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成的聲音叫復(fù)音。其中最低的那個頻率叫做“基頻”。一個聲音的音調(diào)和音色,取決于它所包含的頻率分量。我們用‘聲譜’來描述聲音在頻域上的結(jié)構(gòu)。基頻決定音調(diào),頻率每升高一倍,所以,聲譜的頻率軸刻度不是“線性”的,而是。按“倍頻程”劃分的。再分細一點,可以是1/2oct、1/3oct、1/12oct等。有些地方會同相,僅可聽聞的聲壓同震耳欲聾的聲壓相差約1百萬倍。但人的聽覺并不與此成比例。實驗證明,聲功率增至2倍,感覺聲音增加3分;聲功率增至10倍,感覺聲音增。加10分;聲功率增至100、1000、10000…因此引入聲壓級L的概念。級——水平,單位為貝Bel,細分十份,稱分貝dB。120dB會使耳朵發(fā)痛。安靜環(huán)境的本底噪音約為50dB。噴汽式飛機起飛現(xiàn)場約140dB。但聲壓級不是影響響度的唯一因數(shù)。信號,例如本底噪聲。空調(diào)、燈光、電聲設(shè)備全打開但不加信號,響應(yīng)叫做廳堂的傳輸頻率特性。的聲級不變而僅僅改變頻率時,廳堂中各點的聲級會是不同的。不平直時可使用均衡器予以補償(室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