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越感人。姑娘一般要從十二、三歲開始學“哭嫁”,還要專人進行教哭,教的人大多是哭嫁優(yōu)秀者。在漫長的歲月中,哭嫁是一種美,一種智慧,哭得動聽、哭得悲戚、哭得感人,其形式又多種多樣,新娘一般在婚前一個月開始哭嫁,內容為對骨肉分離的眷念,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愛恨交織,是豐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種特有的審美方式和價值取向。三峽人家“娶親”別具一格。新郎迎親,媒人在前,一隊人鳴鑼,一隊人執(zhí)銃,先向舅家送上厚禮一份,名曰“代還骨種”,攔門禮獨有特色,男女雙方各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當總管,男方總管(也稱路督管)率領迎親隊伍到女方門口,女方則在大門時擺放一張桌子,雙方總管對歌,(三峽人家愛歌舞,剛學會說話就能唱歌,剛學會走路就能跳舞,歌舞凝聚著三峽人家的生活),若男方總管贏,便可進門迎親,若女方總管贏,則從桌子下面爬過去。新娘出嫁時,鳳冠霞帔,纓絡垂旒,云帶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紅繡鞋,由娘家的兄長用七尺紅棱作“背親帶”,攔腰將新娘背起,嫂嫂打開新郎送來的紅傘,將新娘遮住送上花轎,這叫“遮露水”,親兄弟要站在轎子兩旁,意為“守護”,娘家總管提兩壺美酒,在周圍灑酒,意為“辭行酒”。這時新娘要唱“哭上轎”。上路后,圍鼓響手雙吹雙打,轎前轎后,前護后擁,陪嫁隨之,如遇到迎親隊伍,兩位新娘互換一只露水鞋,以示姊妹友誼,新娘進新房要猛踩一下門檻,拜天地后要搶坐新床,俗稱“守床”,其坐床習慣是男左女右,以床的中線為界,有心計的新娘常搶坐在床的中線上,以象征日后的地位,新郎也不甘示弱,彼此互不相讓,直到揭蓋頭,新娘嫣然一笑,鬧新房對歌歡聲,直至深夜?;楹笕旎亻T,一切如常,恰如三春花事過,隨來的四月五月天氣,仍是新竹新荷,只覺人世水遠山長。哭嫁”、“娶親”是三峽人家繁衍生命的儀式,是對生命的向往、對生命的重視、是人類永恒的主題。各位朋友,鑼鼓已經(jīng)敲響,娶親儀式即將開始了,新娘有許多嫁妝,需要人手去挑去扛,讓我們也過一把癮,去扛嫁妝,加入到娶親隊伍中去吧!作別溪邊人家,魂兒卻丟在了吊樓里。置身這一方彌漫著風情的山水間,無須說話,就象溪谷里點綴的一條漁船,一個棒棰,甚或一只鴨,那種融合,只須用心體會。返回龍溪橋,依依不舍的感覺逐漸浸染了整個身心,潛意識里的那種騷動與渴望,在這條風情的溪谷里得到滿足,那段漸已逝去的歲月,在這里重被拾起。漫步溪邊人家,既是心靈的放松,更是風情的體驗,是令人魂牽夢繞的生命靈魂之旅。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要告別龍進溪了,請大家把笑聲留在這里就行了,心和魂可一定要帶走喲。[蛤蟆泉景區(qū)]告別龍進溪,讓我們沿著江邊長廊去探尋天下第四泉蛤蟆泉。行走在江邊的花架長廊之中,滿眼綠色,清香陣陣,心曠神怡。蛤蟆泉不知不覺中,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棟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它背靠峭壁,面臨江水,因勢而建,精巧氣派,它便是蛤蟆泉茶樓,二樓掛有“天下第四泉”的匾額。蛤蟆泉位于扇子山下,因江邊有一塊橢圓形巨石,從江中望去,好像一只張口鼓舌的蛤蟆而得名。后因建葛洲壩,水位上漲,蛤蟆淹沒在江中,但其身后的泉水卻依舊長流不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此留下詩句:“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白畛鯈{”指的就是燈影峽,“第四泉”就是指蛤蟆泉了。