 認為:測量經濟增長,應扣除將各種類型的污染所產生的社會成本,同時加上一直被忽略的家政和社會義務等經濟行為產生的價值。 二、 GDP的糾正 : ( 2)薩繆爾森 ? 凈經濟福利來衡量經濟發(fā)展最終給公民帶來多少實際收入或實際福利,提出應從 GDP中扣除許多影響生活水平的因素。如交通擁擠、環(huán)境污染等 ( 2)綠色 GDP總值 ? = GDP-自然資源消耗減成本-環(huán)境降級成本 ? 綠色 GDP凈值=綠色 GDP總值-固定資產折舊 本章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