蛤蟆泉傳說是月宮中的蛤蟆吐的瓊漿玉液,清人楊毓秀在《東湖物產(chǎn)圖贊》中給我們演繹了一個傳奇的神話故事。月宮中的一只小蛤蟆,因偷飲了天池中的圣水,被月宮之子吳剛一斧打昏,從半天云里掉到了燈影峽的江邊,被一位善良的老樵夫搭救,小蛤蟆為報救命之恩,風化成石,蹲在江邊長年噴吐甘液。小蛤蟆吞食天地靈氣,汲取日月精華,它所噴吐的也是瓊漿玉液,石牌當?shù)亓鱾髦皇酌裰{:“明月水,明月水,小蛤蟆吐的活寶貝,泡茶茶碗鳳凰叫,煮酒酒杯白鶴飛,十里聞香人也醉?!辈枋ヌ拼懹鹪啻蔚酱似穱L,他在《茶經(jīng)》中寫道:“峽州扇子山有石,泄水獨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彼閲L天下名水,給全國宜茶之水排定了座次:廬山康王谷水簾水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蘄州蘭陵石下水第三,峽州扇子山下蛤蟆口水第四。蘇州虎丘寺泉水第五……”據(jù)科研機構檢測,由于燈影峽南部山地屬花崗巖石風化地層,自然降水滲入地下,順巖石傾斜方向西流,匯集成軟水型優(yōu)質泉水,硬度低,無水垢,水清味甘,是烹茶、釀酒的上好水源。用于泡茶可保護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等養(yǎng)份,并使茶葉清香醇美。泉水中含有微量重酸根,常用此水沐浴,能使皮膚柔軟、潤滑,富于彈性。陸游飲用這里的泉水后,稱贊它“嚙雪飲冰疑換骨,掬珠弄玉可忘年”,給予了它很高的評價。由于北宋前的后周時期峽州州治和南宋建炎年間的夷陵郡曾設治于石牌,當時市井繁榮,交通方便,蛤蟆泉又聲名遠揚,使北宋后的許多文人都在蛤蟆泉留下了優(yōu)美的詩文,如歐陽修的“蛤蟆噴水簾,甘液勝飲酎”,“共約試春芽,槍旗幾時綠”,蘇轍的“豈惟煮茗好,釀酒更無故”,黃庭堅的“巴人漫說蛤蟆碚,試裹新芽來煎嘗”,陸游的“巴東峽里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文人墨客的吟唱,使蛤蟆泉更加生輝,成為西陵峽的著名景觀。峽州茶各位朋友,在介紹了第四泉之后,大家是否也和歐陽修一樣,急不可待,想上茶樓去品茶暢飲呢?好,現(xiàn)在就讓我們登上二樓去感受峽州茶文化的濃烈醇厚吧!大家知道杭州有兩絕:“虎跑泉水龍井茶”,而我們宜昌如今也有了兩絕,就是:“蛤蟆泉水峽州茶”,蛤蟆泉即天下第四泉,而峽州茶則指產(chǎn)于宜昌峽江兩岸的高山云霧茶葉。茶葉的生長主要取決于陽光、水份、土壤和地形。古諺語說:“山高霧大出好茶”,長江西陵峽兩岸多屬高山、半高山地區(qū),山林茂密,崗嶺起伏,雨量充沛,常年云霧繚繞,而且土壤多屬微酸性,適宜茶葉生長,因此西陵峽兩岸名茶輩出,群耀峽江,如全國名優(yōu)綠茶峽州碧峰、金崗銀針、千丈白毫、鄧村云霧等等。早在唐代,我國古代著名的茶葉專家陸羽就將宜昌列為山南產(chǎn)茶之首。并把宜昌之茶命名為“峽州茶”。宋代的宜昌父母官歐陽修也有詩云:“春秋楚國西偏境,陸羽茶經(jīng)第一州”,由此可見,宜昌峽江兩岸自古以來就是產(chǎn)茶之地,而且是名茶之鄉(xiāng)。今天我們在享有“天下第四泉”之譽的蛤蟆泉旁興建茶樓,表演茶藝,展示茶道,正是對三峽地區(qū)傳統(tǒng)茶文化的一種繼承和發(fā)揚。蛤蟆泉茶樓背靠群山,面臨江水,將峽江風光盡收眼底。外觀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意趣無窮。步入茶室,則古色古香,高雅閑適。靜坐于茶樓之上,把盞臨風,涼風習習吹來,江水洶涌東去,洞中泉水叮咚,這時喝一口香茗,頓覺清涼爽口,茶香拂面,使人疲憊頓消,暑意盡散,令人飄飄然然,似醉非醉,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各位朋友,下面就讓我們坐下來,“偷得浮生半日閑”,看看茶藝表演,喝幾杯清茶吧。三峽人家導游詞300字篇三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您走進三峽人家風景區(qū)。我叫x x x,是各位的導游,很高興與大家相遇相識。在此我衷心祝愿峽江的青山綠水能帶給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峽人家能給大家一種別樣的風情體驗!各位朋友,我們的游船現(xiàn)在是航行在燈影峽中,正在駛向龍進溪碼頭。借此時間,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峽人家的自然風光和淳樸風情。三峽人家風景區(qū)位于長江三峽中最為奇幻壯麗的西陵峽境內,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之間,跨越秀麗的燈影峽兩岸,面積14平方公里。三峽人家石牌之美,美在“灣急、石奇、谷幽、洞絕、泉甘”,它包括龍進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嶺、燈影洞、抗戰(zhàn)紀念館、石牌古鎮(zhèn)、楊家溪漂流等景區(qū),其旅游內涵可以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館(石牌抗戰(zhàn)紀念館),兩個特別項目(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和楊家溪軍事漂流項目),三個第一(三峽第一灣——明月灣、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長江第一石——燈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峽人家風情項目又分為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來,歷代文人騷客寫下了許多優(yōu)美的詩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歐陽修、蘇轍、黃庭堅,南宋陸游,清代張之洞,還有現(xiàn)代大詩人郭沫若等等。詩人們用他們的靈性之筆,或寫三峽人家,或寫櫓聲帆影,或寫蛤蟆甘泉,或寫青山飛瀑,或寫秀峰奇石……讀了這些詩篇,恍若身臨其境,飽覽了三峽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濃郁風情。到三峽人家石牌旅游,主要有八大看點:●絕版峽江風情——三峽人家傳統(tǒng)的峽江吊腳樓點綴于青山綠水之間,久違的古帆船、烏蓬船靜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漁家在撒網(wǎng)打魚,溪邊少女揮著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畫,千百年流傳不衰的習俗風情更是體現(xiàn)著峽江人民的質樸好客?!袢龒{宜昌第一漂——楊家溪漂流楊家溪因宋朝楊家將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楊家溪漂流以軍事漂流為主題,充滿了濃厚的軍訓色彩,它分為動水漂流和靜水漂流。在這里漂流,游人坐軍車,穿軍服,唱軍歌,劃皮艇,仿佛水上軍訓,一路搏激流,過險灘,既可領略沖浪闖灘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蕩舟的悠閑?!裰腥A第一神牌——石令牌據(jù)《東湖縣志》載:江南有巨石橫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來。石令牌高32米,頂部寬12米,底部寬13米,厚約4米,重達4300余噸,遠觀之雄偉壯觀,氣勢非凡。五代后周時期,峽州州治一度設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間,峽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